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4期

显示方式:
环境规制能够促进企业环保投资吗?——兼论市场竞争的影响
李强, 田双双
2016, (4): 1-8.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01
摘要:
以2008-2013年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市场竞争可能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环保投资与环境规制呈倒“U形”关系,随着环境规制强度增加,企业环保投资先上升后下降。说明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影响存在“度”的限制。(2)目前大部分样本企业面临的环境规制强度较低,尚处于倒“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意味着进一步提升环境规制强度有利于增加企业环保投资。(3)市场竞争与环境规制具有互补性,表现为市场竞争程度越高,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作用越大。市场竞争作为一种外部机制,有助于强化环境规制的执行效果。
基于多维效应的能源效率评估理论——以非参数DEA方法为例
蔡海霞
2016, (4): 9-18.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02
摘要:
基于多维效应的能源效率评估使人们在达到经济增长目的的同时兼顾能源安全、竞争力、环境、社会和技术的可持续性。论述能源效率内涵演化发展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将能源效率的内涵扩展至多维效应。以非参数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为例,研究基于多维效应的能源效率评估方法的演化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采用DEA方法对基于多维效应的能源效率进行评估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3点:能源效率的内涵不断延伸;DEA模型向非导向非径向模型转变;能源效率评估的研究维度不断扩展。对多维效应的能源效率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还需做深入研究。
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产业集聚度与对外开放水平的门槛回归模型检验
纪玉俊, 赵娜
2016, (4): 19-27.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03
摘要:
基于2002-2012年中国制造业20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以产业集聚度与行业对外开放水平为门槛变量,运用门槛回归方法研究产业集聚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就全行业样本与非技术密集型行业样本而言,在低或较低的产业集聚度区间内,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在高集聚度区间内,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为负。而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而言,伴随着集聚度的提高,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提高的正面作用则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以行业对外开放水平为门槛变量时,伴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正向推动作用变得不显著;在对外开放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开始出现负向作用。这就要求合理引导、控制产业集聚度,并根据行业特点通过自主创新等措施以适应不同的对外开放水平,从而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提高的积极作用。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中防范企业逆向选择的演化博弈
陆菊春, 张瑞雪
2016, (4): 28-35.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04
摘要:
在碳排放权初始配额的免费分配过程中,企业逆向选择会导致政府配额分配过量进而影响减排效果和环境治理,针对这一问题,以“复制动态方程”和“演化稳定策略”为建模基础,构建政府和企业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来研究博弈双方和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并通过仿真模拟分析相关参数对演化路径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政府对谎报企业的罚金小于其监管成本时,博弈存在演化稳定策略,即企业谎报碳排放量且政府不监管。为避免出现这种企业逆向选择却不受监管的不利局面,政府应积极运用各种手段降低监管成本,加大对谎报企业的惩处力度,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从而实现碳排放权初始配额的合理分配。
部分发展中国家电力产业改革和市场机制
康佳宁, 何陈棋, 唐葆君, 王晋伟
2016, (4): 36-41.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05
摘要:
电力部门作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产业,其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分析和思考巴西、阿根廷和印度3个发展中国家在电力产业发展进程中所选择的不同改革模式,并探讨和比较其现行的电力市场运行机制,挖掘国外电力产业改革的优劣异同和经验教训.研究认为:中国的电力产业改革应完善立法引导、制改先行的总体框架,加强售电侧竞争、统一监管、阶段评估,并开放合理的投融资渠道提升电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期提高中国电力产业的改革效率。
电动车参与调峰的碳减排潜力
梁夏, 陈文颖
2016, (4): 42-48.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06
摘要:
中国可再生能源高速发展,风电、太阳能的不确定性对电网储能要求日益提高,基于中国-TIMES模型与电动汽车储能调峰计算方法,分析电动汽车V2G技术在不同渗透率下对能源系统各部门碳排放的影响。提出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抽取荷电状态、充发电时段的调峰容量计算方法,将电动车按是否参与电网调峰进行分类,获取电动车各小时调峰容量。对电动车参与中国电力调峰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电动车储能技术可以降低电力负荷峰谷差,从而缓解电网调峰压力,对减少中国碳排放总量具有一定贡献。
中国城市pm2.5效率
尹向飞
2016, (4): 49-57.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07
摘要:
利用非参数方法对2013年70个城市的pm2.5效率进行测算,得出如下结论:(1)城市pm2.5效率平均为0.527,pm2.5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城市的工业效率、城镇化效率和交通效率低。(2)东部城市的pm2.5效率明显高于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工业效率、城市化效率和交通效率也都高于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但是所有地区在上述几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3)其他地区的城市在pm2.5、工业效率、交通效率和城市化效率都落后于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的城市。(4)中型城市的pm2.5效率、工业效率、交通效率和开发效率都高于其他规模的城市,而Ⅱ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人口城市)的pm2.5效率、工业效率、城镇化效率和交通效率高于Ⅰ型大城市(300万以上、500万以下人口城市)、特大型城市和超大型城市,超大型城市的pm2.5效率最低。
论社会治理制度与行政人格
杨艳
2016, (4): 58-63.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08
摘要:
制度与人格相互构建,行政人格的生成与社会治理制度密切相关。在传统的权制和法制模式中,由于相应制度中伦理道德的“等级化”和“虚无化”,行政人员分别被塑造成依附人格和工具人格。随着服务型政府从理论走向现实,社会治理发生了重大转型,道德被重新凸显,德制的构建成为必然,进而行政人员独立人格的生成获得了制度性的保障。也只有在德制中,行政人员的独立人格才会得到普遍性的生成和自觉的建构。
契约视角下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的困境与破解路径
付金存, 王岭
2016, (4): 64-70.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09
摘要:
作为以提升城市公用事业运营效率为导向的制度安排,公私合作制(PPP)本质上是一组契约的组合。在理论上,PPP契约网络中的各利益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但从影响力和相关度两个维度看,公共部门与私人投资者间的利益协调是维系公私合作制的关键所在。然而公私部门的价值目标差异将导致双方陷入非合作博弈,产生类似于“囚徒困境”的局面。为破解这一治理困境,亟需通过PPP立法平衡公私双方利益冲突,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并创设以提升效率为核心的监管体系。
国有企业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外部市场行为分析
陈江华
2016, (4): 71-77.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10
摘要:
在分析国有企业学习型组织构建的特征及外部市场行为分析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市场结构,根据是否考虑构建学习型组织对市场规模的影响,运用博弈论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国有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市场行为分析模型,并通过两类优化模型最优解的比较分析,阐述了构建学习型组织对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企业的成本与收益,以及对市场规模的影响规律,从而为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提供决策依据。最后以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应用所提出的理论框架和市场行为分析模型对其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实践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垄断市场中,考虑构建学习型组织对市场规模的影响后,市场需求量与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对市场的影响负相关,但企业的经济收益则与这种影响正相关。
基于共引网络理论的产业需求竞争网络
邢李志, 文献, 董现垒, 关峻
2016, (4): 78-85.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11
摘要:
根据2002-201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的直接消耗系数,结合共引网络的建模思想,构建一类加权无向网络——产业需求竞争网络,并引入边权、单位权和差异性作为衡量网络中竞争关系的指标。通过研究发现:INCN-BJ网络的边权反映了产业链环节的完善程度,单位权反映了产品部门对产业系统的促进作用,差异性则区分出产业系统中需要加大产业政策指导的落后产品部门。
中国制造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
彭韶辉, 王建
2016, (4): 86-93.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12
摘要:
为了从理论上探讨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以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为例,通过构建一个中间品生产部门可连续分割的国际分工模型,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就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既有促进就业的“规模”效应,也有抑制就业的“迁移”效应,且在资本供给弹性足够大的行业“规模”效应将超过“迁移”效应。
政府创新过程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李兆友, 董健
2016, (4): 94-101.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13
摘要:
运用系统科学、过程方法研究具有时间与空间双重维度的政府创新过程,该过程由政府创新时间流程、空间要素两部分组成。研究发现:当前理论界与实务界通常将时间维度下的政府创新过程误读为一个简单线性过程,对空间维度下的政府创过程新缺乏系统整体性的深入探讨,而且没有对时间与空间维度进行整合。为此,从时间维度深化政府创新动态循环过程研究,从空间维度深化政府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从时空维度深化政府创新旅途的研究,是未来破解政府创新黑箱之谜,是深化政府创新过程研究的重要方向。
耐用品与其消耗品的跨时期市场竞争策略
张娟, 耿弘, 卜胜娟, 廖毕丰
2016, (4): 102-108.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14
摘要:
根据耐用品与其消耗品市场跨时期不一致的特性,分别运用两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消费者细分模型对耐用品市场和消耗品市场竞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跨时期不一致对市场竞争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在耐用品市场,厂商可以运用不兼容策略锁定消费者,造成强者恒强的格局;否则,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消耗品市场两期生产中,仅有新消耗品的情况与新消耗品和再制造消耗品共存的情况下,市场竞争的结果不同。在耐用品与其消耗品跨时期市场竞争中,两种模型相结合可以较好地探讨产品市场竞争的格局,是一种研究跨时期产品市场竞争的有效方法。
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
褚倩倩
2016, (4): 109-112.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15
摘要:
优化资源配置是军民融合的本质,也是理解军民融合内涵的重要思路。军民融合的逻辑起点在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在于社会总需求的牵引,并兼顾多种主体的权利和利益。军民融合体现的是国家整体利益,需要把它转化为各利益主体都可以接受并能积极推进的工作格局。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关键要抓住优化资源配置,国家、政府、军队、产业、企业不同层级各有所侧重展开工作。国家注重顶层设计,政府部门按职能分工贯彻军民融合战略,军队部门重在破除封闭体系,产业层面注重产业融合,企业要坚持市场导向,加快企业改革。
导弹及其技术不扩散国际机制之效力辨析
李滨
2016, (4): 113-119.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16
摘要:
导弹及其技术不扩散机制是一个不具法律约束力的非正式国际机制,但具有重要的防扩散效果与影响,主要依赖于在防扩散事务上扮演主导角色的国家的单边措施,特别是美国国内出口管制立法和相关制裁措施。通过不断弥补和修正该机制在公正性、合法性两个方面存在的主要缺陷,促使该机制符合法律正当性的要求,才能使其实际效力获得可持续性。导弹及其技术控制机制的未来应是一个建立在不同主体合作互动基础之上的跨国法律进程。
欧空局的重要法律措施对亚洲空间合作的启示
聂明岩
2016, (4): 120-125.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17
摘要:
欧洲空间局(ESA)保障欧洲空间活动的独立开展的同时也促进欧洲经济和工业的发展。通过对欧空局的背景及合作法律框架的分析,可以发现保障欧空局建立并成功运作的因素除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之外还有几个重要的法律措施,包括:确认(专)为和平的目的开展空间合作,赋予空间科学研究合作重要地位,采纳“投资返还”原则,鼓励空间商业化与私营化以及赋予成员国合作自由并制定多种与非成员国的合作模式对待对内和对外空间合作等。这些成功的经验对其他地区空间合作活动的开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的诸多法律措施与欧空局类似,但与欧空局相比,其取得的成就尚有差距。为进一步促进亚洲空间合作的发展,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应结合地区特殊情形,有效借鉴欧洲经验对相关的法律措施进行调整。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今的法治认同
于语和, 吕姝洁
2016, (4): 126-131.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18
摘要:
法治认同是民众对法治的心理认可,是现代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认同作为一种文化认同,不能离开传统文化,需要从传统法律文化中寻找形成法治认同的资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关于法治认同的“资源”,是传统社会对于法律的态度、对法律的认可程度以及民众对礼法建立的社会秩序的认可等。法治建设应当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制定民众更愿意接受的法律,以民众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实施法律,建立民众更期望的法治秩序。基于传统文化建立起来的法治秩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对法律的态度。从内心认可法律,为实现法治建设提供有利的非制度性支撑。
京津冀法制一体化与协同立法
张瑞萍
2016, (4): 132-136.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19
摘要:
京津冀一体化长期以来被解读为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与规划的一体化,对法制一体化重视不够。法制一体化是京津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保障,缺少法制的一体化,京津冀难以持续发展。京津冀法制一体化可通过区域立法机构制定区域性法规或三地采用协同立法的方式予以实现,但后者比前者更契合当前的制度与现实。通过协同立法可消除三地规则不一致所引发的问题,应将协同立法作为京津冀法制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协同立法在性质上属于地方立法机构之间的合作,缺少约束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最大限度发挥协同立法的作用,三地应共享立法信息,明确协同立法的原则,确定协同立法的重点,及时研究协同立法的实施效果,建立适合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协同立法模式与立法机制。
风险社会之动因、结构与后果——基于中西方的比较研究
张广利, 黄成亮
2016, (4): 137-143.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20
摘要:
作为后发型国家,中国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步入现代社会,在全球化的外力推动与国家内部转型的双重驱动下,社会风险日益增多。以贝克风险社会理论为研究对象,通过中西方风险生成的动因、结构及后果相互比较,发现中国社会风险生成的动因在于制度变迁进程中总体性社会结构的松动,并进一步形成了传统、第一与第二现代性共同叠加的社会形态,社会结构也呈现出个体化、身份群体多元化与阶层固化的特征,其后果表现为社会中多重风险相互交织与对抗,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正是针对风险社会治理的制度化回应,风险社会理论研究要侧重于本土化转向,从而为风险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讯问中录音录像制度适用问题研究——以念斌案为视角
谢登科
2016, (4): 144-148,154.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21
摘要:
讯问中录音录像制度对于规范讯问行为、保障犯罪嫌疑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讯问中录音录像的证据种类归属不清、审查机制不健全、程序性制裁阙如等问题,给司法实践造成诸多混乱。念斌案中存在这些问题。讯问中录音录像在证明程序性事实时属于视听资料,证明实体性事实时属于供述,其双重属性具有层次性。对于严重违反录音录像制度的行为,应给予程序性制裁、否定其证据能力。在与讯问笔录存在实质性差异的情况下,录音录像具有比讯问笔录更强的证明力。以录音录像所记载的供述内容作为定案根据时,仍然应遵循口供补强规则。
媒介的哲学逻辑及其历史建构——对波斯特信息方式理论的评析
蒋艳艳
2016, (4): 149-154.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22
摘要:
通过对前人理论的深刻反思,马克·波斯特提供了一种解读媒介的新方法——“信息方式”。作为“信息方式”,媒介包含着哲学逻辑和历史建构两层内涵。基于后结构主义立场,“信息方式”揭示了媒介背后的哲学逻辑:媒介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构型,语言的结构性权力促使媒介在交往行动中构建着主体、世界乃至整个人类文明。根据不同的哲学逻辑,媒介可划分为不同的历史形态。媒介的历史建构意义体现在,媒介的诸历史形态能合乎逻辑地建构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诸历史阶段,从而弥补同时期社会发展理论与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局限。信息方式理论糅合了媒介批判学派的哲学视域和媒介环境学派的历史视角,开辟出当代媒介研究的新向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学热”的话语转型与历史反思
裴萱
2016, (4): 155-163.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23
摘要:
中国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的生成与延展来自于感性审美与政治意识形态的二元对抗。人性启蒙和感性解放的历史诉求都通过美学的知识形态得以充分表达,此种学术场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变革。美学被边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总体化国家领导策略的调整,另一方面则是知识分子公共启蒙的分化。面对市场伦理对大众文化的推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渗透以及文学审美实践的影响,大众审美文化以面向大众的姿态、平等多元的共存理念和审美意识形态的介入性视角给美学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契机,形成了从“终结”到“延续”的历时性叙事,“美学热”的精神理念与启蒙热情将持久地影响未来美学的发展。反思从“美学热”到审美文化的美学谱系,也存在“光晕丧失”和“主体困惑”等理论缺失,但也显出更加开放和多元的美学思考空间。
校院二级管理下的资源配置及优化研究
王颖, 陆家涛
2016, (4): 164-168.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24
摘要:
基于高校各学院科研绩效评估结果,运用波士顿矩阵模型将高校二级学院分为现金牛类、明星类、问题类、瘦狗类4种类型,提出各类型学院特点。根据不同类型学院特点以及高校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将高校未来的发展分为维持模式、发展模式、补救模式。在不同的模式下,以4类学院发展基础为依据,提出高校长期发展5种战略。从案例高校全局统筹角度出发,本着学校资源分配效益最大化目标原则,选择以发展明星类、问题类战略为主的发展模式,建立各二级学院每项资源投入指标改变量模型,并对各学院人、财、物投入提出调整性数据。强调校院二级管理必须立足学院发展,依据各学院考核评价等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科研、人事、经费资源分配,以实现二级管理资源分配相对公平、有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