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影像时代的“语—图”叙事及其审美指向

张伟

downloadPDF
张伟. 影像时代的“语—图”叙事及其审美指向[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 146-150,160.
引用本文: 张伟. 影像时代的“语—图”叙事及其审美指向[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 146-150,160.
ZHANG Wei. The“Language-Image”Narrative and the Aesthetic Direction in the Image Time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2): 146-150,160.
Citation: ZHANG Wei. The“Language-Image”Narrative and the Aesthetic Direction in the Image Times[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2): 146-150,160.

影像时代的“语—图”叙事及其审美指向

The“Language-Image”Narrative and the Aesthetic Direction in the Image Times

  • 摘要:语言与图像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传统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影像时代的到来使得两者的关系渐趋复杂, 影像时代图像叙事凌驾于语言叙事之上仿佛成为一种共识, 由之引发的情绪化判断不绝于耳。图像兴盛的视觉迷相和语胜于图的传统观念造成了一系列误读, 然而由于图像叙事自身表意的局限, 特别是其自身叙事的不完整性, 叙事形式的浅表化与泛化倾向, 以及由之带来的钝化的接受模式和惰性的接受意识, 使得图像叙事不可能取语言叙事而代之。影像时代语言叙事、图像叙事乃至声音叙事之间的弥合和互补将成为常态, 而语言叙事和图像叙事之间二元对立状态的消解和互融的一体化趋势才是影像时代语图关系的真正选择。
  • [1] 丹尼尔·贝尔. 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 北京:三联书店, 1989:54.
    [2] 阿莱斯·艾尔雅维茨. 图像时代[M]. 胡菊兰, 张云鹏, 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5.
    [3] 赵宪章. 传媒时代的“语—图”互文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9):26.
    [4] 海德格尔. 林中路[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81.
    [5] 约翰·伯杰. 视觉艺术鉴赏[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13.
    [6] 德赛图. 日常生活实践[C]//陆扬, 王毅. 大众文化研究. 北京:三联书店, 2001:91.
    [7] 赵宪章. 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 江海学刊, 2010(1):19.
    [8] 鲁迅. 连环图画琐谈[M]//鲁迅全集:第6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79.
    [9] 龙迪勇. 图像与文学的符号特性及其在叙事活动中的相互模仿[J]. 江西社会科学, 2010(11):32.
    [10] 尼古拉·米尔佐夫. 什么是视觉文化[C]//陶东风, 金元浦. 文化研究(3).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167.
    [11] 詹姆逊. 晚清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 北京:三联书店, 1997:440.
    [12] 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M].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8:6.
    [13] 杜德莱·安德鲁. 电影理论中的概念[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9:338.
  • [1] 高辉.基于简单暴露效应的网络流行语广告效果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6): 118-121.
    [2] 丁勤.视觉的阐释——中国古代帝王图像的文化意蕴与社会功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 140-148.
    [3] 刘鹏.语言即世界——从认知的角度看汉英相关隐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124-127.
    [4] 於水.交互叙事在结构上的几种可能性及应用前景.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101-104.
    [5] 刘凯, 徐子方.倪瓒绘画的程式研究——以叶渔庄秋霁图曳为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102-105.
    [6] 岳金星.语言科学、语言技术与哲学的互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122-126.
    [7] 黄忠廉.小句-小句语际转换机制-小句中枢全译说研究之一.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 107-109.
    [8] 司东红, 蔡忠元.《红楼梦》亲属语译出中文化内涵的缺失.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83-86.
    [9] 脱傲.频度副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106-110.
    [10] 姜爱红.关于文化研究与中国日耳曼语言文学的思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 77-79.
    [11] 韩陈其, 立红.论因声求义——《经义述闻》的语言学思想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36-39.
    [12] 柳君丽.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与词义解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 69-70.
    [13] 刘永瞻, 齐春萍.网络时代的工业设计走向.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 15-16.
    [14] 田新华.编辑的语言文字观.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3): 91-93.
    [15] 彭涛.知识经济时代传统会计之变革.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 67-69.
    [16] 李荫榕.人类实践及其在信息时代的发展.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 29-31.
    [17] 脱傲.甘肃永登方言中的少数民族语言现象.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59-61.
    [18] 董洪学.语言趋同现象的语用效果.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 42-44.
    [19] 栾海峰.浅析交际语言教学的优越性及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3): 94-96.
    [20] 翟杰全, 郑爽.网络时代的科技传播.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3): 48-5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876
  • HTML全文浏览量:2
  • PDF下载量:25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1-06-30
  • 刊出日期:2013-04-18

影像时代的“语—图”叙事及其审美指向

摘要:语言与图像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传统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影像时代的到来使得两者的关系渐趋复杂, 影像时代图像叙事凌驾于语言叙事之上仿佛成为一种共识, 由之引发的情绪化判断不绝于耳。图像兴盛的视觉迷相和语胜于图的传统观念造成了一系列误读, 然而由于图像叙事自身表意的局限, 特别是其自身叙事的不完整性, 叙事形式的浅表化与泛化倾向, 以及由之带来的钝化的接受模式和惰性的接受意识, 使得图像叙事不可能取语言叙事而代之。影像时代语言叙事、图像叙事乃至声音叙事之间的弥合和互补将成为常态, 而语言叙事和图像叙事之间二元对立状态的消解和互融的一体化趋势才是影像时代语图关系的真正选择。

English Abstract

张伟. 影像时代的“语—图”叙事及其审美指向[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 146-150,160.
引用本文: 张伟. 影像时代的“语—图”叙事及其审美指向[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 146-150,160.
ZHANG Wei. The“Language-Image”Narrative and the Aesthetic Direction in the Image Time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2): 146-150,160.
Citation: ZHANG Wei. The“Language-Image”Narrative and the Aesthetic Direction in the Image Times[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2): 146-150,160.
参考文献 (1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