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宁华.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形成及防范[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胡继之. 金融衍生产品及其风险管理[M]. 上海: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3] Doherty S. 信用风险与衍生产品[C]//PWC.衍生金融产品审计. 杨松朝, 译.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 Chance D M. 何谓金融衍生产品[C] //PWC.衍生金融产品审计. 杨松朝, 译.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 周大庆,沈大白,张大成,敬永康,柯琼凤.风险管理前沿——风险价值理论与应用[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 王义云.内部控制原则与方法[M].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
[7] 于延超.操作风险: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的核心风险[J]. 深交所, 2007(7):53-54.
[8] 叶永刚,房延敏.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识别[J]. 国际金融研究, 2000(5):54-57.
[9] 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Internal control issues in derivatives usage—an information tool[R]. USA: Jersey City, NJ. 1995.
[10] 上海期货交易所.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趋势与中国的选择[M]. 上海:百家出版社,2003.
[11] 李明辉.论我国衍生工具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J]. 会计研究,2008(1):39-46.
[12] 熊玉莲.论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一般性及在我国的特殊表现和控制[J]. 江西社会科学,2005(5):218-225.
[13] 李明辉.衍生工具的风险内部控制:国外经验及其启示[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0):52-57.
[14] COSO. 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R]. USA: Jersey City, NJ. 1994.
[15] COSO.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 integrated framework[R]. USA: Jersey City, NJ. 200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