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宪法对人的分类——基于中国17部宪法文本的分析

万艺

downloadPDF
万艺. 宪法对人的分类——基于中国17部宪法文本的分析[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 136-144.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558
引用本文: 万艺. 宪法对人的分类——基于中国17部宪法文本的分析[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 136-14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558
WAN Yi. Classification of People by the Constitution: -An Analysis based on 17 Chinese Constitution Text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1): 136-144.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558
Citation: WAN Yi. Classification of People by the Constitution: -An Analysis based on 17 Chinese Constitution Texts[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1): 136-14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558

宪法对人的分类——基于中国17部宪法文本的分析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558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D921;DF2

Classification of People by the Constitution: -An Analysis based on 17 Chinese Constitution Texts

  • 摘要:自清末仿行立宪以来,宪法在中国的发展已历时百年之久,先后共有17部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相继面世。通过对全部宪法文本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抽取出中国宪法对人所作的三大分类即政治分类、法律分类和特殊分类。这三大分类虽然在中国宪法之中都有,但其地位并不相同。并且三大分类下的各项子类之间亦经历了先后不同的出场顺序,从"君上-臣民"到"人民-敌人"、从"国民-非国民"到"公民-非公民"、从"生理因素"到"民族因素"再到"职业及风险因素",各项子类间的接续展开体现出历史清晰的逻辑维度。那就是此三大分类方式所蕴含的"内部迭代更替、外部重点转移"的演变规律及其背后所体现的"政治法-法律法-福利法"的宪法理念乃至"不平等-形式平等-实质平等"的法理念的深刻变迁。
  • [1] 龚祥瑞. 比较宪法与行政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8.
    [2] 张晋藩. 中国宪法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27.
    [3] 张千帆. 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101.
    [4] 谢鹏程. 公民的基本权利[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
    [5] 董和平. 中国宪法学[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73.
    [6] 馨元. 公民概念在我国的发展[J]. 法学,2004(6):23-32.
    [7] 周叶中,江国华. 从工具选择到价值认同——民国立宪评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68.
    [8] 魏新柏. 孙中山著作选编(下)[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824.
    [9] 喻中. 变迁与比较:宪法文本描绘的人[J]. 法商研究,2009(5):37-48.
    [10] 夏新华. 近代中国宪法与宪政研究[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307.
    [11] 罗尔斯. 正义论(修订版)[M]. 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5.
  • [1] 王晓楠.阶层认同、环境价值观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机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 57-6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592
    [2] 任小静, 屈小娥, 张蕾蕾.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空间演变的影响.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 1-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3863
    [3] 于东山.跨界公共物品的分类治理模式.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 87-9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8.1250
    [4] 方巍巍.试论胡适社会观念演变的思想根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4): 150-15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7.0843
    [5] 蔡海亚, 徐盈之, 双家鹏.区域碳锁定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机理.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6): 23-31.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603
    [6] 周学峰.解读美国电子监控制度的演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6): 110-118.
    [7] 胡敏.应急动态联盟利益相关者分类与状态转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6): 85-88.
    [8] 林小爱, 计华.奥林匹克运动会特许商品知识产权的特殊性.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103-108.
    [9] 丁斌, 王鹏.基于聚类分析的应急物资储备分类方法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10-13.
    [10] 王亦非, 殷晓伟, 李鹏.浅谈柱础艺术设计的演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6): 106-108.
    [11] 左世泽.罪刑法定原则的产生与演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26-28.
    [12] 王薇.清代通惠河物质景观的演变初探.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 41-45.
    [13] 孔祥宇.徐志摩政治思想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84-87.
    [14] 左世泽.防卫限度的历史演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 25-27.
    [15] 马金平, 张洪波.国防工业的特殊性及其对改革的启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21-24.
    [16] 刘新军.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演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79-81.
    [17] 王金凤.一种基于特征聚合理论和LSI的文本分类新方法.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92-94.
    [18] 徐磊.技术创新的演变与工科教育发展.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 74-77.
    [19] 董艳玲.网络经济的分类:显性的、半显性的和隐性的.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65-67.
    [20] 姜丽蓉.形容词作后置定语的特殊性.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4): 95-9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490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320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8-01-11
  • 刊出日期:2019-01-10

宪法对人的分类——基于中国17部宪法文本的分析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558
  • 中图分类号:D921;DF2

摘要:自清末仿行立宪以来,宪法在中国的发展已历时百年之久,先后共有17部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相继面世。通过对全部宪法文本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抽取出中国宪法对人所作的三大分类即政治分类、法律分类和特殊分类。这三大分类虽然在中国宪法之中都有,但其地位并不相同。并且三大分类下的各项子类之间亦经历了先后不同的出场顺序,从"君上-臣民"到"人民-敌人"、从"国民-非国民"到"公民-非公民"、从"生理因素"到"民族因素"再到"职业及风险因素",各项子类间的接续展开体现出历史清晰的逻辑维度。那就是此三大分类方式所蕴含的"内部迭代更替、外部重点转移"的演变规律及其背后所体现的"政治法-法律法-福利法"的宪法理念乃至"不平等-形式平等-实质平等"的法理念的深刻变迁。

English Abstract

万艺. 宪法对人的分类——基于中国17部宪法文本的分析[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 136-144.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558
引用本文: 万艺. 宪法对人的分类——基于中国17部宪法文本的分析[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 136-14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558
WAN Yi. Classification of People by the Constitution: -An Analysis based on 17 Chinese Constitution Text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1): 136-144.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558
Citation: WAN Yi. Classification of People by the Constitution: -An Analysis based on 17 Chinese Constitution Texts[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1): 136-14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558
参考文献 (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