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朱子学与日本近世儒学的一元论倾向

葛强

downloadPDF
葛强. 朱子学与日本近世儒学的一元论倾向[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 160-16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2716
引用本文: 葛强. 朱子学与日本近世儒学的一元论倾向[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 160-16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2716
GE Qiang. On the Relationship of Zhuzi Doctrine and Monism Tendency of Confucianism in Japan in Recent Centurie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5): 160-16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2716
Citation: GE Qiang. On the Relationship of Zhuzi Doctrine and Monism Tendency of Confucianism in Japan in Recent Centuries[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5): 160-16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2716

朱子学与日本近世儒学的一元论倾向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2716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20世纪日本文艺批评理论研究”(15YJA752001)

On the Relationship of Zhuzi Doctrine and Monism Tendency of Confucianism in Japan in Recent Centuries

  • 摘要:儒学自传入日本后一直从属于神道或佛教思想,没有获得独立的地位。至江户时代,朱子学才因其思想本身固有的政治功用性而得到德川幕府的扶持,在江户日本迅速兴起并形成了诸多派别。同一时期日本还出现了阳明学、古学等与朱子学对抗的思潮。日本的朱子学各派在本体论上大都继承了朱熹"理先气后"的"主理"倾向,而反朱子学则或是坚持"气一元"论或是坚持以"心"为本体的哲学立场。整体来看,日本近世儒学各派在本体论思想上都体现了继承自宋明理学中源自佛、道的重视整体、具有内在超越性的一元论倾向。这一特征在之后的明治时期同德国观念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日本哲学的唯心主义传统。
  • [1] 家永三郎. 近世思想家文集[M]. 家永三郎,清水茂,大久保正,等,校注. 东京:岩波书店,1966.
    [2] 王守华,卞崇道. 日本哲学史教程[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
    [3] 王家骅. 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4] 源了圆. 朱子学"理"的观念在日本的发展[J]. 哲学研究,1987(12):56-62.
    [5] 朱熹. 朱子语类(第1卷)[M]. 黎靖德,编.北京:中华书局,1988.
    [6] 张岂之. 中国思想史[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
    [7] 西村茂树. 日本道德论[M]. 东京:日本弘道会,1913.
    [8] 佐藤弘夫,佐藤势纪子,高桥章则,等. 概说日本思想史[M]. 京都:密涅瓦书房,2005.
    [9] 林罗山. 罗山林先生文集(第2卷)[M]. 京都:平安考古学会,1918.
    [10] 林罗山. 日本思想大系28藤原惺窝·林罗山[M].石田一良,金谷治,校注. 东京:岩波书店,1975.
    [11] 王家骅. 日本的近代化与儒学[M]. 东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1998.
    [12] 贝原益轩. 贝原益轩全集(卷2)[M]. 东京:益轩全集刊行部,1911.
    [13] 井上哲次郎. 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M]. 东京:富山房,1905.
    [14] 丸山真男. 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M]. 王中江,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15] 王中田. 江户时代日本儒学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6] 伊藤仁斋. 日本伦理汇编(卷之5)[M]. 东京:育成会,1903.
    [17] 荻生徂徕. 日本伦理汇编(卷之6)[M]. 东京:育成会,1903.
    [18] 源了圆. 日本文化与日本人性格的形成[M]. 郭连友,漆红,译.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19] 丸山真男. 日本的思想[M]. 区建英,刘岳兵,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 [1] 王彩玲.论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 ——兼谈西方政党类型学研究的理论缺陷.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
    [2] 云龙.作为现象学的阳明学如何可能.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1): 173-18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1203
    [3] 孔昭君, 张萌.初论国防经济学思想演进.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1): 106-11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5346
    [4] 刘顺峰.西方法律人类学论纲:历史、理论与启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 135-140.
    [5] 孔昭君.再论国民经济动员学的研究纲领.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 84-91.
    [6] 张爱红.王维的“一般艺术学”思想.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121-126.
    [7] 陈君.论疫学因果关系在污染环境罪中的适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6): 97-101.
    [8] 孙天全.谈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一个法律经济学的视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11-14.
    [9] 许宪国.论周作人日本批评的内在矛盾.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33-36.
    [10] 孔昭君.论“国民经济动员学”的学科建设.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8-11.
    [11] 李振键, 韩伯棠.生态学原理与品牌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 30-33.
    [12] 韩君玲.论日本审判制度的特点及其改革.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65-68.
    [13] 孔昭君.初论国民经济动员学的研究纲领.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9-14.
    [14] 刘新军.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演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79-81.
    [15] 韩陈其, 立红.论因声求义——《经义述闻》的语言学思想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36-39.
    [16] 杨建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体论意义——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阐释.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81-83.
    [17] 刘新军.蒂里希的本体论方法解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84-86.
    [18] 辛丽春.论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6): 12-14.
    [19] 徐耀魁.传播学的发展.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58-65.
    [20] 杨建梓, 曾华锋, 杨剑利.对本体论的一种阐释.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83-8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752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382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7-11-26
  • 刊出日期:2018-08-15

朱子学与日本近世儒学的一元论倾向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2716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20世纪日本文艺批评理论研究”(15YJA752001)

摘要:儒学自传入日本后一直从属于神道或佛教思想,没有获得独立的地位。至江户时代,朱子学才因其思想本身固有的政治功用性而得到德川幕府的扶持,在江户日本迅速兴起并形成了诸多派别。同一时期日本还出现了阳明学、古学等与朱子学对抗的思潮。日本的朱子学各派在本体论上大都继承了朱熹"理先气后"的"主理"倾向,而反朱子学则或是坚持"气一元"论或是坚持以"心"为本体的哲学立场。整体来看,日本近世儒学各派在本体论思想上都体现了继承自宋明理学中源自佛、道的重视整体、具有内在超越性的一元论倾向。这一特征在之后的明治时期同德国观念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日本哲学的唯心主义传统。

English Abstract

葛强. 朱子学与日本近世儒学的一元论倾向[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 160-16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2716
引用本文: 葛强. 朱子学与日本近世儒学的一元论倾向[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 160-16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2716
GE Qiang. On the Relationship of Zhuzi Doctrine and Monism Tendency of Confucianism in Japan in Recent Centurie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5): 160-16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2716
Citation: GE Qiang. On the Relationship of Zhuzi Doctrine and Monism Tendency of Confucianism in Japan in Recent Centuries[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5): 160-16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2716
参考文献 (1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