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题

2019-09-18

【马培翔】工匠精神,匠心传世

笔者有幸在马培翔校友闲暇之际,采访到刚刚结束了忙碌工作的校友。和马培翔聊天时,他谦卑的语气引起了我的注意。后来我们聊到《大国工匠》,我才明白原来他的谦卑正是源于他身上的工匠精神。

徐奖——学科交叉的起点

聊起马培翔本科期间的成长,马培翔坦言:“本科期间我学习成绩不是最优异的,不过我后来参加了一些社会实践,所写的调查报告受到了社会关注,也因此拿到了社会实践的一些奖项,并最终获得了徐特立奖学金。徐奖的获得一方面见证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让我的自信心增强了许多,另一方面这次也让我认识了其他学院很多优秀的同学,为我后来的学科交流和交叉提供了契机。这对我后期的学术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并给我以后的工作提供了直接的帮助。”

谈到“徐奖”给马培翔带来的影响,最让我敬佩的是得奖后的马培翔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以此为契机,结识了其他专业优秀的同学,进行学科的交流和交叉。马培翔自己选修了计算机学院的编程课:“跨学科的交流可以帮助你更轻松地解决你遇到的问题。”说罢,马培翔分享了他学生时代的一段经历,“经过学习,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科是可以融会贯通的。我记得当时在专业学习中我运用到了跨专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中有一种‘响应面’的算法,我把这个算法放到我们专业的一些生物实验中,成功地发了论文。”

导师——拨开迷雾的灯塔

马培翔回忆起学生时代的生活,提起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邓老师当时刚刚回国,她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法不同。她上课不是用那种专业的教科书照本宣科,而是传授给大家一些新信息、新知识。这种教法效果很好,能让我们不断地学到新知识,形成新理念。如今我在教学的时候也会用到邓老师的这种教法。”

提起自己在科研上认真严谨的态度,马培翔表示这离不开自己实验课老师的培养:“冯老师他一直带我们的生物实验,和别的老师不一样的是,他带实验之前都会把这个实验自己做一遍,找到这个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这种认真严谨的态度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觉得冯老师的这种精神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

谈起学生时期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迷茫,马培翔劝诫我们:“我觉得这种现象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都会遇到,迷茫的时候,可能是你不知道现在自己学的东西有没有用,而且你可能找不到自己在社会上立足点。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你们可以去实验室转一转,看看在你所学的这个领域,前沿的研究是什么,和实验室的老师聊一聊,迷茫很快就会消失了。”

谦卑——工匠精神的精华

和马培翔提起来最近比较火的《大国工匠》,我们聊到了北理工的精神,马培翔说:“我觉得北理工是一个在战火中建立、成长的学校,她所做的工作大部分是为国防服务的,要为国家战略做出一定的牺牲。因此,她会为了国家大局去做一些其他人和其他学校不愿意做的工作。我心中的北理工精神,就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踏实地去工作,把每一个工作都做到精益求精。因为我们有军工的背景,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去隐姓埋名地做一些事情,这种精神用这段时间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来解释,就是‘工匠精神’。北理工有着理工的传统,所以我们就要用尖端的知识诠释一种全新的工匠精神。”在马培翔眼里,“工匠精神”是当代社会所缺乏的精神,所以我们强调“工匠精神”,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科技才会有飞跃,强国梦才会实现。

课余——个人素质的提升

回忆起马培翔的本科生活,马培翔表示,除了学习,课余生活也很精彩,自己会经常的参加一些长跑活动、游泳活动。这些课余活动带给自己的收获,首先是身体素质更好了,再一个就是磨练了自己的毅力。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不是首先想到放弃,而是迎难而上,克服困难。马培翔在本科学习期间还担职了学院的科协部长,组织了很多科普类的活动。马培翔表示:“当时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通过科普活动把自己学到的生物和化学知识传授给中小学生,这样也可以锻炼大家的表达能力。”

马培翔的谦卑、有想法、有追求在采访中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马培翔身上这种谦卑的气质,简直和徐老院长提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如出一辙。少一点浮躁,多一些谦卑,我相信“不自以为是”会永远成为每一个北理学子心中的座右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