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建之窗

礼赞·奋斗|出版社学术融合科技中心

集体照.jpg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展示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范,弘扬资产公司干部职工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精神,营造优质服务、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2021年,资产公司党委开展“最美奋斗者”优秀团队评选工作,在公司范围内,评选工作业绩突出的10个团队。让我们聚焦这些优秀团队进行系列宣传报道,旨在更好地发挥优秀团队先锋模范引领作用,教育引导全体职工学习他们拼搏奉献,任劳任怨的质朴本色;学习他们勇于担当、不计得失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大资产”事业、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


出版社学术融合科技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现有员工5人,他们是一个能战斗、善钻研、不怕苦、甘奉献的强大集体。在创建国际英文科技期刊出版、运营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来之不易的成绩,为推进bob手机在线登陆双一流建设,提升学校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做出了贡献。


中心成立于2019年12月,作为出版单位开始陆续负责筹建、运营、出版《能源材料前沿》《类生命系统》《空间科学与技术》《无人系统》《新能源与智能载运》等五种国际学术期刊。在中心刚刚创建之初、编辑队伍尚不完善之时,员工们就展现出了强有力的组织纪律性,哪里需要我,我就往哪里冲;什么环节不清楚,就刨根问底搞个明明白白。中心时刻将学校、资产经营公司、出版社以及行业的各项规范牢记于心,始终不忘初心——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升学校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而奋斗。


期刊出版工作需要综合型、复合型的编辑人才,中心员工均具有某一学科背景,或拥有海外留学经验和丰富期刊经验的人员。从中心成立之日起,大家就下定决心将国际科技期刊出版工作当作今生永远为之奋斗的终身事业来对待,在业务上大家分工科学、明晰,在项目上大家凝心聚力、互帮互助。在分管中心业务的李炳泉副社长带领下,中心克服疫情尤其是国外疫情长时间恶化的严重不利影响,以面向国际科学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聚行业领军专家共建“新型学术共同体”,集萃新兴交叉、战略前沿、关键共性技术成果,提升学校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增强科技期刊服务科研创新的能力,推进bob手机在线登陆“双一流建设”为己任,陆续完成了《能源材料前沿》《类生命系统》《空间科学与技术》三种期刊同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合作签约、官网上线、投审稿系统上线、文章上线出版、宣传推广等各个重要环节。


2020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了《关于下达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入选项目的通知》,bob手机在线登陆申报的《能源材料前沿》《空间科学与技术》和《新能源与智能载运》三种期刊悉数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在全国30个名额中占据3席。这是继2019年11月我校《类生命系统》和《无人系统》两种期刊入选该项目后,取得的又一佳绩,我校高起点英文科技期刊矩阵群建设初具规模,进一步彰显了学校学科实力和学术团体凝聚力,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举措,是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新作为,是中国科技期刊服务世界科研创新的新贡献。


截至2021年6月,《能源材料前沿》已正式上线包括诺贝尔获得者古迪纳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教授等国内外业界领军人士发表的21篇优秀文章,《钠电池》等5种专刊正在征稿中;《类生命系统》已正式上线包括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工程院院士福田敏男教授在内的16篇行业高水平文章,“康复与人机交互”等6种专刊正在征稿中;《空间科学与技术》已正式上线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邓玉林、Ilaria Cinelli教授等在内的13篇前沿文章,《空间机器人》等5种专刊正陆续开始征稿。


上述三种期刊的顺利创刊已开始在国内外发挥积极学术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在国际科技期刊的运营建设过程中,中心员工不等不靠,将工作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期刊出版的有力经验,转化为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方法和途径。如充分发挥中心编辑部的主观能动与带动作用,将原先编辑人员多为处理日常的人际维系沟通、文章流程管理和编校等工作,转化为拥有较强专刊策划能力、英文沟通能力、专业学术会议组织能力、期刊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复合型学术编辑;充分依托并发挥高校学科在期刊建设发展中的优势作用,利用编委团队在学术上的专业性组稿、约稿,优先刊发优势学科基金论文,探索不断创新期刊栏目设置,不断体现期刊专业特色。这些方法使得中心的期刊出版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双一流建设、提升了学校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bob手机在线登陆出版社学术融合科技中心很年轻,员工也很年轻。在这年轻的岁月里,我们愿为国际期刊出版事业不断奋斗下去,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