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5期

显示方式: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
耿纪超, 龙如银, 陈红
2016, (5): 1-9.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1
摘要: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事关家庭能源消费,对于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个体、群体两个对象,从主观、客观两个视角梳理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深入阐明了各影响因素的概念、相互联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趋势正在由主观因素转变到客观因素,从个体因素转变到群体因素,且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若干心理变量的解释和作用机制仍存在争议;缺乏行为的社会网络构建和扩散分析;过度依赖经典的“刺激-反应”行为主义模式和“成本-收益”的理性决策架构;缺乏由行为到态度等心理变量的逆向反馈分析。未来应结合中国国情,通过系统学和社会网络的方法探究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动机、实施、强化、约束、反馈、路径及扩散等动态过程,并引入实验法来加强引导政策的研究。
基于共词分析的中国生态文明政策网络研究
杨煜, 张宗庆
2016, (5): 10-15.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2
摘要:
考察生态文明政策网络的结构特征,有助于探究政策重点及其演进方向,进一步提升政策效力。搜集“十七大”首提“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发布的37份政策文件,运用共词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基于外在政策互动均衡和内生政策参与动力构成的生态文明理论框架,通过政策网络中心性、政策主题群和结构洞等指标的测度,对生态文明政策网络开展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已初步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格局;构建起包括中央政府统筹的战略布局、核心部门主导的协调实施、重点领域示范的先期推进、内外环境约束的配套支持等在内的多层次政策体系。分析认为,该政策领域有待加强的方向和重点包括:构建生态治理体系,促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引领发展转型的先导,完善作为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手段的生态法治和生态文化,提升部分政策工具之间的关联性。
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流量与贸易潜力——基于贸易引力模型
肖建忠, 赵银玲
2016, (5): 16-23.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3
摘要:
国际能源署认为,液化天然气(LNG)推动了世界天然气贸易市场的整合,也为亚太、欧盟地区的国家天然气进口多元化提供了来源。中国自2005年进口LNG以来,其在中国天然气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为了对中国LNG进口流量与贸易潜力进行分析,选取中国LNG进口贸易的11个国家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规模、距离、技术、合同类型、定价方式、政策这6个层面设定变量,利用2006-2014年中国进口LNG总量以及与中国LNG进口量影响因素相关的面板数据建立贸易引力模型,考察中国LNG进口的影响因素,对贸易伙伴国按照所签订的合同类型进行分类,测算其贸易潜力。研究表明:(1)签订长期合同可以促进中国LNG进口,但国际油价却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美国亨利中心天然气现货价格的上升会显著减少进口流量。(2)中国LNG进口量与中国人均GDP正相关,与贸易伙伴国的人均GDP负相关,与两国首都之间的距离没有显著性的统计关系。(3)“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LNG进口流量具有正向效应,自由贸易协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具有负面效应。(4)中国LNG更多地采用短期合同贸易形式,且与签订长期合同的贸易国相比,短期合同贸易国具有更大的贸易空间。
城市化路径、速度偏差与能耗效应——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视角
王子敏, 潘丹丹
2016, (5): 24-32.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4
摘要:
基于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从中国的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路径,以及上述两种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偏差的角度,分析城市化进程的能耗效应。研究发现,在5%水平下,土地城市化整体上能够显著增加能耗,而人口城市化整体上则没有显著性的影响,同时土地城市化相对于人口城市化的过快推进也能显著推动能耗的上升。相对于人口城市化而言,土地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能耗增加的主导力量,土地城市化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到能耗,而人口城市化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影响到能耗。认为,应当优化人口城市化的空间布局,提升土地城市化效率,推动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协同以及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脱钩关系
何音, 蔡满堂
2016, (5): 33-41.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5
摘要:
通过分析区域内经济、产业的发展,资源、环境要素的分布,基于改进的Tapio弹性脱钩理论及评价体系,结合生态足迹、碳排放、综合脱钩指数模型,对2000-2013年间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的脱钩程度、时空演变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研究表明:(1)脱钩状态从2000年经济增长造成资源消耗、环境恶化的“增长连结”,逐渐过渡到2008年两者协调的“强脱钩”,虽然从2009年后脱钩指数有所减弱,但资源环境所受压力始终存在。(2)经济增速与产业分布不均,造成脱钩指数存在地域差异,北京的脱钩状态最优,天津的资源环境压力处于区域平均水平,而河北由于第二产业占比较大造成环境污染加剧,使其成为区域生态建设的薄弱环节。未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需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开展与经济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低碳政策对城市居民节能行为的影响
石洪景
2016, (5): 42-51.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6
摘要:
基于福建省福州市470份城市居民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低碳政策对城市居民节能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系列低碳政策不仅会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节能行为,而且还会因为受到部分控制变量的调节作用,使得影响力度有所下降;价值观、从众心理、年龄、月均收入、行为便利性等5个控制变量会与一系列低碳政策共同对城市居民节能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可适时对一系列低碳政策进行调整与完善,增强低碳政策对城市居民节能行为的引导与调控作用;认知并调节对低碳政策实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营造更加有利于实施节能行为的社会环境;同时,对不同城市居民节能行为意愿的引导要有所差异。
考虑政府补贴的排放依赖型生产优化
朱玉姣, 高亮, 杜少甫
2016, (5): 52-58.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7
摘要:
政府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兼顾环境效益。为探讨政府的现金补贴政策对排放依赖型生产商的决策以及对环境效益的影响作用,构建政府的现金补贴函数。结果表明:(1)排放依赖型生产商会根据政府的补贴程度在3种排放权获取渠道(政府分配的配额、自身的排放处理或市场购买)间进行选择;(2)随着现金补贴政策的推出,环境效益得到明显提升,且提升空间与政府可调控的补贴参数紧密相关。通过数值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模型的应用。
大型工程项目融资风险动态分担
赵辉, 王雪青
2016, (5): 59-66.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8
摘要:
目前大型工程项目融资风险分担不尽合理,针对这一问题,立足参与方个体,构建了大型工程项目融资风险分担体系,重点考虑融资风险分担的“动态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一是以合同为纽带把融资过程划分为缔约和履约两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缔约阶段和履约阶段各自的融资风险种类;二是通过灰色关联度和双基准法相结合构建融资风险初次分担方法,以获得单方承担的融资风险和需要共担的融资风险;三是基于Shapley值法构建模型,确定共担方之间的承担比例。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为例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该融资风险分担体系是科学合理的。
多维邻近性对科研合作质量影响研究——以广东生物技术为例
初大智, 胡子云
2016, (5): 67-74.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9
摘要:
以广东省生物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旨在探寻技术密集型产业中,邻近性对合作成果的重要性。对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集的2001-2010年广东生物技术领域科学计量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运用网络分析工具来分析文献出版物的引用影响力。同时区分了邻近性的5个维度:认知、组织、社会、制度和地理邻近性。对5种邻近性中的4个维度的重要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认知邻近性对广东生物技术科研合作成果质量存在一个倒“U形”关系;(2)组织邻近性和地理邻近对广东生物技术科研合作成果有促进作用;(3)制度邻近性对广东生物技术科研合作成果有抑制作用。
沪深300股指期现货长记忆性及分数维协整
高扬, 王超, 赵琬迪
2016, (5): 75-82.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0
摘要:
基于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及沪深300指数2010年4月16日-2014年3月31日间的5分钟高频交易数据,首先采用Geweke-Porter-Hudak(GPH)和Local-Whittle估计方法,研究中国股指期货和现货沪深300指数市场的流动性、波动率以及交易活跃度等市场微观结构指标的长记忆性;然后运用频域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探究上述指标间的分数维协整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两市场的流动性、波动率以及交易量和持仓量均存在长记忆性,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两市场的流动性和波动率四者分整阶数相同,以及交易量和期货持仓量三者分整阶数相同的假设。此外,股指期货的流动性与波动率、股指期货的流动性与现货的波动率、股指现货的流动性与期货的波动率以及股指现货的流动性与现货的波动率4组序列之间具有分数维协整关系;股指期货和现货的波动率之间存在分数维协整关系;交易活跃度的衡量指标之间不存在任何分数维协整关系。
基于二层供应链捆绑销售策略及垂直合作广告机制
浦徐进, 赵媛媛, 李栋栋
2016, (5): 83-90.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1
摘要:
针对一条由生产互补品的制造商和出售互补品的零售商组成的二层供应链,通过构建双方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阐明零售商采用捆绑销售策略的适用条件,研究零售商采用捆绑销售策略后的最优广告投入,并进一步提出一个垂直合作广告机制来改善供应链的运作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当捆绑折扣价格敏感系数较大时,零售商应该选择捆绑销售策略来出售互补品。(2)在采用捆绑销售策略后,零售商继续进行广告促销能够提高双方的利润水平。(3)当双方实施垂直合作广告机制时,为了达到进一步改善供应链运作效率的目的,制造商不应该给予零售商过高的分摊比例。
南极资源利用与中国参与——基于自主治理理论的分析
周菲, 鲍文涵
2016, (5): 91-97.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2
摘要:
南极资源是未来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宝库,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政治博弈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国际公共资源的南极资源其利益可以由全人类共享。各国在南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贯彻自主治理理论的基本原则,建立起一系列多层次的南极资源利用的制度规范,规制各国的机会主义行为,是科学利用南极资源、避免“公有地悲剧”的有效途径。南极是中国重要的海外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作为南极利益的攸关方,当前中国应当从供给新制度、增强可信承诺以及强化监督3个方面积极维护国家南极资源权益。
家庭心理需求及其对家庭幸福的影响——基于1 139个家庭的研究证据
刘玉新, 王学普, 张建卫, 彭凯平
2016, (5): 98-104.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3
摘要:
为考察中国家庭的心理需求,对1 139个家庭的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家庭的心理需求具有明显的层次差异,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别是存续、安康、和睦、荣耀和兴旺。此外,主导需求层次处于低端的家庭,低级需求的满足对家庭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主导需求层次位于高端的家庭,高级需求的满足对家庭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这种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家庭需求层次理论对建设中国幸福家庭具有独特的意义。基于这一理论,中国的幸福型家庭建设应围绕多个方面展开:在各级政府的评价体系中引入民众幸福;倡导基于责任的婚恋关系;大中小学尝试开展幸福课程计划等。
创业机会感知与创业动机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基于潜在科技型创业者的中介效应模型
史容, 殷红春, 魏亚平
2016, (5): 105-110.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4
摘要:
以潜在的科技型创业者为研究对象,基于调查问卷研究方法,对不同创业机会感知因素、不同创业动机因素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建立研究假设,并且采用分层回归模型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将不同创业动机因素分为两种,机会型创业动机正向显著影响高于名利型创业动机;其次,将不同创业机会感知因素分为3种,探索型创业机会感知、问题型创业机会感知与创业机会时机感知正向显著影响创业意向;最后,机会型创业动机在不同创业机会感知因素与创业意向的显著中介效应较强。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研究
张纪海, 乔静杰
2016, (5): 111-116.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5
摘要:
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模式研究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在分析军民融合发展思想变迁的基础上,界定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涵,明确了发展目标,提出了发展原则,并从模式的概念出发,以资源为配置对象,设计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军民融合发展思想的变迁反映了国家对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其本质在于优化资源配置,目标在于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由体制融合、机制融合、法制融合和资源融合构成。体制、机制和法制三大体系的融合,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的形成。
航空客运合同成立时间——达成合意的回归
刘海安
2016, (5): 117-125.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6
摘要:
《合同法》以交付客票作为判断客运合同成立时间的基本标准,并不适合航空客运合同。设定航空客运合同成立时间,应考虑当事人间的利害平衡、法律原理、法律逻辑以及交易习惯等因素。航空客运合同不宜被规定为实践性合同。实践性合同通常要求一方在合意之外作出特定给付,目的在于给作出特定给付的一方(而非双方)深思熟虑的机会。航空客运合同中的支付票款、交付客票和换登机牌不符合实践性合同的适用场景,也没有适用必要。航空客运合同不宜被规定或约定为要式合同,除非航空客运合同不存在格式条款。要式合同本身对当事人造成一定的约束,会剥夺旅客另外通过口头交流与承运人做特殊约定的可能。航班信息的展示应被认定为要约邀请,旅客决定买票的表示是要约,承运人确定售票的表示是承诺。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刑法基础
王永茜
2016, (5): 126-131.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7
摘要:
中国近年的刑事诉讼改革顺应国际社会刑事诉讼改革的简易化趋势,在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的基础上新增了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这是刑罚宽缓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刑法在实体上将犯罪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刑事诉讼法就相应地对其适用繁简程度不同的诉讼程序。普通程序追求权利保障,速决程序讲求司法效率,围绕着不同的价值圆心,刑事诉讼在公正的基础上追求效率和简易,将刑事案件根据犯罪性质与量刑轻重分别归入不同的程序入口。轻罪与重罪的明确划分,体现了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分流;轻罪与轻微犯罪的明确划分,体现了简易程序与速裁程序的分流。在简易程序与速裁程序同时适用的轻微犯罪中,速裁程序应优先适用;在综合全案情况不宜采用速裁程序时,再考虑变更适用相对较重的简易程序,这就确立了速裁程序与简易程序的正确顺位关系。
被遗忘权:理性评判与法律构造
赵锐
2016, (5): 132-137.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8
摘要:
欧洲法院的被遗忘权判决实际上赋予了个人从互联网上撤回、删除个人信息的权利,本质上是隐私权在网络空间中的拓展。“被遗忘权”引发了学术界的极大争论,支持者认为被遗忘权有助于实现个人信息自主,反对者认为被遗忘权有可能威胁言论自由。对被遗忘权的利弊考量应结合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制度背后的产业利益进行评判。事实上,被遗忘权虽与言论自由有所冲突,但可以通过权利限制机制和利益平衡原则调和。就法律构造而言,被遗忘权主体应当涵盖公众人物,义务主体则应包括网络搜索引擎服务商和网络内容提供商,同时,应构建被遗忘权的权利限制机制。对被遗忘权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中国个人数据保护制度的革新与完善。
法律解释学的主观主义批评与哲学解释学的回应
毛安翼, 吴寒柳
2016, (5): 138-144.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19
摘要:
认为哲学解释学把法律解释学引向主观主义陷阱并严重破坏了法律的确定性,这个批评是从制度之维和认识论之维展开的。制度之维的批评从中国司法制度不够完善反推法律解释学决不能借鉴带有主观主义色彩的哲学解释学;认识论之维的批评主张哲学解释学所说的事情本身不足以区分合理与不合理的前见,因而不能使法律认识有效地避开主观主义陷阱。然而,哲学解释学的经典文献《真理与方法》的相关内容证明了事情表现构成了前见合理与否的判准和法律认识的“证实”标准,从而对主观主义的批评构成了有力的回应。据此,法律解释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一门以哲学解释学的本体论为基地的、隶属于法律认识论的法律解释学,而不是返回到以传统认识论为基础的法律解释方法学。
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市场经济法治进路
方桂荣, 沈诚, 王栋辉
2016, (5): 145-150.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20
摘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在强调以法治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考虑经济与社会如何实现协调共进的问题。市场经济法治原本就应与社会治理创新相生相伴,不应忽视社会治理创新需求而单纯追求经济成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专注于追求GDP增长,严重忽视了社会治理创新,衍生了大量社会问题,进而阻滞了经济发展。当下最为关键的是,结合社会治理创新在公平、效率、秩序等价值理念方面的新要求,审视中国市场经济法治与社会治理创新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结合中国对市场经济法治的顶层设计,确立扩展公民自由、保障公民权利、提升公众参与能力、规范和约束公权力的市场经济法治进路。
网络虚假事件传播的理论解释和现实逻辑——基于热点事件“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的舆情分析
林寒
2016, (5): 151-157.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21
摘要:
基于微舆情系统,设置30种监测关键词组,抓取273 582条相关信息,其中新浪微博有214 207条,对网络热点“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做舆情分析。该事件的舆情主要集中于2016年2月7日到2016年2月15日,非敏感舆情占83.64%,北京舆情热度最高,广州其次,上海排第三,江西舆情热度不高。该事件因炒作者的议程设置、大众的从众心理、网友共鸣的标签等而成为热点。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与代际差距造成了阶层的差距,地区优势超越了城乡优势和代际优势。虚假事件背后有真实的现实,在治理网络环境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和创新现实社会治理。
1949-1966:文化领导权之争中的蔡仪美学思想
董宏
2016, (5): 158-164.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22
摘要:
新中国建立初期,蔡仪的美学思想在强化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历史氛围中受到吕荧的批评:蔡仪的美学体系是在唯物论的前提下发展了唯心论的美学理论。蔡仪在此后批判胡适、胡风的运动中,向毛泽东文艺思想靠拢,在运用意识形态话语的同时从所谓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胡适、胡风的唯心主义理论,初步扭转了理论困局。美学大讨论中,蔡仪一方面批评自己美学思想的形式主义、唯心主义倾向,另一方面却在坚持美的物性客观说、客观形象说和美的种类说等自己的基本美学理论的基础上批判他人美学思想为唯心主义,使其成为当代中国美学流派之一家。在《文学概论》的编撰中,蔡仪与周扬在美学观、艺术观上高度一致,并在周扬的左右下进一步疏离文艺的上层建筑性质,将具有浓厚形式主义色彩的形象客观性的美学思想借助《文学概论》成为中国当代美学之主流。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国高校网络舆情研究之探析
江莹, 赵仁铃, 孙宁, 范利群
2016, (5): 165-168.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23
摘要:
以CNKI数据库中2007-2016年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文献为对象,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应用软件,对近几年国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明确该研究领域年学术成果产出量发展趋势、核心作者、核心期刊分布等情况,并研究热点关键词、主题词时区视图的展示。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3个发展阶段以及2013-2016年间的热点问题聚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