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父母离婚后子女与父或母共同生活的确定——以民法典编纂为背景审视《婚姻法》第36条

夏江皓

downloadPDF
夏江皓. 父母离婚后子女与父或母共同生活的确定——以民法典编纂为背景审视《婚姻法》第36条[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4): 116-12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980
引用本文: 夏江皓. 父母离婚后子女与父或母共同生活的确定——以民法典编纂为背景审视《婚姻法》第36条[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4): 116-12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980
XIA Jianghao. Determining with Whom the Child Should Live after Parents Divorce—Examining Article 36 of Marriage Law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ivil Cod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4): 116-12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980
Citation: XIA Jianghao. Determining with Whom the Child Should Live after Parents Divorce—Examining Article 36 of Marriage Law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ivil Cod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4): 116-12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980

父母离婚后子女与父或母共同生活的确定——以民法典编纂为背景审视《婚姻法》第36条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980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体系视角下婚姻家庭关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18CFX075);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806010197);北京大学靖江青年法律领袖项目(201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夏江皓(1991-),女,博士研究生,E-mail:pkuxjh0717@163.com

  • 中图分类号:DF551;DF529

Determining with Whom the Child Should Live after Parents Divorce—Examining Article 36 of Marriage Law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ivil Code

  • 摘要:《婚姻法》第36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对父母离婚后子女与父或母共同生活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在司法实践中导致了一定的问题。中国婚姻家庭法中应当明确规定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同时将子女本位的立法思想渗透到亲子关系的各项制度中。结合儿童最佳利益原则的细化标准与中国现有经验,确定离婚后子女与何方共同生活时,应当根据个案事实综合考量各项相关因素。相关法律术语应当由“抚养”改为“共同生活”。基于此,在立法论层面,中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编纂时应当对现行法律规范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正和完善。
  • [1] 夏江皓. 父母离婚后儿童最佳利益原则的适用:比较法的视角[J]. 法律、政策和家庭国际杂志,2019(35):1-11.
    [2] 王雪梅. 儿童保护的"最大利益原则"研究(上)[J]. 环球法律评论,2002(4):493-498.
    [3] 王雪梅. 儿童保护的"最大利益原则"研究(下)[J]. 环球法律评论,2003(1):108-119.
    [4] 王葆莳. 儿童最大利益原"在德国家庭法中的实现[J]. 德国研究,2013(4):36-51.
    [5] 杨大文,龙翼飞,夏吟兰. 婚姻家庭法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6] 余延满. 亲属法原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7] 张伟. 论儿童最佳利益原则——以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保护为视角[J]. 当代法学,2008(6):117-121.
    [8] 夏吟兰. 比较法视野下的"父母责任"[J]. 北方法学,2016(1):25-34.
    [9] 孙若军. 父母离婚后的子女监护问题研究[J]. 法学家,2005(6):73-39.
    [10] 王丽萍. 美国离婚后的子女监护制度及其启示[J]. 法学论坛,2008(2):30-37.
    [11] 夏吟兰,薛宁兰. 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编立法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2] 林晶. 论儿童最大利益原则适用的误区[J]. 甘肃社会科学. 2011(3):121-124.
    [13] 陈甦. 民法总则评注(上册)[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
    [14] 李适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释义[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
    [15] 王丽萍. 亲子法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6] 马忆南. 婚姻家庭继承法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7] 陈苇. 婚姻家庭继承法学[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
    [18] KATE S. Family law[M]. Wales:Macmillan Publishers Ltd,2004.
    [19] DAVID A. Children:rights and childhood[M]. London:Routledge,1993.
    [20] JOHN E. The interests of the child and the? child's wishes:the role of dynamic self-determination[J]. Int'l J.L. & Fam,1994(8):42-61.
    [21] JONATHAN H. Family law[M]. London:Person Education Ltd,2004.
    [22] 牛荣华,蔡晓红. 家庭中的心理健康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3] 罗斯·埃什尔曼,理查德·布拉克罗夫特. 心理学:关于家庭[M]. 徐晶星,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4] SANTROCK,WARSHAK. Father custod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boys and girls[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1979(35):112-125.
    [25] 理查德A波斯纳. 正义司法的经济学[M]. 苏力,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26] HELEN R. The Paramountcy Principle:Consensus or Construct?[J]. Current Legal Problems. 1996(1):267-304.
    [27] 冉启玉. 英美法"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及其启示-以离婚后子女监护为视角[J]. 河北法学,2009(9):173-178.
    [28] 威廉A科萨罗. 童年社会学[M]. 张蓝予,译.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
    [29] FRANK F F. Divided families:what happens to children when parents part[M].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1.
    [30] 帕特里克·帕金森. 永远的父母:家庭法中亲子关系的持续性[M]. 冉启玉,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31] JOANNA B R.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child custody evaluations:mental health and legal perspective[M]. New York: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LLC,2008.
    [32] 崔建远. 民法总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 [1] 张荣刚, 尉钏.《民法典》之数字经济治理效能论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2): 95-104.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0272
    [2] 马永霞, 葛于壮.从权力本位迈向权利本位.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6): 180-18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1027
    [3] 王轶, 王利明, 吕忠梅, 吴汉东, 张荣刚, 刘守英, 高圣平, 王策, 谢鸿飞, 程啸, 于飞, 李建伟, 刘俊海, 石佳友, 刘承韪, 翟远见, 尹飞, 徐海燕, 刘坤轮, 余钊飞, 陈昶屹.“民法典与社会治理”名家笔谈.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1): 1-11.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0020
    [4] 付梦华.《民法典》评注的技术特征与知识需求.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2): 121-13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4113
    [5] 林珊.何以为“家”:《民法典》视域下家庭成员身份与亲属身份适当分离的逻辑证成.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
    [6] 刘国栋.民法典背景下股权让与担保案件裁判路径的反思与再造.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6): 161-168, 17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3270
    [7] 杨彦龙.高管权力、薪酬操控与债权人利益——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2): 100-10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6576
    [8] 高一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规范构造——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为切入.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4029
    [9] 廖华, 伍敬文.家庭生活用能调查方案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5): 11-1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7436
    [10] 刘全波, 何强林.《编珠》编纂与流传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 183-18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137
    [11] 张炎治, 魏晓平, 冯颖.中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研究综述及展望——基于政府与企业视角.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 46-49.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506
    [12] 胡敏.应急动态联盟利益相关者分类与状态转化.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6): 85-88.
    [13] 李阳, 杨东平.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模型.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 146-149.
    [14] 许健.论国际法之“人类共同利益”原则.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 112-116,131.
    [15] 张秀梅, 杨艳.关联方转移利益与审计意见尧审计独立性的关系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72-76.
    [16] 张秀梅.关联方转移利益与盈余管理、大股东控制力关.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 3-6.
    [17] 刘春萍.行政裁量的界限与公共利益.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6): 14-17.
    [18] 刘年辉.利益博弈与身份呈现——媒介组织作为经济组织的可能性与约束条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6): 10-13.
    [19] 周云, 彭光芒.人际传播中的信息交换与利益实现.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18-21.
    [20] 胡安潮.对我国民法典中应否设定第三类民事主体的思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 44-4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2738
  • HTML全文浏览量:3
  • PDF下载量:4035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8-10-24
  • 刊出日期:2020-07-27

父母离婚后子女与父或母共同生活的确定——以民法典编纂为背景审视《婚姻法》第36条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980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体系视角下婚姻家庭关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18CFX075);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806010197);北京大学靖江青年法律领袖项目(2018)

    作者简介:

    夏江皓(1991-),女,博士研究生,E-mail:pkuxjh0717@163.com

  • 中图分类号:DF551;DF529

摘要:《婚姻法》第36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对父母离婚后子女与父或母共同生活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在司法实践中导致了一定的问题。中国婚姻家庭法中应当明确规定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同时将子女本位的立法思想渗透到亲子关系的各项制度中。结合儿童最佳利益原则的细化标准与中国现有经验,确定离婚后子女与何方共同生活时,应当根据个案事实综合考量各项相关因素。相关法律术语应当由“抚养”改为“共同生活”。基于此,在立法论层面,中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编纂时应当对现行法律规范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正和完善。

English Abstract

夏江皓. 父母离婚后子女与父或母共同生活的确定——以民法典编纂为背景审视《婚姻法》第36条[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4): 116-12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980
引用本文: 夏江皓. 父母离婚后子女与父或母共同生活的确定——以民法典编纂为背景审视《婚姻法》第36条[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4): 116-12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980
XIA Jianghao. Determining with Whom the Child Should Live after Parents Divorce—Examining Article 36 of Marriage Law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ivil Code[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4): 116-125.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980
Citation: XIA Jianghao. Determining with Whom the Child Should Live after Parents Divorce—Examining Article 36 of Marriage Law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ivil Cod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4): 116-12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980
参考文献 (3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