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城市化路径、速度偏差与能耗效应——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视角

王子敏,潘丹丹

downloadPDF
王子敏, 潘丹丹. 城市化路径、速度偏差与能耗效应——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视角[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 24-3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4
引用本文: 王子敏, 潘丹丹. 城市化路径、速度偏差与能耗效应——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视角[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 24-3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4
WANG Zimin, PAN Dandan. Urbanization, Speed Differenc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Lan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6, (5): 24-3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4
Citation: WANG Zimin, PAN Dandan. Urbanization, Speed Differenc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Lan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6, (5): 24-3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4

城市化路径、速度偏差与能耗效应——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视角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4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城市化的能耗效应研究——基于空间关联的视角”(12YJC790198);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资助

Urbanization, Speed Differenc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Lan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Perspective

  • 摘要:基于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从中国的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路径,以及上述两种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偏差的角度,分析城市化进程的能耗效应。研究发现,在5%水平下,土地城市化整体上能够显著增加能耗,而人口城市化整体上则没有显著性的影响,同时土地城市化相对于人口城市化的过快推进也能显著推动能耗的上升。相对于人口城市化而言,土地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能耗增加的主导力量,土地城市化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到能耗,而人口城市化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影响到能耗。认为,应当优化人口城市化的空间布局,提升土地城市化效率,推动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协同以及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 [1] NAROLL R S,VON BERTALANFFY L. The principle of allometry in biolog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J]. General Systems Yearbook,1956,1(Part II):76-89.
    [2] BECKMANN M J. City hierarch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ity size[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58,6(3):243-248.
    [3] 赵岑,冯长春.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与城市用地相互关系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0(10):113-118.
    [4] 黄洁,吝涛,张国钦,等. 中国三大城市群城市化动态特征对比[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7):37-44.
    [5] 叶裕民,陈蛟. 城市增长管理与集约更新潜力:人地关系的视角[J]. 城市发展研究,2015(10):22-29.
    [6]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张平,刘霞辉. 城市化、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2011(11):4-20.
    [7] 范剑勇,莫家伟. 城市化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兼论城市化的方向选择[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5-73.
    [8] 陶然,陆曦,苏福兵,等. 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J]. 经济研究,2009(7):21-33.
    [9] 程开明. 城市紧凑度影响能源消耗的理论机制及实证分析[J]. 经济地理,2011(7):1107-1112.
    [10] 曹孜,陈洪波. 城市化和能源消费的门槛效应分析与预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1):59-68.
    [11] 范进. 城市密度对城市能源消耗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中国经济问题,2011(6):16-22.
    [12] 林伯强,刘希颖. 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J]. 经济研究,2010(8):66-78.
    [13] 许冬兰,李琰. 山东省城市化和能源消耗的关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1):19-24.
    [14] POUMANYVONG P,KANEKO S,DHAKAL S.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on national transport and road energy use:evidence from low,middle and high income countries[J]. Energy Policy,2012,46:268-277.
    [15] 王子敏,范从来. 基于倒N形库兹涅茨曲线的城市化能耗拐点研究[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5-16.
    [16] 林美顺. 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减排:经济成本与减排策略[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3):59-77.
    [17] 杜官印. 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影响关系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10(5):32-36.
    [18] 李斌,李拓. 环境规制、土地财政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式分权的博弈分析与实证检验[J]. 财经论丛,2015(1):99-106.
    [19] ASIF M,SHARMA R B,ADOW A H 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urbanization,energy consumption,and CO2emission in GCC countries:a panel data analysis[J]. Asian Social Science,2015,11(21):270.
    [20] LARSON W,YEZER A. The energy implications of city size and density[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15,90:35-49.
    [21] GUDIPUDI R,FLUSCHNIK T,ROS A G C,et al. City density and CO2efficiency[J]. Energy Policy,2016,91:352-361.
    [22] CHEN H,JIA B,LAU S. Sustainable urban form for Chinese compact cities:challenges of a rapid urbanized economy[J]. Habitat International,2008,32(1):28-40.
    [23] LEE S,LEE B. The influence of urban form on GHG emissions in the U.S. household sector[J]. Energy Policy,2014,68:534-549.
    [24] FERREIRA J,BARATA E,RAMOS P N,et al. Economic,social,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inter-municipality commuting:the case of portugal[J]. Energy Policy,2014,66:411-418.
    [25] 李春发,谭洪玲,王澜颖,等. 天津市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2(4):490-494.
    [26] ELHORST J P. Applied spatial econometrics:raising the bar[J]. Spatial Economic Analysis. 2010(5):9-28.
    [27] 王小鲁. 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 经济研究,2010(10):20-32.
    [28] 吕萍,周滔,张正峰,等. 土地城市化及其度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中国土地科学,2008(8):24-28.
    [29] 李子联. 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之谜——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解释[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1):94-101.
    [30] 谭术魁,宋海朋. 中国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匹配状况[J]. 城市问题,2013(11):2-6.
    [31] 郭施宏,王富喜,高明. 山东半岛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 经济地理,2014(3):72-78.
    [32] 李明月,胡竹枝. 广东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速率比对[J]. 城市问题. 2012(4):33-36.
    [33] 彭水军,张文城,孙传旺. 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研究,2015(1):168-182.
    [34] 鲁万波,仇婷婷,杜磊. 中国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研究,2013(4):106-118.
    [35] 胡秋阳. 回弹效应与能源效率政策的重点产业选择[J]. 经济研究,2014(2):128-140.
    [36]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 经济研究,2004(10):35-44.
    [37] 吴利学. 中国能源效率波动:理论解释、数值模拟及政策含义[J]. 经济研究,2009(5):130-142.
    [38] LESAGE J,PACE R K. Introduction to spatial econometrics[M]. Boca Raton,Florida:CRC Press,2009.
  • [1] 夏银平, 刘伟.城市空间的改造、生产到正义侵蚀(巴黎1850—1890).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3): 181-18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4292
    [2] 纪玉俊, 王芳.产业集聚、空间溢出与城市能源效率.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6): 13-2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4401
    [3] 王俊龙, 郭贯成.长江经济带城市化发展水平时空差异.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5): 66-74, 10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5152
    [4] 何情, 张腾, 杨立华.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中国北方五地荒漠化防治案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5): 68-7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945
    [5] 王琰, 王庆明.城市治理与绿地空间——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使用方式的转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5): 76-8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152
    [6] 王雨飞, 沈立, 王光辉.要素禀赋、资源约束与中国工业企业空间分布——以高速铁路开通为视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 65-7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1024
    [7] 许秀川, 梁义娟, 王志章.城镇化偏差与城乡收入差距非线性均衡及调控.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 109-11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1418
    [8] 宋祺佼, 吕斌.城市低碳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研究——以中国低碳试点城市为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2): 20-27.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203
    [9] 薛运强, 关宏志, 武平.民间资本介入城市公交的能耗和排放效果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 44-5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2562
    [10] 申俊, 孙涵, 成金华.中国城镇居民能源消费及其影响因素.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 45-5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107
    [11] 岳婷, 龙如银.中国省域生活能源碳排放空间计量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 40-46.
    [12] 赵晓丽, 胡雅楠.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影响CO2排放的政策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5-11,18.
    [13] 许冬兰, 李琰.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 74-79,88.
    [14] 赵秀梅.土地空间征收补偿问题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 100-106.
    [15] 常亮, 贾金荣.乡村运动:城市功能的延续——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内在关系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54-58.
    [16] 王雪青, 邴兴国, 李海丽.模糊约束条件下的城市土地储备决策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67-70.
    [17] 李仙娥.城市文化在西部地区城市化道路选择中的作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 57-58.
    [18] 张巍.由广东和上海看城市化对人口控制的关键作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6): 49-52.
    [19] 刘伟德.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城乡就业率影响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 41-44.
    [20] 杨雨.城市化与西部开发.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3): 18-2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663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734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6-03-08
  • 刊出日期:2016-09-28

城市化路径、速度偏差与能耗效应——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视角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4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城市化的能耗效应研究——基于空间关联的视角”(12YJC790198);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资助

摘要:基于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从中国的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路径,以及上述两种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偏差的角度,分析城市化进程的能耗效应。研究发现,在5%水平下,土地城市化整体上能够显著增加能耗,而人口城市化整体上则没有显著性的影响,同时土地城市化相对于人口城市化的过快推进也能显著推动能耗的上升。相对于人口城市化而言,土地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能耗增加的主导力量,土地城市化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到能耗,而人口城市化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影响到能耗。认为,应当优化人口城市化的空间布局,提升土地城市化效率,推动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协同以及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English Abstract

王子敏, 潘丹丹. 城市化路径、速度偏差与能耗效应——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视角[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 24-3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4
引用本文: 王子敏, 潘丹丹. 城市化路径、速度偏差与能耗效应——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视角[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 24-3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4
WANG Zimin, PAN Dandan. Urbanization, Speed Differenc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Lan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6, (5): 24-3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4
Citation: WANG Zimin, PAN Dandan. Urbanization, Speed Differenc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Lan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6, (5): 24-3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04
参考文献 (3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