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近现代(实践)哲学的物性与人性的对立——对当代生活意义缺失的一种追问

孟宪清

downloadPDF
孟宪清. 近现代(实践)哲学的物性与人性的对立——对当代生活意义缺失的一种追问[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24-27.
引用本文: 孟宪清. 近现代(实践)哲学的物性与人性的对立——对当代生活意义缺失的一种追问[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24-27.
MENG Xian-qing.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Materialized Substantiality and Humanity in Modern Philosophy[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7, (1): 24-27.
Citation: MENG Xian-qing.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Materialized Substantiality and Humanity in Modern Philosophy[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7, (1): 24-27.

近现代(实践)哲学的物性与人性的对立——对当代生活意义缺失的一种追问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B01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Materialized Substantiality and Humanity in Modern Philosophy

计量
  • 文章访问数:721
  • HTML全文浏览量:2
  • PDF下载量:49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06-07-19

近现代(实践)哲学的物性与人性的对立——对当代生活意义缺失的一种追问

  • 中图分类号:B01

摘要:一些现代西方学者认为,当代生活意义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代社会的工具理性的膨胀发展。造成这种社会精神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根源是:西方传统观念中的主体和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把事物的价值意义仅仅归结为作为绝对主体的人,而忽视自在自然或“人化自然”所具有的价值意义,如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形式说、康德的绝对先验理性、费希特的自我和非我的关系说、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等。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认为,整个社会实践,包括道德、语言交往和生产劳动,都是主体和主体之间,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

English Abstract

孟宪清. 近现代(实践)哲学的物性与人性的对立——对当代生活意义缺失的一种追问[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24-27.
引用本文: 孟宪清. 近现代(实践)哲学的物性与人性的对立——对当代生活意义缺失的一种追问[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24-27.
MENG Xian-qing.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Materialized Substantiality and Humanity in Modern Philosophy[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7, (1): 24-27.
Citation: MENG Xian-qing.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Materialized Substantiality and Humanity in Modern Philosophy[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7, (1): 24-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