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欧内斯特 J. 私法的理念[M]. 徐爱国, 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220.
[2] Stephen B. Natural law and the theory of property law:gortious to hume[M]. Oxford:Clarendon Press, 1991:169.
[3] L W 萨姆纳. 权利的道德基础[M]. 李茂森, 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117.
[4] 罗培新. 填补公司合同缝隙——司法介入公司运作的一个分析框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124.
[5] 马克·罗伊. 公司治理的政治维度:政治环境与公司影响[M]. 陈宇峰,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296.
[6] 罗培新. 公司法的合同解释[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352, 7-8.
[7] 邓峰. 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J]. 中外法学, 2008(1):63.
[8] 邓正来.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3.
[9] 邓辉. 论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40.
[10] 安东尼·德塞雅. 重申自由主义[M]. 陈茅, 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24.
[11] 甘培忠. 论我国公司法语境中的社会责任价值导向[J]. 清华法学, 2009(6):18.
[12] 迈克尔 C. 组织战略的基础[M]. 孙经纬, 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302.
[13] 张维迎. 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1, 129, 112.
[14] E M Merrck Dodd. For whom are corporate managers trustee?[J]. Harv. L. Rev, 1932(45):1145.
[15] 方流芳. 试解薛福成和柯比的中国公司之谜[C]//梁治平.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314.
[16] 邓峰.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M]. 中外法学, 2008(1):58.
[17] 沈洪涛, 沈艺峰. 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M].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7:4, 90.
[18] 罗培新. 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司法裁判困境及若干解决思路[J].法学, 2007(12):72-73.
[19] Archie B. Carroll. Business and society: ethics and stakeholder management[J].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Co. 2nd edition, 1993:32.
[20] 蒋大兴, 谢飘. 公司法规则的回应力——一个政策性的边缘理解[J]. 法治与社会发展, 2012(3):11.
[21] 罗兰·斯特龙伯格. 西方现代思想史[M]. 刘北成, 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28.
[22] Janet Dine. The governance of corporate groups[M].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