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能源矿产开采路径与最优开采路径相悖原因

魏晓平,周肖肖,程晓娜

downloadPDF
魏晓平, 周肖肖, 程晓娜. 中国能源矿产开采路径与最优开采路径相悖原因[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 1-7.
引用本文: 魏晓平, 周肖肖, 程晓娜. 中国能源矿产开采路径与最优开采路径相悖原因[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 1-7.
WEI Xiaoping, ZHOU Xiaoxiao, CHENG Xiaona. The Reason Why Actual Mining of Energy Mines Runs Counter to Optimal Exploitation Paths in China[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3): 1-7.
Citation: WEI Xiaoping, ZHOU Xiaoxiao, CHENG Xiaona. The Reason Why Actual Mining of Energy Mines Runs Counter to Optimal Exploitation Paths in China[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3): 1-7.

中国能源矿产开采路径与最优开采路径相悖原因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资助项目“我国矿产资源跨期优化配置机制研究”(11&ZD163)

The Reason Why Actual Mining of Energy Mines Runs Counter to Optimal Exploitation Paths in China

  • 摘要:中国能源矿产开采量逐年递增, 与可耗竭资源最优配置理论模型中的最优开采路径相背离。为探究理论与实际相悖的原因, 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 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 寻求能源矿产供给的影响因素, 试图得出理论最优开采路径与中国实际开采路径相悖的原因, 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 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能源矿产供给与价格指数相关性不显著与可耗竭资源最优配置理论假设相悖;中国能源矿产供给尚未到达峰值的事实与可耗竭资源最优配置目标相悖。
  • [1] 江泽民.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报, 2008, 42(3):345-359.
    [2] Solow R M.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exhaustible resource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74, 41(128):29-45.
    [3] Stiglitz J E. Growth with exhaustible natural resources: efficient and optimal growth paths[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74, 41(128):123-137.
    [4] Dasgupta P, Heal G. The optimal depletion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74, 41(128):3-28.
    [5] Harold Hotelling. 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31(2):137-175.
    [6] John M Hartwick.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the investing of rents from exhaustible resource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7, 67(5):972-974.
    [7] Bruce A Forster. Optimal energy use in a polluted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1980(7):32l-333.
    [8] 王新宇, 魏晓平. 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资源开发动态决策模型[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2(1):65-68.
    [9] 魏晓平. 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矿产资源最适耗竭理论的研究[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9.
    [10] 葛世龙, 周德群, 周明. 后备技术不确定下资源耗竭动态优化模型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10, 13(4):23-28.
    [11] 于渤, 黎永亮. 考虑能源耗竭、污染治理的经济持续增长内生模型[J]. 管理科学学报, 2006, 9(4):12-17.
    [12] 杨万平, 袁晓玲. 能源持续利用、污染治理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模型[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1(5):80-85.
    [13] Hubbert M K. Degree of advancement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 AAPG Bulletin, 1967, 52(11):2207-2227.
    [14]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3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5] 薛黎明. 中国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D]. 北京:中国矿业大学, 2010.
    [16] 张成, 于同申. 环境规制强度和生产技术进步[J]. 经济研究, 2011(2):113-124.
    [17] 张成, 于同申, 郭路. 环境规制影响了中国工业的生产率吗?——基于DEA与协整分析的实证检验[J]. 经济管理与经济理论, 2010(3):11-17.
    [18] 王凤云. 中国能源供给与需求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实证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08, 10(27):77-85.
    [19] 蔡鑫磊. 中国能源消费与GDP的关系——基于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 2010(5):27-31.
    [20] 邓志茹. 中国能源供求预测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
    [21] 陈雅琳, 李咏红. 中国化石能源以生物质能源替代的潜力及环境效应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0):1425-1431.
    [22] 唐振华, 苏亚欣. 关于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思考[J]. 能源与环境, 2005(2):10-13.
  • [1] 魏一鸣, 韩融, 余碧莹, 康佳宁, 刘丽静, 廖华.全球能源系统转型趋势与低碳转型路径.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4): 163-18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1170
    [2] 唐葆君, 吴郧, 邹颖, 陈俊宇.中国能源经济指数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0299
    [3] 唐葆君, 吴郧, 邹颖, 陈俊宇.中国能源经济指数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2): 9-1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7260
    [4] 王科, 李晨馨, 王家钰, 陈鸣.中国省际能源效率指数(2010—2018).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3): 9-21.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7426
    [5] 刘晓龙, 崔磊磊, 李彬, 杜祥琬.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3): 1-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7522
    [6] 李国平, 王柄权.中国最优金融结构演化路径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4): 53-6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3564
    [7] 李荣杰, 张磊, 赵领娣.能源开发、人力资本与全要素能源效率.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 30-37.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105
    [8] 郝宇, 张宗勇, 廖华.中国能源“新常态”:“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1-7.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201
    [9] 高建刚.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外部性与最优政策——以生物质能为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 38-4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106
    [10] 张炎治, 魏晓平, 冯颖.中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研究综述及展望——基于政府与企业视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 46-49.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506
    [11] 李慷, 王科, 王亚璇.中国区域能源贫困综合评价.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 1-12.
    [12] 张华, 魏晓平.能源替代与内生经济增长路径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 42-49.
    [13] 邹艳芬.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发展路径.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6): 32-38.
    [14] 尚天成, 郭俊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评价.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11-14.
    [15] 程瑶.税收的土地资源配置效应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6-10,14.
    [16] 张纪海, 罗嘉.能源动员准备机制建设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 5-8.
    [17] 赵惠良, 刘建平, 刘向东.城市交通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调度最优路径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6): 65-68.
    [18] 贾利军.垄断的资源配置效应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66-69.
    [19] 韩宇宽, 李连宏.可动员资源随动网络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 15-17.
    [20] 李志祥, 贺亚兰.大学内部资源配置和发展工作的新探索.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3-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902
  • HTML全文浏览量:2
  • PDF下载量:789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3-03-05
  • 刊出日期:2013-05-22

中国能源矿产开采路径与最优开采路径相悖原因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资助项目“我国矿产资源跨期优化配置机制研究”(11&ZD163)

摘要:中国能源矿产开采量逐年递增, 与可耗竭资源最优配置理论模型中的最优开采路径相背离。为探究理论与实际相悖的原因, 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 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 寻求能源矿产供给的影响因素, 试图得出理论最优开采路径与中国实际开采路径相悖的原因, 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 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能源矿产供给与价格指数相关性不显著与可耗竭资源最优配置理论假设相悖;中国能源矿产供给尚未到达峰值的事实与可耗竭资源最优配置目标相悖。

English Abstract

魏晓平, 周肖肖, 程晓娜. 中国能源矿产开采路径与最优开采路径相悖原因[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 1-7.
引用本文: 魏晓平, 周肖肖, 程晓娜. 中国能源矿产开采路径与最优开采路径相悖原因[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 1-7.
WEI Xiaoping, ZHOU Xiaoxiao, CHENG Xiaona. The Reason Why Actual Mining of Energy Mines Runs Counter to Optimal Exploitation Paths in China[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3): 1-7.
Citation: WEI Xiaoping, ZHOU Xiaoxiao, CHENG Xiaona. The Reason Why Actual Mining of Energy Mines Runs Counter to Optimal Exploitation Paths in China[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3): 1-7.
参考文献 (2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