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商业空间的审美发展向度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某种呈现

季欣

downloadPDF
季欣. 商业空间的审美发展向度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某种呈现[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 148-152.
引用本文: 季欣. 商业空间的审美发展向度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某种呈现[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 148-152.
JI Xin. Studies on the Aestheticization in Shopping Space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0, (5): 148-152.
Citation: JI Xin. Studies on the Aestheticization in Shopping Spaces[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0, (5): 148-152.

商业空间的审美发展向度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某种呈现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城市公共艺术研究”(08SJD7600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我国企业艺术创意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09YJA760002)

Studies on the Aestheticization in Shopping Spaces

  • 摘要: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剧,经济活动的审美化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商业空间的审美化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当代商业空间的发展开始具有普遍的审美发展向度:美学在商品陈列、空间氛围营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商业空间的主题化趋势日益明显;主题化的商业空间缔造了“空间意象”;同时,商业空间成为基于符码体系的消费“场域”,它以特有的空间设计、隐喻,实现阶级分野,区隔社会阶层、审美品位及生活方式。
  • [1] Wolfgang Welsch. Aestheticization process: phenomena, distinction and prospect[J]. Theory , Culture and Society, 1996,13(1):1-24.
    [2] 季欣.关于建立审美经济学的设想[J]. 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09. [3] 凌继、,季欣. 审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J]. 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39. [4] 周小仪. 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32.
    [3] 沙朗·佐京. 谁的文化?谁的城市?[C]//包亚明. 后大都市与文化研究.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07. [6] 艾伦·布里曼. 迪斯尼风暴[M]. 乔江涛,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4] 泰伦斯·霍克斯. 隐喻[M]. 穆南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0:1.
    [5] 所罗门. 消费者行为[M]. 张莹, 傅强,等,译.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46-247. [9] Arnold Berleant, Allen Carlson. The aesthetics of human environment[M]. Published by Broadview Press, 2007:127.
    [6] K Lynch. The image of the city[M].Cambridge Technology Press, 1960:4.
    [7] 黄晋凯,张秉真. 象征主义·意象派[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46.
    [8] 巴赫金. 巴赫金文论选[M]. 佟景韩,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06. [13] 杰姆逊. 后现代主义与消费文化[C]//周小仪. 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47.
    [9] 齐美尔. 时尚的哲学[M]. 费勇,等,译.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187.
    [10] Keith Tester. The inhuman condition[M]. Published by Taylor & Francis, 1995:61.
    [11] 原广司. 空间-机能から样相へ:均质空间论[M]. 东京:岩波书店,1987.
    [12] Michael Dear. The Postmodern Urban Condition[M]. Blackwell, 2000:47.
    [13] 杰姆逊. 后现代主义,或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C]//朱立元. 20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4卷).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56.
    [14] Daniel Miller, Peter Jackson, Nigel Thrift, Beverley Holbrook,Michael Rowlands. Shopping, place, and identity[M]. Published by Routledge, 1998:136.
    [15] 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 存在·空间·建筑[M]. 尹培桐,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16] 布尔迪厄. 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引言[C]//朱国华,译. 陶东风, 金元浦,高丙中,主编. 文化研究(第4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10.
    [17] Don Mitchell, Contributor Don Mitchell. Cultural geograph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M]. Published by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0:129.
    [18] 列斐伏尔. 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C]//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47.
  • [1] 裴萱.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学热”的话语转型与历史反思.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4): 155-163.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423
    [2] 董宏.1949-1966:文化领导权之争中的蔡仪美学思想.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 158-16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522
    [3] 张伟.影像时代的“语—图”叙事及其审美指向.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 146-150,160.
    [4] 李寿平.外层空间的商业化利用及中国的对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99-106.
    [5] 裴萱.中国现代美学的话语空间与方法论转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6): 135-144.
    [6] 王国语.外空活动商业化背景下空间法中的国籍联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6): 86-90,96.
    [7] 朱媛.中国岩画线条的审美特征.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 128-131.
    [8] 王宏伟.敦煌唐代飞天帔帛造型审美分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102-104.
    [9] 周远全.从“知识考古”到“美学解救”——论现代“人”的福柯式解构.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35-40.
    [10] 乔东义, 常清.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美学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88-91.
    [11] 罗涛.南朝陵墓石刻的美学特质及其保护理念.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6-10.
    [12] 黄映恺.书法审美规范略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19-21.
    [13] 张公善.深情呼唤生活诗学——试论生活存在作为美学的一种新本体.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102-106.
    [14] 何世剑, 袁九生.唐宋时期古典美学“丽”范畴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91-95.
    [15] 王焱, 陈中文.道家文本四大意象中的自然主义美学蕴涵.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6): 59-61.
    [16] 胡友峰.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现代转向.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 83-85.
    [17] 彭文祥.电视纪录片美学三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6): 14-17.
    [18] 王贵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6): 86-90.
    [19] 何国平.新闻传播的接受之维——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参照.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6): 8-11.
    [20] 袁涛.数字化与设计美学——谈设计美学的量化教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 87-8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1047
  • HTML全文浏览量:3
  • PDF下载量:266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0-04-12

商业空间的审美发展向度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某种呈现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城市公共艺术研究”(08SJD7600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我国企业艺术创意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09YJA760002)

摘要: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剧,经济活动的审美化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商业空间的审美化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当代商业空间的发展开始具有普遍的审美发展向度:美学在商品陈列、空间氛围营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商业空间的主题化趋势日益明显;主题化的商业空间缔造了“空间意象”;同时,商业空间成为基于符码体系的消费“场域”,它以特有的空间设计、隐喻,实现阶级分野,区隔社会阶层、审美品位及生活方式。

English Abstract

季欣. 商业空间的审美发展向度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某种呈现[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 148-152.
引用本文: 季欣. 商业空间的审美发展向度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某种呈现[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 148-152.
JI Xin. Studies on the Aestheticization in Shopping Spaces[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0, (5): 148-152.
Citation: JI Xin. Studies on the Aestheticization in Shopping Spaces[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0, (5): 148-152.
参考文献 (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