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香柏. 风险社会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反思与变革——以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为切入点[J]. 法学评论,2017,35(1):128-137.
[2] 汪劲.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之公众参与问题研究——兼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规定的施行[J]. 法学评论,2004(2):107-118.
[3] 吴宇.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法律保障[J]. 法商研究,2018,35(2):15-24.
[4] 包存宽,许艺嘉,王珏. 关于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放管服"改革的思考[J]. 环境保护,2018,46(9):7-11.
[5] 王金南,秦昌波,雷宇,等. 构建国家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战略思考[J]. 环境保护,2016,44(11):14-18.
[6] 牟全君. 中国民用机场建设运营的突出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对策[J]. 北方环境,2012,24(2):116-120

+140.
[7] 王灿发. 加强排污许可证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衔接势在必行[J]. 环境影响评价,2016,38(2):6-8.
[8] 柴西龙,邹世英,李元实,杜蕴慧. 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研究[J]. 环境影响评价,2016,38(6):25-27

+35.
[9] 奥兰·杨. 直面环境挑战:治理的作用[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10]
[11]
[12] 晋海,王颖芳.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改革:进展、问题与对策[J]. 环境保护,2015,43(10):32-36.
[13]
[14] 田亦尧.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否决权的制度本源与改革路径[J]. 现代法学,2016,38(2):107-116.
[15] 梁忠,汪劲. 中国排污许可制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对制定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的法律思考[J]. 环境影响评价,2018,40(1):6-9.
[16] 王金南,吴悦颖,雷宇,等. 中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框架研究[J]. 环境保护,2016,44(Z1):10-1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