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认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著作权主体适格性分析

郭壬癸

downloadPDF
郭壬癸. 认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著作权主体适格性分析[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 145-154.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1106
引用本文: 郭壬癸. 认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著作权主体适格性分析[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 145-15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1106
GUO Rengui. An Analysis of the Copyright Subject Suitabili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View of Epistemology[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4): 145-154.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1106
Citation: GUO Rengui. An Analysis of the Copyright Subject Suitabili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View of Epistemology[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4): 145-15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1106

认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著作权主体适格性分析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1106
基金项目:

厦门大学2018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知识产权制度之挑战及其应对"(20720181098)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DF523

An Analysis of the Copyright Subject Suitabili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View of Epistemology

  • 摘要:人工智能著作权主体适格性分析是研究人工智能创作物权属、定性以及行为责任承担的前提,关涉著作权法律制度逻辑的自恰性。以认识论为视角,运用文本、比较和逻辑分析方法分析后可知,人工智能主体适格性与其特定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弱人工智能与强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扮演"工具"角色,不可作为著作权主体,其行为视为自然人的机能器官的延伸,行为产生侵权责任由制造者或使用者承担。类人人工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具备自主意识,可作为创作者层面上的作者,具备著作权主体资格,在涉及著作权侵权时,如若侵权行为属于独立行为,则应独立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具体损害赔偿责任可采取著作权侵权保险方式予以承担;如若侵权行为属于制造者或使用者控制或者指示下的行为,则应按照"雇主责任"方式处理,由制造者或使用者替代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
  • [1] 汐元. 这首披头士风格的歌,出自索尼人工智能之手[EB/OL].[2017-12-16].https://www.ithome.com/html/next/259960.htm.
    [2] 郭壬癸. 手机游戏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21-28.
    [3] 王迁. 知识产权法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66.
    [4] 谢尔登·W·哈尔彭,克雷格·艾伦·纳德,肯尼思·L·波特. 国知识产权法原理[M]. 宋慧献,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68-69.
    [5] 杨和义日本知识产权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8.
    [6] 孙振杰. 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几点哲学思考[J]. 齐鲁学刊,2017(1):77-81.
    [7] 库兹韦尔. 如何创作思维[M]. 盛杨燕,译.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90-195.
    [8] 何静. 人类学习与深度学习:当人脑遇上人工智能[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12):84-88.
    [9] 刘晓力. 认知科学研究纲领的困境与走向[J]. 中国社会科学,2003(1):10-18.
    [10] 高新民,张文龙. 自主体人工智能建模及其哲学思考[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1):3-8.
    [11] KEVIN W. Implications and consequences of robots wih biological brains[J]. 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0,12(3):223-234.
    [12] 拉·梅特里. 人是机器[M]. 顾寿观,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5.
    [13] 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89-192.
    [14] W·斯坦福,李小科. 密尔百年研究概览[J]. 世界哲学,2005(4):42-50.
    [15] 华生. 行为心理学[M]. 刘霞,译. 北京:现代出版社,2016:14-16.
    [16] GLASSSIXADMIN. "黑科技"早已在第六镜实现,对于Prisma,我们不是追随者[EB/OL].[2017-12-20].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09264610964120.
    [17] DEEPERBLUE. 中国版Prisma来了,我们今天再聊聊深度学习[EB/OL].[2017-12-20]. 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08/9xaTvlsnXKR2jBlj.html.
    [18] 白帆. 机器人"作者"享有作者权吗[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02-11(6).
    [19] 王迁. 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著作权法中的定性[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5):148-155.
    [20] ANNEMARIC B. The evidence of authorship:work made by code[J]. Columbia Journal of Law & the Arts,2016(39):395-401.
    [21] COLIN R D. An evolutionary step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rtifial intelligence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J]. Computer Law & Security Review,2010(26):601-606.
    [22] 袁曾. 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审视[J]. 东方法学,2017(5):50-57.
    [23] 杜严勇. 论机器人权利[J]. 哲学动态,2015(8):83-89.
    [24] 李广德. 认识论转向与法律解释原理构建——评张志铭教授《法律解释学》[J]. 法学评论,2017(6):188-193.
    [25] 陈修斋. 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5.
    [26] 单少杰. 康德认识论:主体与客体[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4):32-36.
    [27] 王伟. 试论20世纪50-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艰苦历程[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2-44.
    [28] 杜强强. 论法人的基本权利主体地位[J]. 法学家,2009(2):12-21.
    [29] 蔡守秋. 简评动物权利之争[J]. 中州学刊,2006(6):58-64.
    [30] 张玉洁. 论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人权利及其风险规制[J]. 东方法学,2017(6):56-66.
  • [1] Ao, 贾萍萍, 张增一.社交媒体中公众对于人脸识别的认知与态度—— 基于Twitter相关话题讨论文本的质性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
    [2] 邓志文.主体交流异化与现代性迷失.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2): 173-18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2484
    [3] 郭本海, 李军强, 张笑腾.多主体参与下中国光伏产业低端技术锁定突破问题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4): 18-27.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1804
    [4] 郝秀辉, 王锡柱.论航空产品责任的承担主体及其归责原则.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 121-12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116
    [5] 刘强, 陈舜翊.开放源代码硬件许可协议知识产权问题研究——以3D打印为视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 134-141.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118
    [6] 周建华.论委托调解中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兼谈委托调解的主体框架关系构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 119-12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517
    [7] 张弘, 胡开忠.关于中国广播组织权保护制度的立法动议——兼析《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41、第42条.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 132-136.
    [8] 郝秀辉.论机场噪音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 115-122.
    [9] 刘宇.TPP知识产权最大化国际保护新发展析论——以著作权若干规则为切入点.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 123-130.
    [10] 吴德凯.认识主体性理论的逻辑进路:从笛卡尔到伽达默尔.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 147-154.
    [11] 张丹丹.魔术的著作权法保护之思.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 134-138.
    [12] 郭德忠.与著作权有关的价格垄断.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 129-133.
    [13] 赵清艳, 栾海峰.论我国农村扶贫主体多元化的逻辑演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 71-73.
    [14] 刘源.论期待可能性在刑法中的表达与体系性地位——对刑法第十三条“但书”规定的另一种解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72-77.
    [15] 周铭川.枉法仲裁罪主体问题探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6): 106-111.
    [16] 王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主体建设.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 84-87.
    [17] 翟杰全.科技公共传播的传播主体及其参与动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 13-16.
    [18] 杨亚非.我国检察机关是合格的法律监督主体.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22-25.
    [19] 张艳丽.对我国民事主体资格理论的反思.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 86-89.
    [20] 黄玉顺.从认识论到意志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1): 26-3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394
  • HTML全文浏览量:2
  • PDF下载量:206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8-06-13
  • 刊出日期:2019-06-27

认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著作权主体适格性分析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1106
    基金项目:

    厦门大学2018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知识产权制度之挑战及其应对"(20720181098)

  • 中图分类号:DF523

摘要:人工智能著作权主体适格性分析是研究人工智能创作物权属、定性以及行为责任承担的前提,关涉著作权法律制度逻辑的自恰性。以认识论为视角,运用文本、比较和逻辑分析方法分析后可知,人工智能主体适格性与其特定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弱人工智能与强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扮演"工具"角色,不可作为著作权主体,其行为视为自然人的机能器官的延伸,行为产生侵权责任由制造者或使用者承担。类人人工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具备自主意识,可作为创作者层面上的作者,具备著作权主体资格,在涉及著作权侵权时,如若侵权行为属于独立行为,则应独立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具体损害赔偿责任可采取著作权侵权保险方式予以承担;如若侵权行为属于制造者或使用者控制或者指示下的行为,则应按照"雇主责任"方式处理,由制造者或使用者替代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

English Abstract

郭壬癸. 认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著作权主体适格性分析[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 145-154.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1106
引用本文: 郭壬癸. 认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著作权主体适格性分析[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 145-15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1106
GUO Rengui. An Analysis of the Copyright Subject Suitabili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View of Epistemology[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4): 145-154.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1106
Citation: GUO Rengui. An Analysis of the Copyright Subject Suitabili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View of Epistemology[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4): 145-15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1106
参考文献 (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