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会刊

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第2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目录
2015年第2卷第2期目录
综述
嫦娥工程技术发展路线
裴照宇, 王琼, 田耀四
2015, 2(2): 99-110. doi:10.15982/j.issn.2095-7777.2015.02.001
摘要: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以其独特的空间位置、广阔的科学探索前景,成为人类地外天体探测和资源利用的首选目标和持续选择。简要总结世界各主要航天大国的探月发展历程和后续计划,详细介绍了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思路和技术路线,分析了后续的发展方向,提出了2030年前月球机器人科研站任务设想。
月球软着陆动力下降制导控制技术综述与展望
李爽, 陶婷, 江秀强, 张树瑜, 周杰
2015, 2(2): 111-119. doi:10.15982/j.issn.2095-7777.2015.02.002
摘要:
未来的月球着陆任务将着力于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这些都离不开月球软着陆技术的支持;而要实现探测器在预选点安全精确地着陆,就离不开动力下降制导控制技术的支持。本文系统地总结了两种成功的月球软着陆及其制导方式,对已有的制导控制方案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对比分析。以未来的月球采样返回和月球基地任务为潜在工程目标,对下一代的月球软着陆动力下降的制导控制及其所涉及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展望。
论文
面向"CE-3号"软着陆过程的深空网干涉测量技术
韩松涛, 唐歌实, 曹建峰, 陈略, 任天鹏, 王美
2015, 2(2): 120-124. doi:10.15982/j.issn.2095-7777.2015.02.003
摘要(2509) PDF 947KB(1687)
摘要:
针对"CE-3号"探测器软着陆过程中弹道位置测定的问题,利用中国深空网干涉测量测轨数据,论述并验证了应用深空网干涉测量技术支持探月卫星软着陆过程中弹道位置测定的可行性。针对提取同一时刻观测量的两个核心技术,论述了自适应模型重构算法以及干涉相位解模糊算法,克服了软着陆过程航天器机动不确定性恶化轨道预报精度,进而引起相关引导模型失效的问题;利用跟踪过程中目标干涉相位连续特性递推实现干涉相位解模糊。实测数据的处理分析表明,深空网干涉测量数据处理分析精度在0.3 ns量级,对应于约30 nrad的角位置精度。
飞往日-地动平衡点轨道初始误差敏感度分析
王亚敏, 乔栋, 崔平远
2015, 2(2): 125-130. doi:10.15982/j.issn.2095-7777.2015.02.004
摘要:
对从环月轨道飞往日-地动平衡点轨道的转移轨道初始误差敏感度进行了数值仿真与分析。介绍了两种类型的转移轨道:长转移与短转移。建立初始速度误差与轨道末端偏差之间的数学关系式,采用数值计算获得了初始速度误差与轨道末端偏差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曲线。通过建立轨道初始状态与末端状态量的一阶变分表达式,来说明始末偏差量呈线性关系的原因以及适用范围。研究表明,长转移轨道相较于短转移,对初始速度误差更为敏感,其始末偏差的线性关系适用范围更小。
宇航员手持式高频冲击采样装置的设计研究
陈化智, 姜生元, 张明, 张玉良, 沈毅, 全齐全, 梁鲁, 张志贤
2015, 2(2): 131-136. doi:10.15982/j.issn.2095-7777.2015.02.005
摘要:
获取具有原态层理信息的月壤剖面样品是我国载人登月人工采样任务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比国外地外天体采样技术,提出了一种适合宇航员手持操作的高频冲击式采样装置。采样装置采用高频冲击作用下颗粒的单向运移原理,可保证样品的原态层理信息,降低了采样功耗,提高了取芯率;取芯机构表面的各向异性摩擦形貌增强了颗粒单向运移效果,提高了采样效率;改变冲击频率进行取芯试验,得到了冲击频率与表面形貌对取芯率的影响规律,为我国载人登月人工采样装置的设计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基于阻力跟踪的火星大气进入段非线性预测制导律设计
赵振华, 杨俊, 李世华, 郭雷
2015, 2(2): 137-143. doi:10.15982/j.issn.2095-7777.2015.02.006
摘要:
针对火星探测任务大气进入段的高精度着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阻力跟踪的非线性预测制导策略。基于火星探测器大气进入段的三维运动模型,综合考虑探测器气动参数摄动、火星大气密度摄动、外部扰动以及进入时刻状态初值不确定性,设计了基于优化思想的非线性预测制导律,并对所提出的制导方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非线性预测制导律在满足控制约束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的着陆精度。
利用"火星快车"三程多普勒跟踪数据限定局部洛伦兹不变性
张羽飞, 刘景昊, 黄勇, 谢懿
2015, 2(2): 144-148. doi:10.15982/j.issn.2095-7777.2015.02.007
摘要(2499) PDF 722KB(1577)
摘要:
目前航天器的三程多普勒跟踪技术已经在深空探测的控制与导航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包含了对局部洛伦兹不变性(LLI)以及局部位置不变性(LPI)原理有破坏的三程多普勒跟踪理论,研究分析了"火星快车"(MEX)三程多普勒跟踪数据的残差。这些多普勒观测于2009年8月7日和8日进行,利用了欧洲航天局(ESA)在澳大利亚新诺舍(New Norcia)的上行站和三个分别在中国上海、昆明以及乌鲁木齐的下行站。我们发现,这些观测结果给出的LLI上限在10-2的量级。但由于各观测站本身对频率测量的精度有限,这些数据并不适合于检验LPI。
基于Lyapunov函数的小天体软着陆障碍规避控制方法
胡海静, 朱圣英, 崔平远
2015, 2(2): 149-154. doi:10.15982/j.issn.2095-7777.2015.02.008
摘要:
针对姿轨耦合型探测器控制方法存在工程实现难、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yapunov函数的小天体自主软着陆障碍规避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小天体着陆过程姿态和轨道的动力学模型;其次,考虑探测器当前的势能与障碍地形对探测器的威胁选取Lyapunov函数,并根据Lyapunov稳定性原理推导了推力器的开关控制逻辑,能够实现到达目标着陆点的同时进行障碍规避,且该过程不需事先设计参考模型。同时,该控制逻辑具有解析形式,能够实现实时障碍规避。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规避障碍且满足姿态稳定的要求。
附着小天体的动态面鲁棒制导与控制方法
郑艺裕, 崔祜涛, 王晓芳
2015, 2(2): 155-161. doi:10.15982/j.issn.2095-7777.2015.02.009
摘要(2811) PDF 832KB(1325)
摘要:
以精确附着小天体表面的任务为背景,提出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DOB) 和动态面控制的附着小天体的制导与控制方法。根据探测器的初始条件与终端着陆条件规划了标称轨迹,并将引力场建模误差、参数摄动和外部干扰等视为总扰动,结合动态面控制和DOB设计了标称轨迹跟踪控制器。分析总扰动估计误差的渐进收敛性以及闭环标称轨迹跟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控制器参数选取条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DOB可以有效地估计并抑制总扰动且闭环标称轨迹跟踪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基于模糊参数优化的小行星软着陆控制方法研究
王茜茜, 谢慕君, 李元春
2015, 2(2): 162-167. doi:10.15982/j.issn.2095-7777.2015.02.010
摘要(2620) PDF 956KB(1667)
摘要:
针对传统指数趋近律变结构控制中抖振的问题,设计出新型变速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器。基于小行星软着陆控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推导出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器结构。通过实时分析运动点距离滑模面的位置及趋近速率,采用模糊参数优化策略动态调整切换增益,实现在滑模面外时加快响应速度并增强系统克服摄动及外部干扰能力,到达滑模面时柔化控制量以消除抖振的目的。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变速趋近律不仅保证到达运动的快速性,且有效降低了系统抖振,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
主带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中的离子电推进应用方案
杨福全, 赵以德, 李娟, 耿海, 张天平, 周海燕
2015, 2(2): 168-173. doi:10.15982/j.issn.2095-7777.2015.02.011
摘要(3684) PDF 707KB(1498)
摘要:
由于离子电推进的高比冲特性,采用它执行小行星探测器巡航阶段轨道机动任务时,将使探测器在同样的有效载荷下的发射重量大大减轻。针对我国规划中的主带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调研了国外离子电推进在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应用情况,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任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主带小行星探测器离子电推进系统方案和应用策略,计算了在目前离子推力器寿命水平下,既定探测任务对离子电推进推力、比冲、推进剂量以及功耗需求。研究表明,目前研制的离子推力器可以满足规划中的主带小行星探测任务需求。研究成果对探测器的方案设计有参考价值。
小行星探测用双谱段相机设计
王峰, 杨波, 胡存明, 吴昊, 费晓星
2015, 2(2): 174-179. doi:10.15982/j.issn.2095-7777.2015.02.012
摘要:
基于DSP+FPGA架构,采用全透式光学系统及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和CMOS探测器,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轻小型双谱段相机。该相机同时具备红外和可见光成像能力,可作为小行星探测用光学敏感器的原型机,也可作为微小卫星的光学载荷。首先,建立了双谱段相机的技术指标体系;其次,论述了相机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再次,详细阐述了相机的光学系统和电子学设计;最后,介绍了原理样机的研制情况。
航天器任务规划中资源约束的可分配处理方法
陈德相, 徐文明, 杜智远, 徐瑞
2015, 2(2): 180-185. doi:10.15982/j.issn.2095-7777.2015.02.013
摘要(2805) PDF 687KB(1391)
摘要:
面对深空探测过程中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扰动,航天器需要利用任务规划技术实现自主控制。航天器应用规划算法时,需要考虑到执行活动时满足的时间约束和资源约束。通过分析资源约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可重复资源在规划执行时的可分配处理方法,和判断资源变量是否满足的可分配性条件。通过航天器仿真算例,验证了可重复资源的可分配处理方法在规划执行时的有效性。
多普勒跟踪测量用于时空引力检验的尝试:(Ⅰ)理论建模
邓雪梅, 谢懿
2015, 2(2): 186-191. doi:10.15982/j.issn.2095-7777.2015.02.014
摘要(2613) PDF 659KB(1610)
摘要:
作为多普勒跟踪测量用于时空引力检验的尝试,在多普勒建模过程中加入了对于局部洛仑兹不变性(LLI)以及局部位置不变性(LPI)的检验参数。LLI/LPI是包括广义相对论在内的任何度规引力理论的基石。通过迭代求解多普勒建模过程中所需的光行时解,证明了只有在单程以及三程多普勒测量中可以检验LLI和LPI。鉴于该种测量手段无需额外载荷以及我国测控精度,可以尝试通过单/三程多普勒测量来检验LLI和LPI的科学目标。
快讯
47亿千米距离上的追踪——研究团队成功测量到即将飞掠冥王星的"新地平线"探测器多普勒速度
平劲松, 简念川, 张添翼, 张建辉
2015, 2(2): 192-192. doi:10.15982/j.issn.2095-7777.2015.02.015
摘要(2416) PDF 646KB(1337)
摘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