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宏观科技传播研究:体制、政策与能力建设

翟杰全

downloadPDF
翟杰全. 宏观科技传播研究:体制、政策与能力建设[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22-25.
引用本文: 翟杰全. 宏观科技传播研究:体制、政策与能力建设[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22-25.
ZHAI Jie-quan. On Macr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the Formation of System, Policy and Competenc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4, (3): 22-25.
Citation: ZHAI Jie-quan. On Macr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the Formation of System, Policy and Competenc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4, (3): 22-25.

宏观科技传播研究:体制、政策与能力建设

On Macr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the Formation of System, Policy and Competence

  • 摘要:科技传播是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大力发展的一项社会事业,科技传播研究不能局限于微观的技术性研究,也要特别关注宏观层面的一些重大现实课题,例如国家科技传播体制、科技传播政策、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等问题。本文在总结笔者前期研究及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国家科技传播体制、科技传播政策、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等概念及相关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在发展科技传播事业的过程中,应建立“一府(政府)两体(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技传播事业的社会援助体系)”的科技传播新体制,建立包括公益性发展政策、产业化发展政策、技术发展政策在内的科技传播政策体系,建立定位于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新格局。
  • [1] 王军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年版
    [2] 刘培析可持续发展—通向未来的新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3):13
    [3] Barbicr E B.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clopment}M}. Enviro. Conservation, 14:101-110,1987
    [4] WCED. Our Common Future[M]. New York:Ox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5] l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 ]美]迈克尔T克莱尔资源战争—全球冲突的新场景[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7] 江泽民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1999年9月19日
    [8] 陈德第新时期国民经济动员理论框架[J]北京理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卷第3期
    [9] 曾培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学习辅导讲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 孔昭君论大动员观念的培育[J]武汉:军事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
    [11] 张效廉SARS风暴中的中国经济[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 [1] 王刚, 陈伟, 曹秋红.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能力评价.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5): 107-11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628
    [2] 王刚, 陈伟, 曹秋红.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能力评价.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 -.
    [3] 操小娟.政策学习视角下地方科技政策与气候政策协调——以武汉为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39-4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208
    [4] 翟杰全.科技公共传播的当代图景和内在特性.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 139-142,149.
    [5] 黄时进.高校科技类博物馆的科技传播创新——基于上海地区高校的调研.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135-139.
    [6] 翟杰全.当代科技传播的任务分层.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 139-145.
    [7] 翟杰全, 杨恋洁, 周小磊.科技类博物馆的科技传播:理念更新与能力提升.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 121-124.
    [8] 翟杰全.科技传播政策:框架与目标.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10-12.
    [9] 翟杰全, 张丛丛.科技传播研究:“普及范式”和“创新范式”.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9-11.
    [10] 翟杰全.科技公共传播:知识普及、科学理解、公众参与.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29-32.
    [11] 张敏容.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 47-50.
    [12] 翟杰全.科技传播学的三大源头.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29-32.
    [13] 闫德利.对1986—2005年国内科技传播研究论文的实证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6): 22-25.
    [14] 翟杰全.国家科技传播能力: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3-6.
    [15] 翟杰全.科技公共传播的传播主体及其参与动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 13-16.
    [16] 任建红.试论媒介对科技传播的影响.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26-28.
    [17] 翟杰全, 杨志坚.加速科技传播职业化进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54-57.
    [18] 魏强, 魏星, 李全兴.北京制造业科技综合能力评价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 55-58.
    [19] 任要正, 唐水源, 纪宜诚.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高校高科技产业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 80-82.
    [20] 翟杰全, 郑爽.网络时代的科技传播.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3): 48-5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414
  • HTML全文浏览量:0
  • PDF下载量:6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04-02-28

宏观科技传播研究:体制、政策与能力建设

摘要:科技传播是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大力发展的一项社会事业,科技传播研究不能局限于微观的技术性研究,也要特别关注宏观层面的一些重大现实课题,例如国家科技传播体制、科技传播政策、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等问题。本文在总结笔者前期研究及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国家科技传播体制、科技传播政策、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等概念及相关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在发展科技传播事业的过程中,应建立“一府(政府)两体(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技传播事业的社会援助体系)”的科技传播新体制,建立包括公益性发展政策、产业化发展政策、技术发展政策在内的科技传播政策体系,建立定位于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新格局。

English Abstract

翟杰全. 宏观科技传播研究:体制、政策与能力建设[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22-25.
引用本文: 翟杰全. 宏观科技传播研究:体制、政策与能力建设[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22-25.
ZHAI Jie-quan. On Macr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the Formation of System, Policy and Competenc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4, (3): 22-25.
Citation: ZHAI Jie-quan. On Macr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the Formation of System, Policy and Competenc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4, (3): 22-25.
参考文献 (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