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明楷. 刑法学[M]. 北京:法律出版社版, 2011:175-81.
[2] 顾永忠. 犯罪构成理论新探[J]. 政法论坛, 1985(3):71-77.
[3] 储槐植. 美国刑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5.
[4] 西原春夫. 犯罪实行行为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56.
[5] 许玉秀. 主观与客观之间[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206.
[6] 陈兴良. 客观归责的体系性地位[J]. 法学研究, 2009(6):37-51.
[7] 许玉秀. 主观与客观之间[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191.
[8] 柴会群. 从“证据之王”到“是非之王”——司法鉴定争议录[N]. 南方周末, 2010-01-21(7).
[9] 苏云. 论刑事司法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及认定[J].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6):80-86.
[10] 陈兴良. 从归因到归责:客观归责理论研究[J]. 法学研究, 2006(2):70-86.
[11] 劳东燕. 风险分配与刑法归责:因果关系理论的反思[J]. 政法论坛, 2010(6):95-107.
[12] 许玉秀. 主观与客观之间[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20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