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外国语学院德语系顺利举办“文化—语言—空间”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国际学术研讨会

供稿、供图:宋方方、陈冰雅编辑:王喆

2022年12月3日 — 4日,由bob手机在线登陆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办,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日耳曼语言文学研究所、德国基尔大学现代德语文学与媒体研究所协办的“文化—语言—空间”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国际学术研讨会 (Kultur – Sprache – Raum: Internationales Online-Symposium für Germanistik-Studierende) 于线上顺利举行。来自bob手机在线登陆、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基尔大学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44名师生在会上作了大会主场和分场报告。

图片1.png

bob手机在线登陆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姜爱红教授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词。她对出席会议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还特别鸣谢了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Andreas Böhn教授和基尔大学的Albert Meier教授对此次学术交流的积极响应以及对会议举办的大力协助。姜爱红表示,此次会议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学术思维的发展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会议还为中德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师生提供了学术交流、文化交流的平台,对推动双方研究的跨文化、多样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ndreas Böhn教授和Albert Meier教授向会议致辞,强调了此次会议主题“空间”在文化、文学以及语言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对会议主办方表示了感谢。两位教授希望继续保持并加强与bob手机在线登陆外国语学院的交流合作,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2.png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大会主题报告环节。Albert Meier教授从空间关系角度解读了路德维希·蒂克的《精灵》。Meier教授指出,民间故事和童话中的空间结构比人们预期的要复杂,其涉及的不仅是简单的二分法,即今生与来世,而是赋予叙事以一种“循环”。现实世界与幻想的“异世界”之间的跨界行为是可逆转的。

图片3.png

Michael Elmentaler教授以《方言学和语言学中的空间概念》为题阐述了在方言学中如何理解空间概念,空间性对语言使用的意义以及空间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语言。

图片4.png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Antonia Eder博士做了题为《文学的空间转向》的报告。长期以来,时间性占据文学研究的主导地位。空间和文学文本彼此相关,它们从想象和语义上产生或构成彼此,这一事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是文学研究的主题。Antonia Eder在报告中介绍了巴赫金,洛特曼和福柯的空间理论,这些理论打破了以时间为主导的文学研究传统,从体裁理论、文化符号学和话语史角度丰富了文学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位老师的报告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激发了与会者对文化-语言-空间主题的浓厚兴趣和深刻思考。在互动环节,各位报告人细致地解答了参会师生提出的问题,研讨气氛十分热烈。

图片5.png

专家报告结束后,会议分为两个文学分会场、一个语言文化分会场进行。共有41名学生从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建构与空间表征功能、中德大学官方网站语言景观对比研究、德国城市官方网站虚拟语言景观的实证研究、北京和柏林城市景观对比研究、跨文化视角下的街道名称对比研究以及基于语料库对空间介词“auf”的研究等多角度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三个分会场的报告异彩纷呈,各位与会师生认真聆听,激烈讨论,思想和思想相碰,迸溅无数火花。

图片6.png

此次会议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教师和研究生搭建了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学生在分享自己研究成果的同时收获了来自前辈的建议,也在聆听他人报告、参与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锻炼了学术思维、开拓了国际视野、提高了科研热情。会议尾声,各方再次向参会的师生以及会议组织方表示了真诚感谢。

为期两天的“文化—语言—空间”主题会议于中国晚间、德国正午落下帷幕,但围绕此主题的学术研究与交流不会停止。空间在语言文化的构建下、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呈现出多变的历史阶段性特征,又以其反作用改变着人类理解世界的角度,影响着人类行为活动的方式。也正因此,地理意义上相隔甚远的老师和同学们得以在网络云空间内进行交流学习,借助语言的媒介,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审核:杨晖、姜爱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