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4期

显示方式:
国家科技传播能力: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
翟杰全
2006, (4): 3-6.
摘要:
科技传播与科技创新、知识经济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这决定了在推动科技创新与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科技传播事业,加强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建立高效科技传播体系。文章对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分析了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评价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一个指标体系。
论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度
程峥, 洪瑾
2006, (4): 7-9.
摘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知情权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一项普遍认同的基本民主权利,知情权的充分实现需要政府信息公开的配合,而政府信息公开不是无限的,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公民知情权的范围也会存在一定限制。文章在介绍公民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度和公民知情权限度的原因,并提出把握政府信息公开度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论网络舆论形成与作用
蒋乐进
2006, (4): 10-14.
摘要:
网络舆论是在网络普及、上网者有充分自主话语权以及拥有共同关注话题事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公众的意见和网络传播媒介相结合的产物,其概念有狭义、广义之分。通过图表我们可以具体分析网络舆论形成并发生作用的过程:一般是通过传统媒体适当的介入,舆论立体传播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而形成的。其原因是网络舆论对传统舆论传播“瀑布模式”的打破和补充,形成“蒸腾模式”。当前存在某些过分夸大网络舆论作用的观点,我们必须科学看待网络舆论的作用。
现代壁画艺术中的材料特色——水光世界
孙淼
2006, (4): 15-17.
摘要:
通过剖析当前国内外许多综合材料壁画中所包含的物质性及非物质性审美特性,表述了科学技术所引领的材料的多元化已极大地开拓了壁画在形态上的审美丰富性。艺术与科学的整合是当代壁画设计的大势所趋。
战略物资储备规模优化问题分析
曹丽
2006, (4): 18-20.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动员的发展,其内涵也得到了发展。文章分析了战略物资储备的内涵和优化战略物资储备的意义,指出为确保战略物资的供给,并且满足国民经济动员对于成本的要求,应当根据不同类型战略物资自身的特点,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合理确定战略物资储备量与战略物资动员量,以优化战略物资储备的规模。
国防工业的特殊性及其对改革的启示
马金平, 张洪波
2006, (4): 21-24.
摘要:
国防工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市场化改革不同于其他行业,研究国防工业的特殊性及其相应的改革路径十分必要。首先阐述了我国国防工业改革已取得的成就;然后分析了国防工业的政治性、买方垄断性、高风险性和高保密性;最后在考虑国防工业特殊性的基础上,指出了今后改革中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即安全与效率兼顾、扶持与竞争兼顾、竞争与合作兼顾、保密与公平兼顾。
日本法律职业的特点及其改革
韩君玲
2006, (4): 25-28.
摘要:
当代日本法律职业在不断地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并具有自己的特色。探讨日本法律职业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司法制度改革具有参考和启示意义。
对侵权法归责原则的思考
胡安潮
2006, (4): 29-32.
摘要:
侵权法的归责问题是侵权法的核心问题,理论界对此争论较多。文章对我国现有侵权归责原则理论进行分析,认为有关理论存在法理和认识上的缺陷,作者提出了自己一些观点,并建议将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确立为过错责任和严格责任的统一。
生效判决书买卖行为的法律分析
张慧峰, 阙旭阳
2006, (4): 33-35.
摘要:
民事判决书是司法机关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但在实践中有很多人将其作为债权凭证进行买卖,这一行为是当事人对其民事权利的处理,符合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对这种行为不应当作为犯罪来处理。
无罪推定与诉诸无知论证比较研究
王建芳
2006, (4): 36-38.
摘要:
无罪推定与诉诸无知论证的论证形式虽然相同,但实质却有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诉诸无知论证转移了举证责任,无罪推定并未转移举证责任;(2)诉诸无知论证中的立论主体和评判主体相同,无罪推定过程中的立论主体和评判主体并不相同。正是基于这些根本差异,本文认为,无罪推定不同于诉诸无知论证,无罪推定的逻辑本质并不是“诉诸无知”。
战略监管关系构建与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再造
赵瑾璐, 安瑛晖, 张小霞
2006, (4): 39-43.
摘要:
作为企业,银行必须认真对待风险,实现价值最大化;同时,作为特殊企业,外部监管是确保其稳健经营的重要手段。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在博弈过程中,必须在监管目标的指导下,建立战略监管关系,才可以有效地防止监管腐败、提高监管效率,确保银行体系的稳定发展。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说,构建战略监管关系,并在此框架下对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再造是当前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本文从银行监管的发展、战略监管关系的内涵与构建、战略监管关系下的银行内部监管意识的建立、银行治理结构的完善与风险管理体系再造等方面展开战略监管关系构建和银行风险
论产业分工对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王瑛
2006, (4): 44-48.
摘要:
经济全球化下产业分工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国际间的产业分工日益强化,逐渐形成对国内产业分工的替代。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国际分工,越来越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陷入一种低水平发展的陷阱,产业安全受到威胁。发展中国家必须确立适宜的国际分工战略,优化国内产业分工,建立产业分工优势,维护国家产业安全。
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研究
王兆华, 尹建华
2006, (4): 49-51.
摘要:
在对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内涵及国际经验进行述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在电子废弃物领域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提高我国高校科研整体实力的几点思考
常非
2006, (4): 52-54.
摘要:
高校科技创新在国家整体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国内外各领域科研力量的不断增强,要求高校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提升科研实力。通过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现状的了解,发现教育体制与科技体制的分离、单调的科研组织管理形式、简单化的激励机制和不健全的约束机制是影响高校科研整体实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在对以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使教育体系与科技体系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的组织管理模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约束机制,来进一步增强我国高校科研的整体水平,从而全面提高高校科研的整体实力。
论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构建
裴芳荣, 魏素艳
2006, (4): 55-59.
摘要:
随着内部审计实践的迅猛发展,国际内部审计已融进了风险管理的新内涵。而我国的内部审计还处于探索阶段,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职能等与公司治理结构不相适应,更谈不上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找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良性互动的内部审计机构的构建模式,从研究国际内部审计三个发展阶段出发,剖析了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的内涵,立足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现状,重构了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供应链知识节点作用机制研究
赵涛, 吴文东
2006, (4): 60-62.
摘要:
通过引入分布式知识管理(DKM)来解决传统知识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基于供应链知识管理的构成要素分析,提出了供应链的知识管理模型。对系统的高层技术架构进行了探讨,以知识节点(KN)为基础构建起供应链DKM系统的基本架构,以此作为组织内外的知识交换流程的支撑。
塔克拉玛干南部地区城乡土地利用变动趋势研究——以新疆和田市为例
孜比布拉·司马义,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2006, (4): 63-67.
摘要:
塔克拉玛干南部地区城乡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现在是全疆乃至全国城乡经济建设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实施,给和田地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利用与城市建设的不合理、沙漠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趋严峻。这些问题不但影响到城乡建设和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而且还直接危及农村经济建设。本文在综合分析和田市未来发展的要求和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为解决人类在高强度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城乡建设快速发
中国生态赤字核算与分析
陈丽萍, 杨忠直
2006, (4): 68-72.
摘要:
生态赤字是一国消费所需的生物生产型土地面积超出该国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可提供的生态足迹量形成的。通过对1991~2003年中国生态赤字的核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均赤字0.5076~0.7246ha,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赤字的65.08%~86.42%是靠耗竭资源、尤其是能源来平衡;环境污染占赤字的比例达11.06%~31.62%;进出口仅占1.15%~5.73%;从1996年开始,我国在初级产品和能源产品贸易中的净输入足迹由赤字转变为盈余,有利于保护国内资源存量。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
孟晓坤, 孙利沿, 刘姝
2006, (4): 73-76.
摘要: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深入,贷款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日趋复杂和重要。文章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入手,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探讨了在新形势下有关贷款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取向问题。
太原功臣与武德政争
张耐冬
2006, (4): 77-79.
摘要:
在唐代开国过程中,太原功臣跟随李渊起兵,并且在从晋阳至长安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随着李渊从军事政权首领向帝国皇帝身份的转变,其集团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太原功臣逐渐被冷落,李渊通过《褒勋臣诏》对他们的身份做出了限定,使之成为一个仅享有“免死”特权的群体。然而,太原功臣们并不甘心,于是,在武德年间的政治斗争中,他们日益分化,为了自己的出路而选择不同的立场。他们在政争中的命运,映射出了唐初政权性质的变化,也揭示出了唐初政权结构的某些特色。
湖南“二王”与近代湖南书院改制
李赫亚
2006, (4): 80-83.
摘要:
王闿运与王先谦在近代史上并称湖南“二王,”他们都与湖南书院改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王闿运不认同西式学堂教育,主张在传统书院教育体制之内改善书院教育,船山书院在其主掌之下至1915年方改为学堂;王先谦接受了西式学堂体制,但其坚守学堂不能离“道”而行,在湖南书院改制中呈现出双重趋向。“二王”与湖南书院改制的关系,透射出传统型知识分子在晚清变局中的复杂心态。
唐初行台省浅析
叶文飞
2006, (4): 84-90.
摘要:
唐初的行台尚书省是金元行省的前身,实际上维持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并未能转化为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唐初行台省设置被废除而未转为固定机构的原因有二:第一,行台长官手握重兵。军政合一使地方将领拥兵自重,易于发生叛乱,因此被撤除。第二,唐初六道行台设置目的不同。正常的统治秩序中同一级机构的地位、作用大体相同,但唐初六道中,虽然陕东等道设置目的中包含行政功能,然而显州、东南以及山东道行台的设置却另有原因。
唐宋时期古典美学“丽”范畴论
何世剑, 袁九生
2006, (4): 91-95.
摘要:
“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贯穿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整个历程。唐宋时期的“丽,”处于兴盛和繁荣阶段。“丽”在唐宋时期美学视野中呈两种特质:感性和理性互有并存,共具一代。“丽”是唐诗美的突出感性表征,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诗歌中都有突出体现,唐代诗学理论自觉地对这种“丽”质进行了理性把握;宋代美学审美主体对“丽”的感性状貌也表现出特殊敏感和兴趣,在作诗写词时显现出对“丽”的有意追求,宋代诗学、词学理论进一步对“丽”表现出的多方面内涵析精辩微,细致体认。唐宋时期的“丽”赓续不绝,向前发展,标志着中国古典
中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分析
王刚, 李志祥
2006, (4): 96-98.
摘要: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包括招聘选拔教师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指出中国高校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并分析相应对策,真正实现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
高校投资结构与经费来源分析
高茵, 郑莉
2006, (4): 99-102.
摘要:
通过对高等教育投资结构与教育投资来源的国际对比和变化趋势的分析,提出在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必须依法完善高等教育投资的多元化。高校要通过财政渠道、银行渠道、学校自筹、教育公债等多种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向高等教育,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迅猛发展的需要。
大学城融资代建模式研究
徐江, 刘应宗, 潘鹏程
2006, (4): 103-106.
摘要:
融资代建是一种起源于PFI的公共项目投资新模式。本文构建了大学城应用融资代建模式的综合成本分析模型,指出建设成本节约幅度、运营效率、建设资金自给率是该模式可行与否的关键因素;建立了大学城应用该模式的运行机制框架,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建议在政府、高校及民间资本三者之间的公私合作关系中,应充分发挥高校作为项目使用者和服务接受方的作用。
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若干思考
庞思勤
2006, (4): 107-109.
摘要:
讨论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课堂教学评价等有关课堂教学的一些基础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科学评价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建议。
学习者需求分析与精读教材编写
刘晓华
2006, (4): 110-113.
摘要:
旨在从学习者需求分析的角度探讨精读教材编写的相关问题。认为对学习者的需求——个人需求、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进行分析,能够为精读教材的编写带来重要启示。主要表现在:①“人”在精读教材编写中的重要性,即重视“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的发展是精读教材编写的重要前提;②中国特色不仅应该在教材编写的形式上,更应该在教材编写的内容上体现出来。
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新模式
王颖
2006, (4): 114-117.
摘要:
传统的高校德育模式偏重于“道德理论”、“道德知识”和“政治伦理”的灌输,缺乏自身应有的稳定性、逻辑性和科学性,在价值取向上难以摆脱社会本位和政治伦理的倾向。改革高校德育就必须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高校德育新模式,重视生命关怀,关注学生生命及其生命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拓宽德育内容,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谈现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
姚文莉, 姜涛
2006, (4): 118-120.
摘要:
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目前高校图书馆在读者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形势转变服务模式的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