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4年 第4期

显示方式:
抗击“非典”中的动员机制
孔昭君, 李波
2004, (4): 4-5.
摘要:
抗击“非典”的活动显示了国民经济动员机制的威力,实践证明:国民经济动员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九个方面对抗击“非典”斗争中的动员机制进行了分析,并从保障国家安全的角度呼吁利用这次建立应急机制的机会,全面推进保障国家安全的各项动员准备工作,把国防意义下的动员体制发展为全方位的国家安全意义下的动员体制。
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
韩建武
2004, (4): 6-8.
摘要:
本文从分析社会经济系统运行机制入手,从社会需求、动力与制约等方面分析论述了应急系统生成和运行条件,探讨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形成及其与国民经济动员和应急功能整合的关系。
突发事件基础信息作用分析
韩宇宽
2004, (4): 9-12.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抗“非典”斗争,论述了基础信息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作用,指出基础信息是系统方法的要素、决策执行的依据以及在制信息权和社会整合中所具有的功能。
从SARS疫情看国民经济抗危机能力
曾春媛, 冯艳
2004, (4): 13-15.
摘要:
今年爆发的SARS危机在我国由公共健康危机发展成为经济领域的危机。一国经济领域发生危机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处理是否得当。强大的经济基础、完善的经济体系和持续稳定的发展使我国国民经济在SARS危机面前表现出较强的免疫力。本文在分析了SARS对我国国民经济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出口)、三次产业、就业形势影响的基础上,根据SARS危机中的经验教训,提出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提高国民经济抗危机能力,主要有: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建立畅通的国民经济信息机制,积极采取经济手段,正确处理发展与增长的关系。
国民经济动员中的物流链探讨——伊拉克战争和抗击“非典”活动案例研究
崔介何, 孔立新
2004, (4): 16-19.
摘要:
伊拉战争和抗击“非典”的活动启动了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尤以“物流”为突出。本文从物流链的角度,分析了这两次国民经济动员活动的异同,为提高国民经济动员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军事变革条件下国防科技工业动员研究
李连宏
2004, (4): 20-22.
摘要:
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我国提出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根据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现状,在新军事变革条件下,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动员应以科技进步为基础,提高武器装备水平;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加强武器装备信息化;着重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快速动员能力;形成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国防科技工业;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
危机传播中信息对称的媒体问题研究
洪瑾
2004, (4): 23-25.
摘要:
当今世界是一个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的时代,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组织危机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危机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可能是灾难,也可能是转机。在危机突发期,媒体的作用体现在三方面:在激发公众情绪中实现危机传播的基调统一;在设置舆论焦点中塑造组织危机管理的良好形象;在满足公众信息需求中保持社会正常运转。因此,危机传播中的信息的对称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理智应对舆论
王眉
2004, (4): 26-28.
摘要:
舆论具有理性和非理性的两面性。如果过于强调一方面,就会走向极端。理智应对舆论的态度应该是,既要看到它理性的一面,也要看到它非理性的一面,既要保证舆论公开、自由地表达,又要防止媚众。具体来说,应当引导而非控制,使舆论从非理性向理性转化;理性而非媚众,防止“多数的暴虐”。
管理层收购(MBO)在中小企业产权重构中的应用研究
赵瑾璐, 李运良
2004, (4): 29-32.
摘要:
企业的产权制度受经济条件所制约,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在西方,MBO已经证明能够大大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在我国,MBO也显示出巨大的适用性和市场前景。本文在对中小企业应用MBO进行产权重构的优劣性分析基础上,明确MBO的应用价值,并针对当前MBO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推进MBO在中小企业产权重构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改善投资环境关键在“软环境”
惠宁, 赵守国
2004, (4): 33-35.
摘要:
投资环境的改善不仅仅是硬件环境的改善,更主要的是软件环境的进一步完善问题,当前“软环境”已成为制约招商引资向纵深发展的主要瓶颈。我们应清除经济发展中的体制障碍,规范政府的投资行为为民间投资让出市场空间,进一步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在“引进来”中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
经济集聚机制研究几个问题探索
钟华, 韩伯棠, 周治平
2004, (4): 36-39.
摘要:
目前,经济集聚现象越来越得到经济学界及区域研究学者的广泛重视,因此本文对当前区域发展的非常关注的经济集聚现象进行探讨,并就经济集聚的概念进行深刻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经济集聚研究的几个有价值的新研究方向,如考虑集聚效应的城市最优增长控制,中小企业在集群中的影响作用,集群的价值链分析及价值转移分析,试图为经济集聚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观察视角。
邓小平效率思想探析
李亮, 张伟超
2004, (4): 40-42.
摘要:
纵观改革开放25年的历史,中国一切的发展和成就都离不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指导。邓小平关于效率的思想贯穿着整个改革开放的历史,具有其特殊的意义。时至今日,邓小平效率思想仍然放射着巨大的理论光芒,我们对理论不但要深刻理解、坚决贯彻,更要与时俱进地加以发展。本文对邓小平效率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地阐述与分析,以期能够推动对邓小平效率思想的理解与贯彻。
浅论新一代代表性人士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
王彩玲
2004, (4): 43-46.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作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群体重要组织资源的新一代党外知识分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党外知识分子的新一代代表性人士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越来越发挥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一代代表性人士的政治素质影响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作为;培育和引导新一代代表性人士是培育、传递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这项宏伟工程的一部分;新一代代表性人士在建构健康市民社会过程中具有双重功能,而健康发展的市民社会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生态。
高校名称权保护探究
姜振颖
2004, (4): 47-48.
摘要:
长期以来,高校名称权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实际社会生活中,高校名称权不断受到外来的、明显的和内在的、隐性的侵犯,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应当重视高校名称权问题,采取措施对其加以保护。
罪的缘起
段凤丽
2004, (4): 49-52.
摘要:
罪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宗教禁忌,进而衍生出罪的概念和规范,现代犯罪只不过是原始犯罪的延伸,是文化变迁的结果,文明社会犯罪无异于古老社会的变种。
解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陈敏, 李志祥
2004, (4): 53-56.
摘要: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真是扩招导致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本文运用劳动经济学的失业和职业搜寻理论对该现象进行解释,并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分析和国际经验比较,认为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其制度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因素,大学生“过剩”也只是一种假饱和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冯宗侠
2004, (4): 57-59.
摘要:
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本文采用邓日昌编订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表》,抽样调查了bob手机在线登陆学生500人。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同群体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现况及差异。
高等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
焦建英, 任剑锋
2004, (4): 60-62.
摘要:
科学精神的内涵是求真、创新、怀疑和坚持,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求善、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面对知识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挑战,高等教育自身危机重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成为高等教育的应然取向。两种精神整合的可能性在于它们有着共同的渊源,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是它们的结合点,而实现这一整合的现实途径就是高等教育观念、模式、课程、制度等方面的全面变革。
毛泽东的“问题教学”思想与当代创新教育
林海
2004, (4): 63-65.
摘要:
毛泽东的“问题教学”思想是一种善于以问题为纽带启发学生、以培育学生问题意识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其基本内涵与创新教育对培养人的问题意识的核心要求不谋而合。鉴于毛泽东本人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巨大影响力,对毛泽东“问题教学”思想进行归纳梳理和相应的理论提升,探讨其对当代创新教育的启示,可为当今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直接现实的借鉴参考。
多媒体辅助俄语听力教学模式探讨
刘丽芬
2004, (4): 66-68.
摘要:
本文分析了俄语听力课教学现状,通过对俄语语言软件《Учитерусскийязык》结构的描述,对软件内容的分析与重组,根据俄语听力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构建了教师放手“导”和学生自主“学”合一的新型听力教学模式。
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与词义解读
柳君丽
2004, (4): 69-70.
摘要:
正确地理解单词或短语的含义是语篇解读的重要前提,而任何英语学习者在语篇解读时都不可避免地会碰到难以解读的词或短语。本文主要探讨词汇衔接手段在解决这一问题方面的重要作用。
网络在英语教学中的实用性
王红
2004, (4): 74-73.
摘要:
针对目前公立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扩招和英语大课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网络英语大课的设想;讨论了英语大课与网络联合的可能性;提出英语教师在网络英语大课以及网络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周代继承制的再辨析
盖明
2004, (4): 74-77.
摘要:
嫡长子继承制是在商末周初确立的,它是传子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商朝前期虽兄终弟及仍常见,但主流仍是传子。不能因为有的诸侯国有传弟现象而认为周代的继承制是一继一及制。
论五四时期东方文化派的调和思想——兼论东方文化派的孔子观
张卫波
2004, (4): 78-81.
摘要:
五四时期,当众多知识分子就文化选择、孔子评价等问题进行激烈争论的时候,东方文化派也积极参与,深入评论,成为这场中西文化大论战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他们一方面要求保存传统、昌明孔教,另一方面,反对顽固守旧,提倡中西融合,批判神化孔子,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调和中西、折衷新旧,是东方文化派中西文化观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形成于新旧思潮的激烈冲突中,反映了五四时期文化选择的艰难。
勒维纳斯对形而上学和存在论的区分
孟彦文
2004, (4): 82-85.
摘要:
在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和存在论本来是一脉相承的,但勒维纳斯通过对“超越”的论述,把二者区分开来,认为存在论实际上是从自我出发的一种权力理论,而形而上学由于是从他人开始的“存在论之外”的思想,因此不仅逃避了权力,而且确立了伦理学的可能性。本文认为,鉴于西方思想长期以来陷入了存在论和知识论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勒维纳斯的这个思想对当代西方哲学就具有了重要意义,并对后现代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成熟的理性精神:人类未来的希望
张建云, 彭开清
2004, (4): 86-89.
摘要:
非理性主义和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及其对传统理性主义的质疑,为人们正确地认识自身的理性精神奠定了基础,正是在扬弃了非理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基础上,人类的理性精神走向了成熟。而成熟的理性精神又是人类合理地把持自身、走出重重困境的希望所在。
关于法律价值研究的几个问题
张世君
2004, (4): 90-93.
摘要:
法律价值是法哲学研究中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否定法律价值的客观存在,单纯从客体角度研究法律价值,混淆“法律价值”和“法律的作用”。本文立足价值哲学的视角,运用价值哲学的方法,认为法律价值的存在是法律价值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主体性进路是法律价值研究的主要方法,“法律价值”不同于“法律的作用”,法律价值的实现是法律主体化的过程。
农村未来探讨——评长篇小说《荒地村》
燧耶
2004, (4): 94-96.
摘要:
农村的未来其实是农村现实状况发展的一种可能。任何农村人的行为都对农村未来有影响。《荒地村》的农民面对收缴村提留等款项已经难以为继,于是违背合同法,强行实现再次土改。减缓的暂时压力,却换来更复杂的局面。农村的人们面临外来和内部的双重压力。借着压力,农民在实现自己的理想。作品书写了一种可能,完全以农民自身的力量解决自身的问题,恐怕是农民解放征途上最艰难的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