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党群工作» 理论园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取自我完善促发展  谢晖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已经有一段日子了。自从开展学习以来,法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同仁不仅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听取了学校组织的有关报告,而且结合学习活动,派教师到武汉、广州、杭州、上海等地的法律院校进行深入的调研活动,在和兄弟院校的比较中,寻找我校法学院的差距和不足。与此同时,同仁们、特别是领导班子中的每位成员也进行了自我反思和检讨。现将本人的自我检讨以及班子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汇报如下:

  就本人而言,自上任法学院院长以来,主要有如下几点不足:

第一、对法学院发展的整体谋划不够。尽管从二月底到现在以来,法学院发展的规划数易其稿,最新的规划和先前相比,更符合学校的实际和法学院自身发展的实际。但到目前为止,法学院的发展规划还没得到学校的积极回应,这说明我自己对法学院的谋划工作还不到位。追究其因,在客观上可能和学校究竟给法学院的发展什么政策有关系,如学校究竟允许法学院发展到什么规模?给法学院的总盘子有多大?是根据法学的要求发展法学院,还是配合理工学科的要求发展法学院等等。这些问题不能定位,也就让我在谋划法学院的发展规划时捉襟见肘、左右为难。从自己主观上讲,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自己对我校法学院,特别是对我校校情的理解还不深不透,没想着自己的方案和行动如何适应校情,或者和校情相结合,而只想着法学院规划方案的大而全。所以,在规划的某些方面和校情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也在于自己主观上对一个方案,经过多次反复讨论仍通不过时多少有些心灰意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更进一步从整体上谋划法学院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与校领导和学校有关部门的沟通不足。作为初来乍到,来bob手机在线登陆工作的新人,虽然自己很想和学校领导、和学校各个部门就法学院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沟通,但迄今为止,沟通还很不够。这有很多原因。客观原因在于我初来乍到,对有关领导、部门还不太熟悉,同时,还因为前一阶段居无定所,同时要考虑下一步妻、女到京后的住宿安排,解决安居乐业的问题等等。因此,没时间和校领导、校有关部门进行深入的沟通。就主观原因而言,自己总是不太愿意经常麻烦领导,麻烦有关部门。总觉得找校领导、找学校有关部门,就要耽搁他们宝贵的时间,影响他们的其他工作。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是明显不对的,因为和校领导、校有关部门就法学院的发展问题深入沟通,不是个私人的问题,而是校领导、学校有关方面了解、掌握和处理全校工作的一部分。所以下一步我一定要克服以前的这种认识,积极地、主动地和校领导,和校有关部门就法学院的发展问题进行沟通,在沟通中进一步了解校情,了解学校办事的有关程序和方式,以便能稳步、有效地推进法学院的发展。

第三、人才引进的力度不大。在法学院,我在主持全面工作的同时,直接分管的是人事工作。可是数月过去了,目前法学院尚未引进、接收一位人才。一方面,向学校争取的进人指标因为前述原因没有下文;另一方面,学校今年给的接收一个博士后的指标至今还没有落实。这是让我很苦恼的事。说实话,在如何引进一流的人才方面,我确实有过认真的考虑。但我的考虑和方案或许与学校的考虑有较大距离。我期望首先引进三、四位在国内法学界具有学术带头人地位的学者,哪怕多花些钱,也能向世人表明bob手机在线登陆发展法学院的决心和魄力。目前,法学院教师奇缺,和同类型的各兄弟院校法学院相比,我们人手最少。其中中国法制史、外法制史、行政法学、劳动法学、房地产法学、信息法学、军工产业法律制度等重要的课程没人开设。老师们疲于应付讲课,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搞科研,支持学科建设。例如学校上下都认为我们的空间法是强势学科,也是特色学科,但追其究竟,目前只有一位教授搞空间法,并且还不是专门搞空间法。同时,除了在亚太空间法庭比赛中有些影响外,至今还没有很有影响的空间法论著发表。在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形下,就根本谈不上学科提炼和建设。所以,我也强烈期待着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能设身处地地具体了解一下法学院的情况,同时,我本人也将更积极主动地向校领导、校有关部门说明法学院目前人才的现状,以便使法学院的人才引进工作能有所突破、有点起色。

第四、与学院教师、学生的联系还不广。本人自上任以来,虽然和法学院几乎所有老师都有过交流,同时,通过院里举行的一些集体活动,和青年教师、教授、各研究所的同仁们都有所交流。但自己主动地找各位老师、各位教辅人员谈心、沟通的情形尚没有。因此,对老师们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在学院组织的活动中或会议上的了解。这样,对每一位老师更深入的了解就很不够。如果说对老师们还有一些了解的话,那么,对学生们的了解就很欠缺。目前我对学生们的了解,仅仅是当他们来找我时我才和他们粗浅地聊聊天,或者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聊聊天。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次主动找学生聊过天,更没有深入到学生宿舍、课堂或食堂等地方,和学生谈心、交流。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自己杂事太多,难以分身分心,二是因为法学院一直没配备办公室负责人,安排一些事情不容易到位,三是自己主观上还没有把这些交流当作大事来抓。因此,也就忽视了相关的交流活动。认识到这些问题,今后一定要设法加强和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交流,真正了解院情,有的放矢地开展学院的工作。

第五、推动决策落实的决心不大。自学院班子成立以来,学院内部做了很多对学院而言具有决策性的工作,其中有些顺利落实了,如法律硕士的申报工作。有些则解决的很不到位,甚至长期得不到解决,或进展的很慢,如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设立,办公条件的争取,模拟法庭的建设,一些具体的制度建设等等,都还没有落实。之所以如此,一方面,与我本人的决心不大还很有关系。特别是面对同事,有些事情感觉抹不开面子,有些事情强调过多,总觉得有些为难情绪。一种患得患失的情感和思想还在作祟。另一方面,与法学院目前的教师状况和可能的发展有紧密的关系,如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设立,就既需要考虑目前的教师队伍状况,也需要和法学院近期教师队伍的引进和发展相关联。因为教师引进工作迟迟没有进展,也就连带地影响到了这些工作的开展。当然,有些工作落实的决心不大,还在于学校在有些方面的方案不明。比如办公条件的改善问题,模拟法庭的落实问题等等,我本人,以及法学院其他领导已经做了必要的努力,但至今仍基本上没有解决。坦率地说,这对院班子继续树立信心、扎实勤奋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也严重地影响了法学院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有教授来联系工作,我们都不好意思把人家领到目前法学院的办公室来。生怕人家一看办公条件,就溜之大吉!

  除了对以上个人工作之不足的检讨外,我在这里顺便对法学院班子还存在的问题简要说说。可以说,目前法学院的班子配备相当好,大家也能够精诚团结、分工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往一处干。但也毋庸讳言,由于班子内部正处于磨合期,很多问题尚没有形成制度化的办理机制,这对法学院而言,是不应该的。这突出地体现在如下问题上:一是会议和例会制度问题。在开会问题上,没有一个会议例会制度,究竟每周的哪一天、哪一时段是班子的例会时间?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大大小小的问题,把大家都要召集到一起,让大家对讨论的问题没有准备,也就讨论不到点子上。所以,会议效率就不是很高。还有,大家都很忙,有很多外出任务,不少问题需要在网上碰头。但网上开会的会议准则又是什么,也没有制定。比如会议议题和内容由谁发布?由谁负责回收?接到会议内容后如何回复?什么时间回复等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二是分工与协作问题。没有分工,就不可能有效力。分工而不合作,就容易导致恣意。如何样做到领导班子内部既分工,又合作?法学院的基本原则是:在班子成员各自分工范围内的事情,自己做主,但遇到责任承担,院长优先负责。但是目前对分工与合作的有关制度规定还很模糊,这也导致了一遇到问题,分工责任人不敢下决心布置落实,不论大小事情,都把大家召集起来,既浪费时间,又缺乏效率。显然,这不利于分工与协作的开展。三是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建立和相关制度。由于前面已经提到的原因,法学院目前仍没有建立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因此,相关的制度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四是人事工作规范问题,包括人才引进、毕业生接收、教师与员工的调出、人事工作的程序等等,都还没有制定。这是急需要尽快制定的制度。五是研究所工作规程。目前,法学院虽然成立了一些教学研究型和学术研究型的研究所(中心),但各个研究所迄今都没有制定相关的工作规程,院里也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具有指导性的研究所工作规程,所以,研究所的规范工作也很不足。六是学术会议制度,包括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自己主办学术会议以及院内的学术工作会议等。到目前为止,这些会议的规程还没有制定,因此,在参加会议、举办会议等问题上,也就显得有些混乱。七是对外合作交流制度,不论是学术性的合作,还是学生交流、教师交流、合作办学等方面,法学院目前都没有制定可操作的制度。任何制度,其目的是要让制度规范下的人们对自己未来的行为有一个预期,以便提前安排自己的活动。上述制度建设的不足,说明法学院班子内部对学院建设的关键问题还关注不够。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首先是我作为院长规划不力、强调不够、努力不足;其次是法学院成立伊始,不论教学科研人员,还是教辅人员,都严重不足,使得有些制度的建立缺乏根据。在这些认识基础上,法学院下一步将着力协调工作方式,基本解决制度建设问题,真正做到立制建院、依法治院。

  本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如上体会和检讨,仅仅是初步的。我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努力学习,争取一日三省吾身,和同仁们一起,为我校法学院的发展殚精竭虑。

法学院和谐发展三议——以学科、学术和人才建设为视角

谢 晖


  法学院作为我校新成立的学院,如何发展,千头万绪。如果发展顺利,对bob手机在线登陆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战略是一种呼应和推进;反之,倘若满足现状,缺乏对策,则只能拉学校发展的后腿,制约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结合最近学习和调研的实际,彼以为,我校法学院在学科、学术和人才建设方面之发展,需做好如下三点:

其一,教科兼顾,强化育人

  自从德国洪堡先生倡导大学教育要教学科研兼顾以来,把高质量的科研和高质量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就是现代著名大学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一个学院的发展也如此:教学和科研需兼顾协调发展。没有高层次的科研,就不能指望高层次的教学。唯教材是尚、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的教学,培养的也只能是亦步亦趋的人才,而不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正因如此,把教学科研并重,作为一所著名大学、著名学院发展的两翼,就是不可避免的。我校作为国内名声较著的工科大学,已经开始注重理科和文科的发展,也开始关注法学的建设。不过成立法学院容易,但如何办好法学院,这是从学校,到学院,必须认真思考并付诸实际行动的问题。法学院的发展,要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让教师在教学的同时,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工作,努力打造研究性的法学院。
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培养高层次的法学人才。在这个意义上,法学院的教学和科研,都需要围绕着培养高质量的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在有条件的时候,也为培养高质量的博士生而准备。在我们所调查的五所法学院中,无一例外,都把教学和科研摆到了并列的地位,特别是那些在传统工科大学新成立的法学院,如北航法学院、清华法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以及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都因为教学科研并举,短短几年来,在全国法学界的声誉鹊起。同时,这些学校也因为教学科研并举,使bob真人app下载质量明显提高。这对我校法学院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镜鉴。

其二,夯实基础,突出特色

  所谓夯实基础,是指法学院的发展,必须符合法学教育和法学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要求。根据国家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法学一级学科下,共有十个二级学科。在一般法学院,除了军事法学之外,其他九个二级学科必须兼顾。只有这样,才能夯实法学院发展的基础,并从中凝练、挖掘法学院发展的重点和特色。目前法学院的情形是:专任教师仅仅有二十七位!除了国际法学一个二级学科的梯队建设较为健全外,其他二级学科都存在严重的缺陷,要么没有学科带头人,要么没有人手。特别是法律史学、宪法行政法学、经济法学等学科,开课都面临困难。这和我们调查过的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相比较,差距甚为明显。也和我们学校的影响和地位明显不符。上述学校在法学各二级学科上均衡发展上的经验,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基于这种情况,法学院拟在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上,积极投入精力,以夯实学科基础。近期拟引进和接收15位教授、副教授、博士。与此同时,为搭建起较好的科研平台,准备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烟草专卖局等部门合作,建立“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法制研究中心”;“国家烟草专卖与管理法制研究中心”等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学术研究机构。

  所谓突出特色,是要与我校的强势学科紧密合作,积极配合我校发展的重点学科、重点项目,让法学学科参与到相关学科和项目中,为这些项目拾遗补缺、添砖加瓦。同时也要结合我校隶属于工信部的事实,为工信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发挥作用。这样,学院将突出信息法、科技法、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知识产权法、空间法这些特色学科。学院力争在学校的帮助和指导下,与工信部有关部门合作,建立“国家信息法制研究中心”。并积极扶持、发展和壮大现有的空间法研究所、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所、知识产权法律研究中心,筹备成立科技法研究所。通过这些机构,推动和强化我院特色学科的发展,并进而推动我校法学在如上特色领域中,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竞争。

其三、内外并举,培育学科

  学科建设,特别是博士点的建设,是法学院发展中最关键的问题,也是目前法学院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因为学科建设是和科研工作、人才引进密不可分的。目前,法学院二十四位老师中,大家都疲于讲课,有些老师,从事科研的时间基本没有保障。还有些老师,讲课的学科跨度太大。例如,学习刑法学的博士,却讲的是民法学课程,学习诉讼法学的博士,不能在自己专业领域内业有专攻。这就使得学科建设、梯队培养、学术发展规划捉襟见肘。所以,法学院急需培养、引进和接收人才。

  这就必然面临着在人才建设上内外并举的措施问题。一方面,需要学校和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对现有的人才队伍按照学科发展需要,在职称结构、学科结构方面进行认真调整,并积极鼓励教师投身于教学的同时,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投身到科研工作中。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和学院下大气力,真正引进和接收一批学有专长,造诣深厚的校外学者和毕业生,加入到我校法学学科的建设上。对此,法学院通过调研,召开了多次党政联席会议,并且也向校领导,校有关部门汇报了法学院的打算。

与此同时,学院拟积极“借才”发展。对那些在法学界具有领袖地位和声名远播的法学家,即使他们退休了,也建议学校能把他们调入或聘入,利用其广泛影响和学术造诣,拓展法学院发展的空间,开阔学生和老师的视野。或者有些学者确实不能、或不愿意把档案调入理工大学,也可以利用他们的学术影响,和他们签订成果共享的协议。

  在这方面,我们所调研的几所大学法学院都创造了很值得借鉴的经验。特别是华中科技大学,不但在短短的几年间引进了大批法学教授,而且把北大业已退休的罗玉中先生、李贵连先生等也调入该校,使该校法学院在法学界很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做法,在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校法学院的发展中,也有突出表现。这也足以为我校法学院的发展提供镜鉴。

  以上只是在一个侧面,即以学科发展为核心,结合最近学院的调研活动,所总结的一些体会。当然,法学院的协调发展,还有其他侧面的内容,特别是在制度建设上,如何强化制度建院、学术兴院,更需要认真探讨。因为是另一侧面的问题,所以,这里不再赘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