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南北锣鼓巷的历史变迁与“人文北京”建设

张祖群

downloadPDF
张祖群. 南北锣鼓巷的历史变迁与“人文北京”建设[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 139-145.
引用本文: 张祖群. 南北锣鼓巷的历史变迁与“人文北京”建设[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 139-145.
ZHANG Zuqun. On the Historical Changes in South Lane Drums and “Humanistic Beijing”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1): 139-145.
Citation: ZHANG Zuqun. On the Historical Changes in South Lane Drums and “Humanistic Beijing”Construction[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1): 139-145.

南北锣鼓巷的历史变迁与“人文北京”建设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BGL049);“希望工程激励行动·BC计划”2011年项目“角落里的美——另类视角看北京遗产与公益行动”;2011年度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资助项目(PHR201108319);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2009年度重点课题(CTF090038)

On the Historical Changes in South Lane Drums and “Humanistic Beijing”Construction

  • 摘要:“人文北京”的建设,需要创新驱动的支撑,创新驱动可以推进文化的融合升华,从而提升北京文明程度。通过南北锣鼓巷的历史文化变迁,从主观、客观两方面总结它的城市记忆。南北锣鼓巷逐步向商业化发展,是随着当前局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京味民俗与创意文化的对立统一。研究结果认为:第一,南北锣鼓巷原真性保护需要解读《西安宣言》的分析框架;第二,加强京胡同文化(南北锣鼓巷)遗产旅游产品与体验;第三,寻找历史文化街区适度商业化途径;第四,重视遗产保护与创新驱动、“人文北京”建设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 [2] 郗志群. 解读:不一样的南北锣鼓巷[J]. 前线,2009(2):61-62.
    [2] 陈剑. 论“人文北京”建设的内涵[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7(4):24-29.
    [3] 谭娜. 南北锣鼓巷拆迁-市民的留恋[N]. 北京科技日报,2009-08-03(43).
    [4] 牛春梅. 700岁南北锣鼓巷成创意市集[N]. 北京日报,2008-12-18(3).
    [5] Rossi A.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M]. Cambridge:MIT Press,1982.
    [6] 张纯,王敬甯,陈平,王缉慈,吕斌. 地方创意环境和实体空间对城市文化创意活动的影响——以北京市南北锣鼓巷为例[J]. 地理研究,2008,27(2):439-448.
    [7] 佳子. 南北锣鼓巷一条有记忆的街区[J]. 绿色中国, 2008(8):58-59.
    [8] 刘丽琴. 南北锣鼓巷:“老外”扎堆开店的地方[J]. 中国市场, 2009(51):49.
    [9]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编制. 南北锣鼓巷保护与发展规划(2006—2020)[R]. 2007.
    [10] 戴林琳,盖世杰. 北京南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再生[J]. 华中建筑, 2009(5):173-177.
    [11] 黄琲斐. 德国:城市更新之路(续1)[J]. 北京规划建设, 2005(1):126-131.
    [12] 田继忠. 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及有机更新路径研究——以北京南北锣鼓巷地区为例[J]. 北京规划建设, 2011(4):33-35.
    [13] 张祖群,赵明,侯甬坚. 中国黄土地区古村落(人类家园)环境解说系统研究之展望[J]. 西北民族研究, 2007(1):105-109.
  • [1] 曾楠.文化情境变迁中政治认同的生成考察.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 156-161.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939
    [2] 廖青虎, 陈通, 孙钰.城市文化资本对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基于北京市的实证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4): 67-7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409
    [3] 赵玮萍, 吕广玉.政府利益约束下制度变迁机制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76-81,86.
    [4] 张祖群.基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北京文化产业路径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 149-153.
    [5] 俞立平.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投入要素的贡献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32-38.
    [6] 刘存福, 赵平.试析军工型号文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 132-134.
    [7] 赵慧宁.城市环境设计与人文价值开发的思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132-135.
    [8] 李鸿渊.论郑板桥家书的人文思想及其意义.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106-110.
    [9] 贺亚兰, 刘存福.论bob手机在线登陆文化特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99-102.
    [10] 赵晨昕.兰陵萧氏宗教信仰转变与时代变迁互动关系初探.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11-14.
    [11] 刘永谋, 赵平.析军工文化特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 85-87.
    [12] 吴冬梅.无障碍设计与人文主义的关联.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 23-27.
    [13] 李波, 王丹, 李林英, 李红兵, 田宝香.北京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110-112.
    [14] 焦建英, 任剑锋.高等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 60-62.
    [15] 王烽, 王秋玲.知识交易及其规则与大学组织制度变迁.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13-16.
    [16] 刘剑青.bob手机在线登陆培训文化建设初探.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6): 15-17.
    [17] 苏青, 聂晓霞.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人类社会进步合二为一的动力.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80-82.
    [18] 杨志坚, 宋桂芝.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突出人文科学教育的五大重点.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 24-25.
    [19] 赵春艳.经济体制变迁中的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 67-70.
    [20] 孔昭君.网络文化管窥.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 43-4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901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169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1-07-02

南北锣鼓巷的历史变迁与“人文北京”建设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BGL049);“希望工程激励行动·BC计划”2011年项目“角落里的美——另类视角看北京遗产与公益行动”;2011年度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资助项目(PHR201108319);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2009年度重点课题(CTF090038)

摘要:“人文北京”的建设,需要创新驱动的支撑,创新驱动可以推进文化的融合升华,从而提升北京文明程度。通过南北锣鼓巷的历史文化变迁,从主观、客观两方面总结它的城市记忆。南北锣鼓巷逐步向商业化发展,是随着当前局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京味民俗与创意文化的对立统一。研究结果认为:第一,南北锣鼓巷原真性保护需要解读《西安宣言》的分析框架;第二,加强京胡同文化(南北锣鼓巷)遗产旅游产品与体验;第三,寻找历史文化街区适度商业化途径;第四,重视遗产保护与创新驱动、“人文北京”建设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English Abstract

张祖群. 南北锣鼓巷的历史变迁与“人文北京”建设[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 139-145.
引用本文: 张祖群. 南北锣鼓巷的历史变迁与“人文北京”建设[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 139-145.
ZHANG Zuqun. On the Historical Changes in South Lane Drums and “Humanistic Beijing”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1): 139-145.
Citation: ZHANG Zuqun. On the Historical Changes in South Lane Drums and “Humanistic Beijing”Construction[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1): 139-145.
参考文献 (1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