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预告»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李照令研究员学术报告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李照令研究员学术报告

作者:ceep 来源:ceep 日期:2019-12-04 访问量:

【报告题目】Analysis of the emission mitigation potential of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under 2 degree target - the case of Chine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2度目标下能源密集型产业减排潜力分析——以中国钢铁工业为例)

【主讲人】李照令博士

【时间】2019127日(星期六)上午10:00

【地点】bob手机在线登陆主楼418

【主讲人介绍】

李照令,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特别研究员,筑波大学博士。国际产业生态学会,美国地理学会会员。目前研究方向主要为运用环境经济模型分析工业部门低碳发展途径,并评估其对国家和地区的气候、环境和经济影响;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工业和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方面有着重要地应用前景。已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ergy Polic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Frontiers in Energy》等SCI/SSCI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并且担任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Remote sensingNatural hazard等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内容介绍】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为活动带来的碳排放增长迅速,而由于人为碳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效应也被越来越多的证实和认可。从行业贡献而言,工业活动对人为碳排放的贡献最大。在2017年,工业部门贡献了约24%的人为碳排放,而终端能源消费占比则高达37%,其中,大部分能耗和排放都来自钢铁、水泥、电力和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在中国,80%的制造业总能耗为高耗能行业的消耗。为评估高耗能行业的未来的发展路径和清洁发展潜力,本研究以中国钢铁行业为例,运用自下而上的AIM/Enduse模型对钢铁行业的布局、能耗及排放进行预测分析。本研究采集每个重点工厂的信息,将目前行业尺度的研究细化到工厂尺度研究,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更详细和实用的建议。

结果显示,中国未来钢铁的需求将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为满足未来的需求增长,在湛江和防城港两个区域将建设22个新工厂;而针对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及未来需求下降的情况,到2050年将淘汰3.33亿吨的落后产能。随着废钢回收量的增长,到2050年,电炉(EAF)比例将增长到41%。通过对EAF比例,电力排放因子,新能源比例和排放税进行不同的情景分析,发现在较高的电弧炉比和较低的税收政策下,可以减少更多的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物排放。到2050年,燃料和焦炭的消耗量将比2015年分别节约83%82%。此外,能源强度将比2015年降低70%;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排放将减少8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比2015年降低82%(最优情境下)。然而,电炉比例的提高将带来更多的电力消耗和某些重金属的排放,这是未来钢铁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方面。最后,每个工厂的排放信息也将有助于我们研究工业对周围居民健康、区域经济发展及成本-效益的影响。

(承办: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科研与学术交流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