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协|学校主页

通知公告

您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百家大讲堂】第328期:分子聚集体的电子激发态理论与应用

来源: 发布日期: 2020-09-17

  讲座题目:分子聚集体的电子激发态理论与应用

  主 讲 人:帅志刚

  时 间:2020年9月22日15:30

  地 点:腾讯会议线上举行

  会议ID: 409 216 372

  主办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 校科协

 主讲人简介:

  清华大学化学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理论化学研究,发展了电子激发态的结构与过程计算方法,开发了分子功能材料发光效率与载流子迁移率的计算程序MOMAP,目前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应用。发表390余篇论文,被引用19000余次。2008年当选为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院士,成为继我国著名量子化学家唐敖庆教授于1981年当选为该科学院院士后,中国第二位当选的院士;并于2018年当选为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副院长。2011年,当选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2012年获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科学奖。2013年,当选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该科学院241年以来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外籍院士。2017年,当选为世界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协会(WATOC)科学理事。2018年,获法国化学会法-中化学讲座奖。2019年当选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物理化学与生物物理化学委员会的“衔称委员”(Titular Member)。担任第15届国际量子化学大会主席(2015年,北京)。担任J. Mater. Chem. A 、《化学学报》和《大学化学》的副主编,以及Theoretical Chemistry Accounts、Nanoscale、Chem. Phys. Lett、WIRES Mol. Sci、J. Mater. Chem. C、Chem. Asian. J、中国科学-化学等编委或顾问编委。

 报告简介:

  分子聚集体的电子激发态结构与动态过程决定了材料的光电性能。我们将报告以下研究进展:

  (1)发展了“热振动关联函数”理论,结合考虑势能面交叉MECP(最小能量交叉点),可较好地计算分子与聚集态激发态的辐射与无辐射速率,以及发光效率。该方法能对“聚集诱导发光”给出了定量的刻画;同时,对于近几年实验中发现的“有机室温磷光”现象,我们给出了分子描述符和分子设计思路,在实验中得到证实。

  (2)发展了密度矩阵重正化群(DMRG)的含时理论和频域的动态DMRG方法及其CPU/GPU杂化算法,为解决复杂体系量子动力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近乎准确的计算方法,在分子聚集体的光谱和载流子动力学中得到应用,给出了从hopping到bandlike行为的无缝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