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工程实践之“是”与“应当”的统一——对工程伦理研究的自然主义方法的反思

何菁,董群

downloadPDF
何菁, 董群. 工程实践之“是”与“应当”的统一——对工程伦理研究的自然主义方法的反思[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3): 166-17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085
引用本文: 何菁, 董群. 工程实践之“是”与“应当”的统一——对工程伦理研究的自然主义方法的反思[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3): 166-17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085
HE Jing, DONG Qun. The Identity of “to Be” and “Ought to B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Rethink and Surpassing about a Naturalism Approach of Engineering Ethics Research[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3): 166-17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085
Citation: HE Jing, DONG Qun. The Identity of “to Be” and “Ought to B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Rethink and Surpassing about a Naturalism Approach of Engineering Ethics Research[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3): 166-17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085

工程实践之“是”与“应当”的统一——对工程伦理研究的自然主义方法的反思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085
基金项目:

中国工程院2019年咨询研究项目“面向智能制造的农林院校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重构”(2019-XY-05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工程实践的伦理形态学研究”(15ZDB015);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高教重点资助项目““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B-a/2016/01/0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何菁(1976-),女,哲学博士,副研究员,E-mail:hejingloveyou@126.com

  • 中图分类号:B82-057

The Identity of “to Be” and “Ought to B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Rethink and Surpassing about a Naturalism Approach of Engineering Ethics Research

  • 摘要:自然主义方法预设工程实践之“是”与“应当”的同一,这一理论思想对西方各工程社团职业伦理章程的制定、实施、评估、修订产生了重要影响。自然主义方法忽视“我”“你”“它”之间关系的生成性与复杂性,继而忽略“我”与自身、“我—你”“我—它”之间丰富而深刻的价值关联,从而导致自然主义方法在真实的工程实践情境中造成“是”与“应当”的断裂。场景叙事研究方法直面工程生活实践本身,一方面从哲学上预演了“做得好”和“活得好”在工程—人—自然—社会存在中结合的可能;另一方面,又通过“我”与“脸”的相遇表达出“我”伦理性存在的意义,同时又以时间为向度确证“好的生活”是“我”同“你”“它”一起的生活。通过构造“我”朝向工程生活的现实践履“应当”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诉求,进而认识、理解、接纳“我”“你”“它”在工程—人—自然—社会中多元复杂的价值关联,场景叙事研究方法打通了传统工程伦理研究中“方法的断裂”。
  • [1]
    [2] 马丁.我和你[M].陈维钢,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20-27.
    [3] KRISTIN S. Eth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M]. Lanham:Rowman&Lititlefield Publishers,1994:155-156.
    [4] 查尔斯,普里查德,雷宾斯.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M].丛杭青,沈琪,译.北京:bob手机在线登陆出版社,2006.
    [5] 迈克,罗兰.工程伦理学[M].李世新,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1.
    [6] CHARELES E. The good engineer:giving virtue its due in engineering ethics[J].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2008(14):153-164.
    [7]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55.
    [8] 卢风.自然的主体性和人的主体性[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9(2):16-23.
    [9] 约翰.伦理学:发明对与错[M].丁三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72.
    [10] 高兆明.伦理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7.
    [11] 徐向东.美德伦理与道德要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59.
    [12] 希拉里·普特南.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崩溃[M].应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3.
    [13] 莫伟民,姜宇辉,王礼平.二十世纪法国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04.
    [14] 埃马纽埃尔·列维纳斯.从存在到存在者[M].吴蕙仪,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17.
    [15] EMMANUEL L. Otherwise than being[M]. Pittsburgh:Dudesque University Press,1981:185.
    [16] 何菁,董群.场景叙事:工程伦理研究的新视角[J].哲学动态,2012(12):43-48.
    [17]
    [18] 凯文杰·范胡泽.保罗·利科.哲学中的圣经叙事——诠释学与神学研究[M].杨慧,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16,122.
    [19] EMMANUEL L. Totality and infinity[M]. Pittsburgh:Dudesque University Press,1969:219.
    [20] 蒙甘.从文本到行动[M].刘自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1.
    [21] PAUL R. Le conflit des interprétations[M]. Paris:Ditions Du Seuil,1969:16.
    [22] PAUL R. Oneself as another[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330.
  • [1] 赵文宇, 曾振宇.孝是仁之“生意发端处”——王阳明仁孝关系思想探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145-149,16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222
    [2] 万晓飞.自然状态是事实还是假设?——以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为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 157-16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121
    [3] 赵凯.区域完全自然资源丰裕度及其测算方法.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 30-36.
    [4] 何菁.工程伦理“应当”的道德哲学依据.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 156-160.
    [5] 张伟.影像时代的“语—图”叙事及其审美指向.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 146-150,160.
    [6] 张亮.我们应当提供什么样的哲学通识教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 154-157.
    [7] 熊芳沁.我是人间惆怅客——纳兰性德词中的情感探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 140-143.
    [8] 李世新.工程伦理中的若干诚实问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 132-136.
    [9] 吴绍艳, 刘晓峰.工程项目纠纷解决方法进化博弈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70-73.
    [10] 李世新.工程伦理学研究的范式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 101-104.
    [11] 曹琳剑, 王雪青, 刘炳胜, 杨玉.基于灰色局势法改进的建筑工程投标决策方法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68-72.
    [12] 崔建霞, 孙利, 张峰.教学方法的多向度变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新教材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102-105.
    [13] 李世新.工程伦理意识淡漠的原因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6): 93-97.
    [14] 王焱, 陈中文.道家文本四大意象中的自然主义美学蕴涵.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6): 59-61.
    [15] 刘绍春.工程伦理教育与理工科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39-41.
    [16] 杨亚非.我国检察机关是合格的法律监督主体.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22-25.
    [17] 李学谦, 屈萍.篇章结构中的自然主义描写与比喻夸张的运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 20-21.
    [18] 肖娅曼.汉语“是”的形而上学之谜——“是”为什么发展为判断词?.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4): 22-26.
    [19] 郑焱.仁心教育是大学德育之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3): 87-88.
    [20] 李健, 王奋.结构失衡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 57-6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1880
  • HTML全文浏览量:0
  • PDF下载量:1985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9-12-08
  • 刊出日期:2020-07-09

工程实践之“是”与“应当”的统一——对工程伦理研究的自然主义方法的反思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085
    基金项目:

    中国工程院2019年咨询研究项目“面向智能制造的农林院校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重构”(2019-XY-05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工程实践的伦理形态学研究”(15ZDB015);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高教重点资助项目““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B-a/2016/01/03)

    作者简介:

    何菁(1976-),女,哲学博士,副研究员,E-mail:hejingloveyou@126.com

  • 中图分类号:B82-057

摘要:自然主义方法预设工程实践之“是”与“应当”的同一,这一理论思想对西方各工程社团职业伦理章程的制定、实施、评估、修订产生了重要影响。自然主义方法忽视“我”“你”“它”之间关系的生成性与复杂性,继而忽略“我”与自身、“我—你”“我—它”之间丰富而深刻的价值关联,从而导致自然主义方法在真实的工程实践情境中造成“是”与“应当”的断裂。场景叙事研究方法直面工程生活实践本身,一方面从哲学上预演了“做得好”和“活得好”在工程—人—自然—社会存在中结合的可能;另一方面,又通过“我”与“脸”的相遇表达出“我”伦理性存在的意义,同时又以时间为向度确证“好的生活”是“我”同“你”“它”一起的生活。通过构造“我”朝向工程生活的现实践履“应当”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诉求,进而认识、理解、接纳“我”“你”“它”在工程—人—自然—社会中多元复杂的价值关联,场景叙事研究方法打通了传统工程伦理研究中“方法的断裂”。

English Abstract

何菁, 董群. 工程实践之“是”与“应当”的统一——对工程伦理研究的自然主义方法的反思[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3): 166-17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085
引用本文: 何菁, 董群. 工程实践之“是”与“应当”的统一——对工程伦理研究的自然主义方法的反思[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3): 166-17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085
HE Jing, DONG Qun. The Identity of “to Be” and “Ought to B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Rethink and Surpassing about a Naturalism Approach of Engineering Ethics Research[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3): 166-17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085
Citation: HE Jing, DONG Qun. The Identity of “to Be” and “Ought to B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Rethink and Surpassing about a Naturalism Approach of Engineering Ethics Research[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3): 166-17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085
参考文献 (2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