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学术交流

“21世纪学科前沿系列学术讲座”—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张旭、谭骁天研究员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2022年7月27日下午,应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杨明辉老师,阮少波老师及黄渊余教授邀请,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张旭、谭骁天研究员在求是楼426会议室做了专题报告。杨明辉老师,阮少波老师及黄渊余教授共同主持了报告会,生命学院及前沿交叉院等多名校内外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1.png

张旭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成像的空间基因组/转录组技术介绍》的精彩报告,受到参会师生的热烈欢迎。报告中,张旭研究员介绍了从DNA双螺旋结构解析以来,对生物的理解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从最开始的认识分子是什么,到基因组时代,认识到分子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在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其在生物学领域的渗透,催生了一系列基于成像的空间组学技术的发展,现在能够实现对核酸分子,蛋白分子和代谢小分子的空间位置信息的解析。本次报告对空间基因组/转录组的技术发展,技术里程碑和应用进行介绍,并对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和产业转化方向进行解读。

2 (1).png


谭骁天研究员作了题为《新型光微流生物分子传感技术》的精彩报告,谭骁天研究员介绍了使用光学传感原理的微流控免疫传感技术快速发展,相比传统免疫分析技术,新一代免疫传感技术的灵敏度大幅度提高,动态范围显著增大,所需样本量进一步减小。一些原先被认为难以分析的宝贵生物标本逐渐成为了新型生物分子信息的宝库。基于化学发光、微腔激光等新型光学传感原理,因此开发了一系列光微流生物分子免疫传感技术。将其中稳定性最好、灵敏度优异的的自动化化学发光ELISA技术被功应用在了小鼠血清/尿液肿瘤标记物定量分析、外泌体膜蛋白表达谱分析等生命科学研究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基于这一技术平台,将其应用于快速筛查高IgG丰度康复期血清捐献者和重组抗体/纳米抗体的体外性能评估工作中。在本次报告中,除讨论微流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之外,也介绍了激光发射显微成像技术(LEM)的原理和进展。

报告会期间,黄渊余教授向张旭谭骁天研究员介绍了北理工的发展历史、生命学院和前沿交叉院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尤其重点讲述了北理工在航天医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期待后续的进一步合作。此次报告内涵深刻,讲解精彩,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3.png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