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1期

显示方式:
气候政策选择的七种评价准则
米志付, 梁晓捷, 王科
2014, (1): 1-6.
摘要:
气候变化一个典型的全球性问题是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不同国家或群体对其态度不尽相同,因此气候政策的选择存在多种评价准则,包括环境有效性、成本有效性、代际公平性、区域公平性、体制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伦理道德性等七种评价准则。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存在不同评价准则的竞争:首先,发达国家相对更强调环境有效性,而发展中国家相对更强调成本有效性。其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资金转移及技术转让方面存在区域公平性的争议。再次,各国在全球温升控制目标方面存在代际公平性的争议。理想的气候政策方案是能够综合各种准则,即充分考虑当代与后代、区域间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公平,符合政治现实、法律制度和文化传统等体制约束,在可获得的技术水平下,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程度的环境改善。
低碳型城市物流配送双层次网络设计
王道平, 李建立, 郭继东
2014, (1): 7-11.
摘要:
考虑到国内即将实施的碳税政策,研究碳排放背景下的双层次城市物流配送网络,建立一个新型的考虑物流运营成本和碳排放成本平衡的凸整数规划模型。通过分析一个算例,应用流行的商业优化软件GLPK对模型进行求解,详细的结果输出分析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城市物流配送运营商在递增型碳税情况下,仅需要通过物流配送网络配置的微调,即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目标。
基于技术异质性的中日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分析
赵玉焕, 王淞
2014, (1): 12-18,26.
摘要:
基于中日技术异质性,使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利用WIOD数据库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1995—2009年中日贸易隐含碳进行了测算,测算中考虑了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碳排放。同时,采用SDA分析,对中日贸易隐含碳的变化进行了因素分解。测算结果表明:从1995—2009年,在中日贸易中,中国出口隐含碳从40.78Mt增长到152.78Mt,进口隐含碳从12.25Mt增长到66.87Mt,净出口隐含碳从28.53Mt增长到85.91Mt。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在1995—2009年期间,对于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的变化,规模效应促使了隐含碳的增长,技术效应促使了隐含碳减少,结构效应影响比较小。
环境技术、环境规制与全过程管理——来自“十五”与“十一五”的比较
张平淡, 何晓明
2014, (1): 19-26.
摘要:
“十一五”起,中国提出要在生产领域推动由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转变。从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入手,利用对数平均的迪氏分解法(LMDI)将工业粉尘排放强度降低分解为源头防治、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3个部分,检验从“十五”到“十一五”全过程管理实现与否。研究发现:从“十五”到“十一五”,中国开始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管理的转型,源头防治效果得到明显优化。实现全过程管理的地区从“十五”期间的8个增加至“十一五”期间的18个,而且有别于“十五”期间工业粉尘全过程管理效果主要源自环境技术转移的增加和环境执法力度的强化,“十一五”期间则主要归功于环境自主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大力推进环境技术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快推动污染治理,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管理的转型。
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CES生产函数估计
魏玮, 何旭波
2014, (1): 27-31.
摘要:
在构建1980—2010年中国工业部门投入—产出的数量和价格数据库基础上,估计了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CES生产函数,通过比较不同函数形式下的估计结果后发现:(1)(KE)L函数形式较符合中国工业部门的实际情况,且工业部门的资本—能源替代弹性的估计值为0.32,合成品—劳动的替代弹性的估计值为0.22;(2)(KE)L函数形式下,中国工业部门能源CES生产函数中的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率的估计值为2%,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率的估计值为-4%,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率的估计值为6%。
电力需求响应的研究进展及文献述评
陶小马, 周雯
2014, (1): 32-40.
摘要:
电力需求响应是现代电力市场条件下,缓解电力供需矛盾、降低高峰负荷、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工具。通过回顾已有文献,认为:一方面,目前发达国家关于电力需求响应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深入开展,而中国基本上没有开展具有一定政策意义的分析研究,亟需加快推进中国电力市场进程,以创造必要的市场环境和制度条件;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快开展适当规模、多种类型的需求响应实验试点,在项目设计、策略选择、技术条件、评估工具和方法等方面积累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中,从评估需求响应项目收益和分析其影响因素的角度,应按针对用户采取的激励方式,将需求响应分为激励型、价格型、信息反馈型三类;在收益分析中,应将减轻市场力理解为取得需求响应收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政策制定中,应当充分考虑用户的便利度与舒适度,注意负荷控制的反弹效应和信息反馈的衰减效应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重视需求响应对于降低线损、促进减排等方面的效果。
基于离散选择的技术扩散元胞自动机模型
张磊, 史春秀, 高伟
2014, (1): 41-45.
摘要:
传统的基于Bass模型的各类技术扩散模型簇并没有有效地刻画采用者收入因素等个人特质的影响,也无法描述消费者中途放弃采用情形下的扩散规律。为此,将离散选择模型引入到创新扩散研究领域,用以研究消费者个人特质对技术扩散进程的影响,并将其与元胞自动机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创新扩散混合模型。运用太阳能热水器(SWH)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扩散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发现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SWH的实际扩散状况并且很好地解释了收入水平等个人特质对扩散进程的影响路径。此外,与传统理论不同,研究还发现扩散进程并不与口头交流信息量呈简单的直线相关关系,而是存在着一个临界值,超过该值后,口头交流对扩散进程的影响力将日益减弱。
媒体监督的公司治理作用——基于股权激励公司的经验研究
肖淑芳, 彭智佳, 刘颖
2014, (1): 46-51.
摘要:
选择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间宣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新闻搜索引擎搜集样本公司股权激励的媒体报道,通过内容分析法辨别出其中的负面报道,采用负面的股权激励媒体报道数量度量负面媒体关注度,采用公司对媒体报道的反应程度即媒体关注效果表征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运用逻辑回归方法研究了媒体监督的公司治理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负面媒体关注度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修订其股权激励方案,以回应媒体的质疑,完善自身的激励管理机制。
工业企业循环经济有效运行的三循环模型与应用
孙曰瑶, 邵一丹, 袁文华
2014, (1): 52-57,69.
摘要:
在工业循环经济实践中,有的企业在技术上解决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但并未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循环经济中存在的根本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三循环模式”,即物质循环、价值循环以及品牌循环,可以从理论上解决循环经济的有效性问题。其中,物质循环和价值循环使循环经济本身的顺利发展得到保证,品牌循环使得企业的盈利模式将从资源本身转向到非资源方向,从而保证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解决“循环而不经济”的问题,应重视品牌先行策略、情感利益策略和免费派生策略的应用。
基于实物期权的文化产业最优投资决策
姬新龙, 周孝华
2014, (1): 58-63.
摘要:
在分析文化产业实物期权投资思想的基础上,把动态规划的方法引入到最优投资决策分析中,用随机波动变量来拟合投资者的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意愿,借助实物期权思想和推迟决策使等待价值达到最大的思想来建立动态最优模型,根据Bellman法则及伊藤引理得到项目价值最优时的均衡投资意愿,进而讨论在预期收益不确定时项目投资概率的可能性变化。研究发现:当期望收益较高时,项目投资概率弹性较小,决策者应选择立即投资;当期望收益较低时,投资概率弹性较大,可考虑推迟投资;对于部分政府扶持的项目,支持力度的大小将影响投资者的最终决策。通过西部某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案例进行数值分析,结论验证了模型讨论结果。
区域自主创新实力动态评价——基于改进二次加权法
朱祖平, 欧忠辉, 李美娟, 高群
2014, (1): 64-69.
摘要:
建立区域自主创新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归一化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权重,利用改进二次加权法计算2001—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自主创新实力加权平均值,进行动态评价与分类比较分析。研究表明:2001—2010年期间中国区域自主创新实力从评价值排序看,地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较强,中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较弱。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的资金、政策、人才和创新载体的优势,中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和企业创新理念的制约以及西部经济、教育和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研究认为:自主创新实力较弱的区域可以通过增加R&D投入、引进创新型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创新扶持政策、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手段,提高区域自主创新实力。
北京市医疗机构运营效率研究——基于DEA分析法
洪瑾, 王姝雯
2014, (1): 70-75.
摘要:
运用DEA进行效率衡量和评估北京市医疗机构运营效率,分析造成现有医疗服务机构运营效率较低的原因。针对现有资源配置与运营效率,结合北京市各种医疗机构发展的特点,提出:政府应在医疗改革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起到重要作用,有效进行市场化调节,保障资源的优化利用。医疗机构应承担解决人民医疗服务的基本责任,提高自身运营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效果。患者应转变观念,接受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一些较低评级的医疗机构提供的诊疗服务。
功能属性和品牌个性对购买决策的影响——以家用轿车行业为例
吴水龙, 胡左浩, 姚卿, 焦文宇
2014, (1): 76-83,91.
摘要:
以两个中档轿车品牌——帕萨特和马自达6为例,收集7个城市消费者的1 440份调查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功能属性、品牌个性和品牌资产对消费者购买汽车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功能属性越强,消费者感知的品牌资产越高;(2)功能属性和品牌个性对购买决策的作用,完全被品牌资产中介;(3)消费者感知的品牌资产越高,购买意愿就越强;(4)品牌个性对于品牌资产的影响因品牌不同而存在差异。
再论国民经济动员学的研究纲领
孔昭君
2014, (1): 84-91.
摘要:
国民经济动员的宗旨是保障维护国家安全所需资源的超常规供给,国民经济动员活动是对国民经济体系的干预与调控。国民经济动员学是管理学门类的一个应用型分支学科,需要不断吸收现代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完善国民经济动员学学科体系。敏捷动员是国民经济动员学研究纲领的核心理念和实践目标,动员联盟是敏捷动员的组织基础,动员链是组建动员联盟的内在依据,对动员业务流程的动态研究是国民经济动员学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途径,集成动员是动员链理论的深化,也是升级国民经济动员业务流程的重要手段。
中国应急物资产业链的风险来源及防范策略
张纪海, 任帆, 张显龙
2014, (1): 92-96.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灾难事件频发,应急产业尤其是应急物资产业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资源基础。而应急物资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还存在着标准不规范、产业定位落后等问题。从产业链视角阐述了我国应急物资产业发展的现状,基于产业链相关理论界定了应急物资产业链的基本结构,归纳了我国应急物资产业链的风险来源。认为:应加强应急物资产业链的发展规划,加强应急物资产业链相关配套政策的建设,加强应急物资产业链的风险防范能力。
美国网络空间政策国际法研究
朱路
2014, (1): 97-109,125.
摘要:
美国的网络空间政策主要体现在军方和政府的文件上,从最早的1993年白宫发布的关于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12864号行政命令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政府文件主要来自白宫,自始至终强调对关键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保护,基本不涉及国际法;军方文件来自国防部、陆军、海军、空军、军法官参考文献等,这些文件虽不同程度地提及国际法,但流于表面。美国的网络空间政策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采取了4种策略,呈现出4个特点。2011年5月白宫发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最终明确了美国将采取激进的网络空间政策,即网络空间的某些行为将导致美国在现实世界中使用武力,这对现有的国际法和国际法律秩序构成严重挑战,不仅会扩展领土和主权概念,延伸使用武力的含义,进一步滥用自卫权;而且使国际社会更难以接受侵略的定义,使国际法的中立制度形同虚设,挑战了国际法的责任制度,破坏了战争法的基石。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探析
董念清
2014, (1): 110-117.
摘要:
中国的通用航空刚刚起步,难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为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提供应有的支撑。如何促进通用航空的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空域无法有效使用、通用机场严重不足以及飞行员严重短缺成为阻碍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最主要的三大障碍。发展通用航空,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通用航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是改革空域使用和机场建设等方面的审批制。以国家立法明确空域的性质、管理与使用,按机场类别制定机场建设标准和审批程序,加大政府对通用机场建设的扶持力度,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
中国传统民间法论纲——基于法学品格、文化特质及现实功能的视角
于语和
2014, (1): 118-125.
摘要:
民间法法学品格的形成史就是法学思维观由单一性向多元性发展的法学史。在关涉生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多元的实效达致路径等方面,中国传统民间法有着国家法不具备的文化特质。在现代社会的秩序建构方面,传统民间法有着三个现实功能:其一,在秩序的生成方面,民间法是产生秩序的规则本身;其二,在秩序的维系方面,民间法不断影响着主体的行为模式;其三,在秩序的保障方面,民间法以传统伦理的传承与发展为其历史使命。现代法治秩序的建构离不开对于中国传统民间法的关注。
直接诉权立法的法国经验与启示
李世刚
2014, (1): 126-131.
摘要:
直接诉权是颇具法国法特色的概念,它在理论上有多种类型,具有开放性。法国合同法改革中,一个重要而具有争议的问题是,能否统一整合直接诉权规则。《司法部草案》没有触及这个问题,《泰雷草案》非常谨慎地仅规定了最为重要的、立法者承认的“支付直接诉权”,《卡特拉草案》试图对多种直接诉权设立一般规范。直接诉权,作为突破合同相对性的制度,有保护债权人的重要功能,因此法国的立法经验对比较法学而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未注册商标私法救济的问题解析与制度完善
孙山
2014, (1): 132-138.
摘要:
在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过程中,未注册商标的私法救济问题始终是一个难点,在保护的必要性、理由、实现方式等问题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不同意见。在自愿注册原则下,未注册商标属于未上升为权利的法益,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规范分析发现,扩充解释《商标法》第31条中“在先权利”无法对普通未注册商标提供保护,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2款的解释适用也无法对普通未注册商标提供保护。《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应当细分普通未注册商标与注册商标、商号等其他商业标记发生效力冲突的可能情形,明确其在哪种情形下受到保护以及受到何种程度的保护,完善对普通未注册商标的保护规定,充分发挥商标法律制度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提升作用。
科技公共传播的当代图景和内在特性
翟杰全
2014, (1): 139-142,149.
摘要:
当代科技公共传播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特征,也凸显了科技公共传播实践的碎片化特性。相对于科学技术的知识体系而言,任何具体的科技公共传播实践活动所能传播的内容都是碎片化的;相对于科技公共传播体系而言,任何具体的科技公共传播实践活动也都是其碎片化的组成部分。基于对当代科技公共传播发展和科技公共传播实践特性的分析,描述了科技公共传播的当代图景,分析了科技公共传播实践的碎片化特性。提出科技公共传播实践的“六要素构成模型”,认为当代科技公共传播需要强化体系建设。
从冲突中寻求和谐:对沃尔泽共同体观念的阐释与批判
刁小行
2014, (1): 143-149.
摘要:
沃尔泽对自由主义传统的“社群主义修正”受到广泛关注。沃尔泽试图通过“深层理解”寻求一致的公共价值计划,并寻求在文化多元主义社会中实现充分的民主参与。这两种诉求之间存在着张力,这种张力伴随着他处理共同体中的差异、权力和成员身份问题的方式而日益明显。沃尔泽将宗教传统作为公共话语中道德权威的潜在承载者,他对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进行了颇具吸引力的结合,但在这种结合中出现了一种分离,它将包括宗教传统在内的公共传统带入了冲突之中。
“后小康时代”中国农民科技素质的现状及其对策
顾友仁
2014, (1): 150-154.
摘要:
在“后小康时代”,中国农民的科技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但还存在着诸如受教育程度不均等、科技意识及知识薄弱、欠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及经营管理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长期的封建传统、经济社会的二元化发展模式、重工抑农的科技政策和重城抑乡的教育政策、农村居民封建迷信注重功利的心理特征以及国家涉农法律体系建设的滞后及其连带效应等。基于此,新时期有效提升中国农民科技素质的策略归结为发展农村经济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以增强农村实力、推进科教事业以提高农民素养、引导观念转变以树立农村新风尚等。
权变理论视角下创业型大学战略规划——以沃里克大学2015战略规划为例
郝永林
2014, (1): 155-160.
摘要:
应用权变理论分析框架,以沃里克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2015年战略规划蓝图为样本,分析创业型大学战略规划的特征。研究表明:创业型大学的战略规划具有灵活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特征,战略规划的制定注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并具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战略规划流程,大学使命与价值观在战略规划制定中起着重要作用,旨在通过分析沃里克大学战略规划为中国一流大学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一些启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