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南朝陵墓石刻的美学特质及其保护理念

罗涛

downloadPDF
罗涛. 南朝陵墓石刻的美学特质及其保护理念[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6-10.
引用本文: 罗涛. 南朝陵墓石刻的美学特质及其保护理念[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6-10.
LUO Tao. The Aesthetic Idiosyncrasy and the Concept for Preserving Tablets' Sculptures of the Southern Dynasty[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7, (3): 6-10.
Citation: LUO Tao. The Aesthetic Idiosyncrasy and the Concept for Preserving Tablets' Sculptures of the Southern Dynasty[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7, (3): 6-10.

南朝陵墓石刻的美学特质及其保护理念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J314.3;K239.1

The Aesthetic Idiosyncrasy and the Concept for Preserving Tablets' Sculptures of the Southern Dynasty

  • 摘要:南朝陵墓石刻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依据考古调查资料可以看出,陵墓石刻的布局是沿着神道的中轴线两侧对称展开的。通过对石刻种类、题材、布局、设计、雕刻方法的考察,解析了南朝石刻的美学特质和艺术价值。针对南朝陵墓石刻濒危状况,提出了南朝陵墓石刻应该纳入大遗址保护规划的整体保护理念中,以利于更加有效地保护好南朝石刻,发挥文化遗产的资源性效用。
  • [1] 朱希祖,滕固.六朝陵墓调查报告[R].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1935:1-90.
    [2] 南京博物院.南京附近考古报告[R].上海出版公司,1952.
    [3] 罗宗真.六朝考古[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 金琦.南京附近六朝陵墓石刻整修纪要[J].文物,1959(4).
    [5] 梁白泉.南京的六朝石刻[M].南京出版社,1998.
    [6] 路陆永良.萧谵碑研究[J].东南文化,1992(6).
    [7] 朱契.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M].商务印书馆,1936.
    [8] 姚迁,古兵.六朝艺术[M].文物出版社,1981.
    [9] 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0] 林树中.六朝陵墓雕刻[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11] 王朝闻.虚幻的真实———梁代石辟邪写生[C].梁白泉.南京博物院藏宝录.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263.
    [12] 徐湖平.南朝陵墓雕刻艺术[M].文物出版社,2006:343-350.
  • [1] 刘毅.论中国特色文化娱乐法的兴起与发展.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
    [2] 程建.张载“诗说”的诠释特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 171-17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325
    [3] 张安华.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艺术路径.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 144-150.
    [4] 满盈盈.克孜尔石窟中犍陀罗艺术元素嬗变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 144-149.
    [5] 侯瑞雪.外空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其理念转变必要性.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84-87.
    [6] 张伟明.科学与艺术的感悟——从设计谈起.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127-129.
    [7] 高亚斌.赵树理小说中的反讽艺术.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6): 126-130.
    [8] 王抒凡.“兴寄”与唐诗艺术修辞.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 135-142.
    [9] 贺亚兰, 刘存福.论bob手机在线登陆文化特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99-102.
    [10] 王亦非, 殷晓伟, 李鹏.浅谈柱础艺术设计的演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6): 106-108.
    [11] 何建良.艺术终结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34-37.
    [12] 刘永谋, 赵平.析军工文化特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 85-87.
    [13] 李宏.我国四院校MBA培养特色的实证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6): 115-117.
    [14] 马大宇, 于兆波.司法和谐理念初探.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35-37.
    [15] 陈悦新.西夏佛教卷轴画艺术风格.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20-23.
    [16] 孙淼.现代壁画艺术中的材料特色——水光世界.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15-17.
    [17] 曹能秀.当代日本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特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81-84.
    [18] 沈江.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探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70-71.
    [19] 邓涛.原始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 76-78.
    [20] 郭小燕, 许文成.邓小平文化思想特色探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3): 25-2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323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20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07-04-11

南朝陵墓石刻的美学特质及其保护理念

  • 中图分类号:J314.3;K239.1

摘要:南朝陵墓石刻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依据考古调查资料可以看出,陵墓石刻的布局是沿着神道的中轴线两侧对称展开的。通过对石刻种类、题材、布局、设计、雕刻方法的考察,解析了南朝石刻的美学特质和艺术价值。针对南朝陵墓石刻濒危状况,提出了南朝陵墓石刻应该纳入大遗址保护规划的整体保护理念中,以利于更加有效地保护好南朝石刻,发挥文化遗产的资源性效用。

English Abstract

罗涛. 南朝陵墓石刻的美学特质及其保护理念[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6-10.
引用本文: 罗涛. 南朝陵墓石刻的美学特质及其保护理念[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6-10.
LUO Tao. The Aesthetic Idiosyncrasy and the Concept for Preserving Tablets' Sculptures of the Southern Dynasty[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7, (3): 6-10.
Citation: LUO Tao. The Aesthetic Idiosyncrasy and the Concept for Preserving Tablets' Sculptures of the Southern Dynasty[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7, (3): 6-10.
参考文献 (1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