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唐代诗赋取士制度形成的原因

张蕊

downloadPDF
张蕊. 唐代诗赋取士制度形成的原因[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41-43.
引用本文: 张蕊. 唐代诗赋取士制度形成的原因[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41-43.
ZHANG Rui. Origins of Tang Dynasty Civil Service Poetry Exam System[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2, (3): 41-43.
Citation: ZHANG Rui. Origins of Tang Dynasty Civil Service Poetry Exam System[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2, (3): 41-43.

唐代诗赋取士制度形成的原因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G529

Origins of Tang Dynasty Civil Service Poetry Exam System

  • 摘要:诗赋取士制度是我国古代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选士制度。本文分析了唐代形成诗赋取士的多个原因, 包括儒家的诗教传统、唐代诗歌的繁荣、李唐统治者作为北朝民族的特性、社会风习的作用、不同的政治集团利益和诗赋本身具有的特性等。
  • [1]  徐松.登科记考(卷二)[M].
    [2]  关于杂文为何,历来有不同观点。根据尚定的考证,永隆二年诏中的杂文是广义的诗赋,与同 时出现的“文章”“、文词”等概念内涵大致相同。(尚定《论武则天时代的“诗赋取士”》《中国社 会科学》1996年第6期).
    [3]  《论语·泰伯》[M].
    [4]  关于诗歌繁荣与诗赋取士孰为因果的问题,有很多人讨论过。但更有说服力的观点是诗歌繁荣导致了诗赋取士。当然,诗赋取士之后,反过来又促进了诗歌的进一步繁荣发展。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有很多的文章讨论了这个问题,最后大家倾向于同意诗歌繁荣导致诗赋取士的观点.
    [5]  李山.中国文化史课[M].
    [6]  岑仲勉.隋唐史[M].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8页.
    [7]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11页.
    [8]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M].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91页.
    [9]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4月版,第3页.
    [10]  管士光.唐人大有胡气[M].农村读物出版社,1992版,第39页.
    [11]  封氏闻见记(卷三)[M].
    [12]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81页.
    [13]  旧唐书(卷五),高宗本纪下[M].
    [14]  尚定.论武则天时代的“诗赋取士”[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
    [15]  新唐书·选举上[M].
    [16]  文献通考(卷三十一)[M].选举考四.
    [17]  余秋雨.十万进士[J].收获,1994年第4期.
    [18]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160页.
    [19]  尚书·舜典[M].
    [20]  礼记·乐记[M].
    [21]  毛诗序[M].
    [22]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160页.
  • [1] 刘全波.论类书的流弊及其学术价值.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 133-139.
    [2] 郑炳林, 刘全波.类书与中国文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 122-126.
    [3] 王佺.论干谒之风与唐代文学的新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136-141.
    [4] 丁健, 李金全.武昌起义后清、袁、孙妥协原因述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122-126.
    [5] 王宏伟.敦煌唐代飞天帔帛造型审美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102-104.
    [6] 纪新华, 张丽红, 洪瑾, 周毕文, 蒋本珊.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调查报告带给我们的一些思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107-110.
    [7] 邵侃, 商兆奎.唐代的灾荒与人口流迁.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6): 119-124.
    [8] 周尚兵.对唐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再认识.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6): 101-105.
    [9] 顾永敏, 聂银学, 王东升.县域发展中两类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 31-35.
    [10] 赵瑾璐, 张璐超.国有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原因及条件的理论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45-48.
    [11] 李世新.工程伦理意识淡漠的原因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6): 93-97.
    [12] 党传升, 李保红, 吕廷杰.我国技术标准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101-105.
    [13] 胡建, 董娅.西方消费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 90-92.
    [14] 禹成旼.试论唐代赦文的变化及其意义.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83-87.
    [15] 雷莉.《国语》单音节实词同义关系的格式与形成原因探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6): 19-21.
    [16] 李小青.二十世纪末俄语变化原因刍议.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 45-47.
    [17] 纪新华.关于“诚信危机”的思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 32-34.
    [18] 彭红斌.分流储蓄存款上利率机制失灵的原因及对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 63-65.
    [19] 魏素艳.国有企业资金紧缺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1): 48-50.
    [20] 通河.我国现阶段暴利的形成及治理对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3): 15-1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366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27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02-05-21

唐代诗赋取士制度形成的原因

  • 中图分类号:G529

摘要:诗赋取士制度是我国古代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选士制度。本文分析了唐代形成诗赋取士的多个原因, 包括儒家的诗教传统、唐代诗歌的繁荣、李唐统治者作为北朝民族的特性、社会风习的作用、不同的政治集团利益和诗赋本身具有的特性等。

English Abstract

张蕊. 唐代诗赋取士制度形成的原因[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41-43.
引用本文: 张蕊. 唐代诗赋取士制度形成的原因[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41-43.
ZHANG Rui. Origins of Tang Dynasty Civil Service Poetry Exam System[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2, (3): 41-43.
Citation: ZHANG Rui. Origins of Tang Dynasty Civil Service Poetry Exam System[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2, (3): 41-43.
参考文献 (2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