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被告人异议权的知识解构与改革

唐玲

downloadPDF
唐玲.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被告人异议权的知识解构与改革[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4): 165-17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623
引用本文: 唐玲.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被告人异议权的知识解构与改革[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4): 165-17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623
TANG Ling. Knowledge De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Defendant's Right of Dissent in Criminal Trial by Defaul[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4): 165-17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623
Citation: TANG Ling. Knowledge De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Defendant's Right of Dissent in Criminal Trial by Defaul[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4): 165-17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623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被告人异议权的知识解构与改革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623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中国特色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研究”(17ZDA13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唐玲(1989-),女,博士研究生,E-mail:17858405536@163.com

  • 中图分类号:DF73

Knowledge De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Defendant's Right of Dissent in Criminal Trial by Defaul

  • 摘要:2018年《刑事诉讼法》增设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为弥补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之缺陷,赋予被告人异议权的救济机制实为必要。中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被告人异议权,一则立法对被告人异议权的具体规定导致其实际功能无法合理发挥;二则过度绝对化、无限化,被告人无须理由即可提出异议,且能达到足以推翻缺席审判的结果;三则没有明确异议权行使之具体内容,导致司法适用的模糊。这不仅会使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存在的价值令人质疑、冲击中国司法权威,还会有碍党中央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的顺利进行。据此,理应对被告人异议权进行有效限定和司法细化,明确其提起的条件、时间、具体行使方式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从而对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有效适用提供助力。
  • [1]
    [2] 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 推动追逃追赃工作高质量发展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J]. 中国纪检监察,2019(13):20-23.
    [3] 鲍文强. 权利与义务视阈下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理论展开[J]. 法学杂志,2019(8):34-43.
    [4] 卞建林.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功能回归与制度完善[J]. 中国法学,2011(6):23-31.
    [5] 约翰·罗尔斯. 正义论[M]. 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20.
    [6] 魏建文,魏昕.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价值分析[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6):68-71.
    [7] 李昌盛,王彪. "程序公正感受"研究及其启示[J]. 河北法学,2012(3):60-68.
    [8] 彭新林. 腐败犯罪缺席审判制度之构建[J]. 法学,2016(12):58-65.
    [9] 施鹏鹏. 缺席审判程序的进步与局限——以境外追逃追赃为视角[J]. 法学杂志,2019(6):16-24.
    [10] 卞建林,桂梦美. 启动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困境与出路[J]. 法学,2016(4):42-49.
    [11] 孙谦. 司法改革背景下逮捕的若干问题研究[J]. 中国法学,2017(3):22-48.
    [12] 陈瑞华. 看的见的正义[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10-118.
    [13] 甄贞,杨静. 缺席审判程序解读、适用预期及完善建议[J]. 法学杂志,2019(4):115-122.
    [14] 陈瑞华. 刑事审判原理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09-111.
    [15] 唐芳.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域外考察及本土建构[J]. 社会科学家,2007(4):100-102.
    [16] 王艳. 刑事诉讼与法官制度[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496.
    [17] 杨雄. 对外逃贪官的缺席审判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1):112-126.
    [18] 王圣扬,王冠军.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C]//陈光中,陈卫东. 诉讼法理论与实践.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687.
    [19] 万毅.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立法技术三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为中心[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8(3):27-37.
    [20] 岳礼玲,陈瑞华. 刑事程序公正的国际标准与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上)[J]. 政法论坛,1997(3):44-56.
    [21] 罗结珍. 法国刑事诉讼法典[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257-261,308,343.
    [22] 黄风译. 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62.
    [23] 刘权. 目的正当性与比例原则的重构[J]. 中国法学,2014(4):133-150.
    [24] 宋阳. 关于构建中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思考[J]. 河北学刊,2009(1):179-182.
    [25] 徐国栋. 民法基本原则解释[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333.
    [26] 步洋洋. 除魅与重构:"捕诉合一"的辩证思考[J]. 东方法学,2018(6):132-140.
    [27] 张泽涛. 构建中国式的听证审查逮捕程序[J]. 政法论坛,2018(1):18-28.
  • [1] 雷兴虎, 杨琼.《公司法》宜确立公司的生存权与发展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5): 108-115.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0973
    [2] 罗丽, 代海军.中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1): 132-140.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2366
    [3] 徐本鑫.刑事司法中环境修复责任的多元化适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6): 140-148.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019
    [4] 刘宇.TPP知识产权最大化国际保护新发展析论——以著作权若干规则为切入点.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 123-130.
    [5] 周建华.法国民事司法改革论纲.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6): 120-128.
    [6] 陈邦达.论刑事诉讼中亟需关注的司法鉴定问题.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 97-102.
    [7] 李綦通.恢复性司法理念下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92-97.
    [8] 杜娟, 赵鑫.混沌中求索、解构中建构——对塞林格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54-56.
    [9] 马文艳.当代英语解构式言语缩略语研究.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123-125.
    [10] 周远全.从“知识考古”到“美学解救”——论现代“人”的福柯式解构.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35-40.
    [11] 马大宇, 于兆波.司法和谐理念初探.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35-37.
    [12] 翟恒兴, 蔡秀芳.无根能固吗?──解构主义新论.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43-46.
    [13] 王晓怡, 陈君.受教育权及其司法救济.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 33-36.
    [14] 庞华玲.论宪法的司法适用及违宪审查.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26-29.
    [15] 韩君玲.论日本审判制度的特点及其改革.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65-68.
    [16] 陈解, 曾华锋.强制作证的例外——试论在刑事诉讼中设立亲属作证特免权的立法探讨.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62-65.
    [17] 李光福.知识经济、后现代及知识分子断想.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6): 84-86.
    [18] 陈君.刑事沉默权与坦白从宽问题——兼谈沉默权之争.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4): 67-69.
    [19] 赵峰.浅议公司法人财产权——兼论公司法人所有权及其与股权的关系.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 29-32.
    [20] 程宗璋.论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 3-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2583
  • HTML全文浏览量:1
  • PDF下载量:3940
  • 被引次数: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2019-12-31
  • 刊出日期:2020-07-27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被告人异议权的知识解构与改革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623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中国特色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研究”(17ZDA137)

    作者简介:

    唐玲(1989-),女,博士研究生,E-mail:17858405536@163.com

  • 中图分类号:DF73

摘要:2018年《刑事诉讼法》增设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为弥补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之缺陷,赋予被告人异议权的救济机制实为必要。中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被告人异议权,一则立法对被告人异议权的具体规定导致其实际功能无法合理发挥;二则过度绝对化、无限化,被告人无须理由即可提出异议,且能达到足以推翻缺席审判的结果;三则没有明确异议权行使之具体内容,导致司法适用的模糊。这不仅会使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存在的价值令人质疑、冲击中国司法权威,还会有碍党中央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的顺利进行。据此,理应对被告人异议权进行有效限定和司法细化,明确其提起的条件、时间、具体行使方式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从而对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有效适用提供助力。

English Abstract

唐玲.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被告人异议权的知识解构与改革[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4): 165-17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623
引用本文: 唐玲.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被告人异议权的知识解构与改革[J]. bob手机在线登陆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4): 165-17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623
TANG Ling. Knowledge De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Defendant's Right of Dissent in Criminal Trial by Defaul[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4): 165-172.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623
Citation: TANG Ling. Knowledge De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Defendant's Right of Dissent in Criminal Trial by Defaul[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22(4): 165-172.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3623
参考文献 (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