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从研究到写作”国际系列学术讲座第二期:成为出版:编辑生态学和研究如何在公众视野中呈现

撰稿:韩冰摄影:孙博文


2021年4月20日下午,“‘从研究到写作’国际系列学术讲座”第二期在bob手机在线登陆设计与艺术学院举办。本次活动由孙子文老师主持,环境设计系主任王涛副教授、工业设计系孙博文老师等人线下、线上参与,王海燕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实时翻译。


本次讲座邀请了爱丁堡大学建筑与景观建筑学院前院长Suzanne Ewing教授,她是英国ZONE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Routledge (Taylor and Francis) 国际获奖期刊《Architecture and Culture》的联合编辑。Ewing教授系统介绍了基于跨学科期刊及多学科网络编辑生态对学术发表的理解。她强调发表过程的原创性、重要性、严谨性,并就撰写、投稿、评估、形成、完善和传播的全过程对“学术发表黑箱”进行解构。


1.jpg


【分享/lecture 环节】

“ 出版的过程就像建筑设计,对潜在作者来说犹如一个黑箱。”

整体讲座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如复杂生态的学术出版。她识别出三个部分去揭开这个生态迷雾,分别为Content(如建筑、展览、研究课题…)、Sites (如图书、文章、学术期刊…)、Sifting (如目标+范围、主题、征稿…)。并将重点放在Sifting上,强调理解出版——即将成果展现在公正面前的整个过程尤为重要。第二部分是以她作为联合主编的《Architecture and Culture》期刊为具体案例,进一步解释上述出版过程的发生(Becoming)。她指出《Architecture and Culture》的主题是多样的、包容的,涵盖了历史、文化、艺术、智慧城市、女性主义等多方面的关于人文的建筑及城市议题。第三部分是作为编辑实践的4条基本原则:构建话语空间、学科机动性(disciplinary maneuvering)、多层级,可传达展现、重视编辑协同与自然发生的话语。总体上来说,这三部分逐环环相扣,从涵盖建筑、文章、展览等的“大出版”环节概述,深入到针对期刊所具有的权力、应当承担的学科、人文、责任以及相应原则制定,继而具体到期刊文章的构思、写作、协同编辑、最终出版环节。深入浅出的剥离出版“黑箱”的层层外衣。






【研讨/Seminar环节】

孙子文:在出版的过程中,如果您和其他编辑都认为这是一篇好文章,但是匿名评审持相反意见,请问这种情况是如何协商或处理的呢?

Suzanne:我们从这个过程说起,匿名评审和编辑同时阅读文章,通常我们会从期刊的立意与主题出发去对一篇文章进行评判。的确会遇到意见不同的时候,因此我们也会在彼此间协商讨论,并且提醒作者应该着重哪些方向修改。

孙子文:以编辑的视角,您能否谈谈自己的研究或者您认为的国际前沿方向?

Suzanne:我自己对关于人类学的建筑领域的评估与实践非常感兴趣。一些我的工作是关于城市以及如何协同于城市环境。同时,我们也关注一些议题,诸如女性主义、苏格兰背景等。关于研究前沿的问题,我想在西方语境下,关于建筑能在建成环境下带来的改变越来越局限。我们在努力应对一些大的问题,比如气候变化以及如何创造更好的空间等等。作为建筑师,我们的立场是特殊的。一方面我们是构建者,一方面我们也是评估者,应对者。看待问题的角度可能是多样的,因此可能要选择自己的立场与角度。

孙博文:我们可以看到国外教授特别关注设计可以引领哪些方面。我们的同学从自己的选题中也可关注大方向,比如后疫情时代可能有哪些新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从形式上、建筑模式上的改变。

孙子文:是的,刚提到Position,我们需要确定自己的立场,并从不同视角去看待问题。比如从后疫情的角度来说,公共交通和车站原来被认为是积极的,现在却有可能成为疫情的传播方式和地点。所以同学们也要首先明确自己在设计或实践中的立场是什么样的,并且要意识到看待问题的视角变了,研究问题也可能随之转变。此外,在好的研究和文章中,我们必须也要具备这种开放的思维模式,因为不同事物的组合,其含义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我们能明确自己的立场,理解各种各样的组合所带来的多种含义和变化,我们将会做出非常有趣的研究。

最后,老师和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了Ewing教授此次分享。


(审核:张帆)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