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当代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复兴

邵华

downloadPDF
邵华. 当代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复兴[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6): 145-151.
引用本文: 邵华. 当代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复兴[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6): 145-151.
SHAO Hua. The Renewal of Aristotelianism in the Present Ag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6): 145-151.
Citation: SHAO Hua. The Renewal of Aristotelianism in the Present Ag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6): 145-151.

当代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复兴

基金项目: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大项目 “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12&ZD126);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康德与哲学解释学研究”(12CZW040);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1WC012)

The Renewal of Aristotelianism in the Present Age

  • 摘要:20世纪后半叶英美伦理学界兴起了一股德性伦理学思潮,德性伦理学主要批评以康德主义和功利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规则伦理学,标榜古代德性伦理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复兴。关注点从行为的正当性规则转向人如何在共同体中实现美好的生活。同时德国哲学界以阿伦特和伽达默尔为代表受海德格尔启发,也致力于复兴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从社会交往层面理解实践,并且强调实践的合理性不同于技术合理性。这些新亚里士多德主义者虽然形态各异,但有着共同的倾向,这就是对于现代科学主义、工具理性泛滥的批判,对于现代个人主义膨胀导致的诸多弊端的批判。力图借鉴古典资源审视当代社会,呼唤实践智慧引导人们在共同体的伦理生活中追求完善和幸福。这表明古代经典思想在现代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1] 徐向东. 美德伦理与道德要求[C]//伊丽莎白·安斯库姆. 现代道德哲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48.
    [2] Statman Daniel. Virtue ethics[M]. Washington: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7:7-11.
    [3] Hursthouse Rosailing. On virtue ethic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25.
    [4] 菲利普·汉森. 历史、政治与公民权:阿伦特传[M]. 刘佳林,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7.
    [5] 汉斯-格奥尔格· 伽达默尔. 诠释学II 真理与方法[M]. 洪汉鼎,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485.
    [6] 查尔斯·泰勒. 现代性之隐忧[M]. 程炼,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14.
    [7] 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M]. 廖申白,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03.
  • [1] 曹晟旻.从共同体之善的定位到价值中立原则的悖论——反思权利绝对化及其隐忧.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 153-159.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5313
    [2] 徐百军.共和主义权力逻辑视域下的政治义务.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6): 149-153,16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621
    [3] 王桃花.康德哲学思想佐证生态女性主义质疑.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6): 132-136.
    [4] 王晓磊.论西方哲学空间概念的双重演进逻辑——从亚里士多德到海德格尔.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113-119.
    [5] 荆兴梅.《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存在主义解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21-24.
    [6] 刘曙辉, 赵庆杰.康德与生态女性主义.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99-102.
    [7] 吴冬梅.无障碍设计与人文主义的关联.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 23-27.
    [8] 王进, 张颖.反本质主义与女性主义批判.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47-50.
    [9] 翟恒兴, 蔡秀芳.无根能固吗?──解构主义新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43-46.
    [10] 殷红春, 曹玉贵.机构股东积极主义博弈分析及政策建议.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 58-61.
    [11] 胡友峰.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现代转向.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 83-85.
    [12] 王贵明, 刘文杰.《我自己之歌》中的超验主义思想.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67-71.
    [13] 胡建, 董娅.西方消费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 90-92.
    [14] 孙晶.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霸权思想考察.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43-47.
    [15] 关奉, 冉生欣.中国视角的新自由主义.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89-91.
    [16] 曹莉萍.重商主义和天津商会.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91-93.
    [17] 周立.泰勒的社群主义思想.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 27-29.
    [18] 王瑛玮, 王秀村.代理商机会主义行为控制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66-68.
    [19] 曹观法.杜威的生产性实用主义技术哲学.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 28-31.
    [20] 赵峰.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述评.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3): 64-6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826
  • HTML全文浏览量:3
  • PDF下载量:882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2-09-06
  • 刊出日期:2013-12-19

当代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复兴

    基金项目: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大项目 “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12&ZD126);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康德与哲学解释学研究”(12CZW040);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1WC012)

摘要:20世纪后半叶英美伦理学界兴起了一股德性伦理学思潮,德性伦理学主要批评以康德主义和功利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规则伦理学,标榜古代德性伦理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复兴。关注点从行为的正当性规则转向人如何在共同体中实现美好的生活。同时德国哲学界以阿伦特和伽达默尔为代表受海德格尔启发,也致力于复兴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从社会交往层面理解实践,并且强调实践的合理性不同于技术合理性。这些新亚里士多德主义者虽然形态各异,但有着共同的倾向,这就是对于现代科学主义、工具理性泛滥的批判,对于现代个人主义膨胀导致的诸多弊端的批判。力图借鉴古典资源审视当代社会,呼唤实践智慧引导人们在共同体的伦理生活中追求完善和幸福。这表明古代经典思想在现代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English Abstract

邵华. 当代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复兴[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6): 145-151.
引用本文: 邵华. 当代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复兴[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6): 145-151.
SHAO Hua. The Renewal of Aristotelianism in the Present Ag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6): 145-151.
Citation: SHAO Hua. The Renewal of Aristotelianism in the Present Ag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6): 145-151.
参考文献 (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