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境外声音> 2016年境外媒体评述中国研究生教育

境外声音

2016年境外媒体评述中国研究生教育

2018-01-24 来源: 浏览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越来越吸引世界各国媒体广泛关注的目光。境外媒体充分运用调查、访谈等深入研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国外研究生教育也正处于发展和变革的时期,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本国研究生教育质量。

境外媒体评述中国研究生教育

(一)中国高校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崭露头角

高等教育咨询公司QS于2016年3月22日发布的高等教育系统实力排名显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所处的国家环境位列亚洲第一。在该排名中,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实力位列世界第8名,超过韩国(第9)、日本(第10)等其他亚洲国家,巩固了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在亚洲的领军地位。QS称,美国的高等教育仍全球领先,英国(第2)、德国(第3)、法国(第6)、荷兰(第7)这4个欧洲国家揽下10强中的4个席位。QS的最新排名基于系统优势、教育公平、顶尖大学、财政投入这4个标准。我国得分最高的一项是财政投入,排名全球第2,加权分数为99.9,仅比美国少0.1分。

另外一项世界大学排名也证明了中国大学的领先地位,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于2015年12月2日公布了最新的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大学前200强排名(BRICS and Emerging Economies Rankings),中国内地高校表现优异,成绩遥遥领先。在前200强名单中,中国作为上榜高校数量最多的国家,共计有39所内地高校上榜,并且占据了前10强的半数席位。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在该排名中博得头筹,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位居第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均位列前十。2016年5月5日,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又公布了2016年全球大学声誉排行榜(World Reputation Rankings )。中国内地高校表现抢眼,不仅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浙江大学三所高校首次入围百强榜,清华大学还首次冲入榜单前二十。

该排名涵盖了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在内的35个新兴经济国家,采用与世界大学排名(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相同的13项绩效指标,邀请了全球超过10,000位世界大学排名权威学者进行学术声誉调查评估,并根据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需要进行了指标调整,以突出高校在新兴经济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四个金砖国家的大学的排名入选情况则各有不同,在前100位排名中,印度入选高校的数量增加至11所,俄罗斯共有7所高校入选,南非共有5所高校入选,巴西则仅有4所高校入选。

(二)中国大学越来越强,但缺创造性思维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大约20000所高等院校,随着大学教育高度国际化,学生们会转向各类大学排行榜寻求参考。《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THE)创刊于1971年,其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榜与QS、USNews并称为三大最具影响力的排名机构,提供最复杂也是最平衡的观点,用涵盖学校所有主要活动的13项不同的指标来考量。THE 也提供给了学生对他们来说真正关心的信息,例如对榜单上的每一所学校的教学环境,都用5项不同的指标进行了详细清晰的评定。THE的高等教育排名在伦敦、芝加哥、新加坡、墨尔本都有办公室,完全独立于任何一个政府或学校。排名方法需要经过10个多月的公开咨询,听取世界范围内50多位权威专家的意见。在许多排名榜单上,用英语教学和发表论文的大学往往更具有优势,因为英语是商业和学术中最为广泛应用的语言。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主编费尔·巴蒂(Phil Baty)在2016年5月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年,亚洲大学的排名上升很快,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大量资金的投入,与此同时,许多西方的大学,尤其是英美大学,受到了资金削减的严重影响。这个巨大差异在榜单上明显显露出来。

在谈到中国的高校时巴蒂说,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政治支持与经费投入在高校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或将为其他新兴经济国家的高校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性。中国高校正迅速地缩小与西方一流大学的差距,中国高校进入世界顶尖高校的名单指日可待。和国际顶尖名校相比,中国的高校有着优质的资源,在吸引和挽留顶尖学术人才方面很成功,不过中国的学生往往欠缺创造性思维,可以更多地通过深化、改革课程来逐步培养、提高。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一些重要的措施也已经开始落实,所以未来还是很乐观。

记者问到THE是否考虑过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开来排名,比如对于本科生来说,加大教学方面的考察比重,对研究生来说,加大对科研的比重。巴蒂称,THE认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是那些将最好的本科教学和最前沿的科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的大学。本科生不仅仅需要学会简单的事实,而且还需要学会怎么去拥有创造性思维,怎样解决问题。他们需要为一些现在不存在的将来的职业去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在充满科研氛围的环境里,经历一些简单的试炼,解决一些问题。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能够拓宽知识边界的顶尖学者来教学。所以THE将教学和科研两者结合起来,以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得到大学应该提供的东西。

(三)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需要明确方向

2016年5月5日,加拿大约克大学查强教授针对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表评论:2015年10月24日,中国国务院(State Council)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阐述了下一阶段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规划蓝图与进程安排,计划整合现有的高等教育建设措施,进一步协调资源配置,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随后,中国教育财政部(Ministries of Finance and Education)公布了部属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资金激励计划,该计划基于原有的高校建设项目,以五年为周期,进一步明确了资金分配与使用标准,重点强调了资金管理的透明与资源利用效率,旨在为贡献突出、成就卓越的高校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促进中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中国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世界一流大学尚无一个标准的定义,尽管各类国际大学排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的实力,但大部分排名主要以国际规则下高校的投入与产出为衡量指标,受到政府支持力度的显著影响,因此这也引导了中国采取以国家力量为主导,集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策略。

查强教授谈到,自2005年起,中国政府向顶尖高校投入大量资金,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与科研实力。最新的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的研发支出已上升至国际第二位,占全球研发支出的20%。同时,中国的出版刊物数量占世界总量的比率已上升至20%,学者数量在2008至2014年间增幅高达151%。由此可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顶尖大学的科研水平与学术成果取得了跳跃式的发展。

然而,这些成果仅能体现中国部分高校实力的增强,而高校的整体水平仍值得进一步探讨。在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中国高校能够借此机会提高国际刊物发表数量,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减缓,这种优势将会在以英语为主导的国际学术圈逐渐消退。此外,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发展更为完善,在教学与科研职能之外,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教育优势,如英国高校的人文教育特色、德国高校的科研理念和美国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但是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尚未形成,政府文件也未指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因此中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需要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方向。只有在大方针的指导下,中国高校才能结合本国文化的特殊性和国际影响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实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遭遇“玻璃天花板”

2016年2月19日英国《大学世界新闻》报道,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取得一些成绩,“985”和“211”工程中的少数顶尖研究型大学在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投入与支持下具备了出色的科研能力和一流的教育环境。然而,处于上升期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正遭遇“玻璃天花板”,无形中影响和阻碍了中国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首先,阻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不平衡的高等教育系统。在中国,一些顶尖大学的资金和投入并不亚于很多世界一流大学,但另外一些大学以及应用技术型学院的资源却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大多数正在扩招的公立和私立大学都处于高等教育系统的底部,资金缺乏且教育质量较差,这些学校的毕业生不具备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能力,面临巨大的就业挑战。

其次,过度的官僚主义体制和狭隘的学术思维方式也是阻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实际上,政府出台的部分规章制度和政策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例如,政府规定研究领域只有被划分为传统的学科领域才能够在大学教育中得到学历认证与支持。事实上,狭隘的划分研究领域并无意义,因为很多领域都是跨学科的研究,跨学科研究更有利于学术的创新和进步。因此,中国高等教育的科研和教学应该开拓思路,变得更加灵活,学术资金的获取机制也应采取更加开放的形式。另一项不甚合理的政策提出,为了让本院教职员工进入长聘体系,该院系必须设本科教育。其实在国际上,为了提升研究院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水平,不设本科教育是很常见的。作为一个整体,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均衡现象明显,而且大部分的科研人员不仅在职称评审和晋升方面缺乏合理的标准,而且学术自由等方面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目前,尽管对大学科研人员的评估机制在少数一流大学中越来越被推行,但评估机制还未能在其他大学中发挥相同的作用。

中国部分的一流大学确实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但是高等教育系统潜在的问题还亟待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中国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

摘自《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

责编:Dai Li


链接:政府部门学会&协会组织公共机构评估机构学术期刊研究生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