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高校精品期刊Ei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 第1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地热能自平衡加热采油过程数值模拟
王义春, 张建军, 王瑞君, 石惠宁, 丁建东
2005, (1): 1-4.
摘要:
根据华北油田楚32井的实验测试数据,采用热平衡方程、有限差分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采油过程中地热能自平衡加热效果,计算了不同产液量和不同泵挂深度时井口出液温度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用空心抽油杆密封连接而制成的超长重力热管,依靠地热能自平衡加热井筒内流体效果明显,井口出液温度随油井产液量和泵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且基本上呈线性变化.地热能自平衡加热原油的方式适合于产液量大的深井.
射程修正引信弹道辨识算法精度分析
申强, 李世义, 李东光, 廖伟平
2005, (1): 5-8.
摘要:
研究用于射程修正引信的基于弹道上升段速度时间序列的弹道辨识算法精度.分析引起射弹散布的原因,选取初速和射角作为建立随机概率模型的初始参数.根据蒙特卡洛计算机模拟理论和方法,利用初始参数的随机值和弹道方程生成随机弹道作为实际弹道.利用弹道辨识算法对实际弹道进行辨识,比较辨识射程与实际射程得到弹道辨识算法误差.仿真结果表明,弹道辨识算法计算误差不大于0.1%.
液粘测功机系统辨识研究
郝洪涛, 马越
2005, (1): 9-12.
摘要:
为了改进液粘测功机的性能,设计液粘测功机的电液控制系统时希望得到液粘测功机准确的数学模型.利用系统辨识方法研究了液粘测功机系统的动态特性,首先辨识出线性子系统的模型,然后考虑系统的非线性,采用二阶无记忆非线性增益的Hammerstein模型对线性辨识结果进行了校正,得到了液粘测功机系统动态特性的传递函数,并用试验数据加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辨识模型可以较好地表征液粘测功机系统的特性.
柴油机各缸供油量不均匀调节ECU硬件在环仿真研究
王永庭, 张付军, 黄英, 刘波澜, 李长文
2005, (1): 13-17.
摘要:
研究ECU硬件在环柴油机供油量不均匀性控制的仿真问题,基于Matlab/Simulink/RTW及dSPACE系统建立了柴油机供油量不均匀调节ECU硬件在环仿真系统,在Matlab/Simulink中用部分MAP法建立了一个四缸柴油机模型,利用该系统进行了不均匀性油量调节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硬件在环仿真可以方便快捷地对控制系统进行测试,可以通过改变单缸供油量改善柴油机的工作不均匀性.该方法为ECU的测试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承受冲击时汽车座椅结构安全性研究
林逸, 姚为民, 孙丹丹
2005, (1): 18-21.
摘要:
研究在承受冲击时,汽车座椅结构的动态特性对座椅安全性的影响.应用显式有限元方法和PAM-CRASH软件构建了国产某轿车驾驶员座椅骨架总成、座椅头枕骨架及头枕软垫有限元模型,并根据GB11550—1995的有关规定对座椅结构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座椅头枕在承受冲击时,其软垫材料的软硬程度以及座椅靠背刚度对作用在假头型上的加速度有直接影响.
车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叶轮几何参数优化设计和性能分析
张虹, 马朝臣
2005, (1): 22-26.
摘要:
针对车用涡轮增压器,研究了压气机叶轮几何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分析了几何参数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压气机设计系统几何参数的优化策略.通过具体实例计算,对比了不同参数对叶轮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整叶片的进出口角度、进口直径、出口宽度以及正确选择叶片出口叶尖间隙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压气机性能.所建立的叶轮几何参数优化选择方法,可用于车用涡轮增压器离心压气机的几何参数优化和性能预测.
基于神经网络的供油提前角脉谱研究
王军, 冯国胜, 张幽彤
2005, (1): 27-30.
摘要:
根据供油提前角控制精度的要求,确定了BP神经网络结构,选取不同实验数据为训练样本,获取了供油提前角脉谱;引入随机误差合成方法,以模型的计算总误差为指标,讨论了满足控制精度要求的样本数范围和最少样本数,并进行了由最少样本数获取最佳供油提前角实验,验证了具有最佳供油提前角的柴油机,其性能指标最优.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满足供油提前角控制要求,减轻供油提前角实验量.
因果空间和概率论中集合论方法
熊大国
2005, (1): 31-34.
摘要:
建立《概率论自然公理系统》中的第 组和第 组公理.这两组公理把随机世界抽象成既直观又形象的因果空间.在因果空间中随机事件是原因点的集合,原因点的伪出现导致事件的出现.证明概率论中集合论方法是因果空间的产物,从而改变了Kolmogorov公理系统把集合论方法硬性地搬到概率论中的做法.
概率鲁棒镇定控制器的研究
宋春雷, 谢玲
2005, (1): 35-37.
摘要:
将统计学习理论中的经验概率一致收敛特性应用到鲁棒控制中,针对具有实参数不确定性的控制系统,研究了概率鲁棒镇定控制器的设计问题.给出了设计概率鲁棒镇定控制器的前提条件,采用基于经验概率一致收敛特性的随机化算法设计概率鲁棒镇定控制器的具体步骤和方法.研究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在概率意义下采用随机化算法设计概率鲁棒镇定控制器具有设计方法简单、计算量小的优点.计算实例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基于遗传算法的网络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戴忠健, 苏利敏
2005, (1): 38-40.
摘要:
采用遗传算法理论实现了故障规则的自动获取,并利用专家系统实现诊断,提高了系统抑制噪声的能力,同时使系统具备了自学习功能,并对该系统的结构和各模块功能进行了阐述.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和VisualC++6.0程序设计语言开发了一个智能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在校园网环境中进行了实验.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在校园网环境下实现告警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网络状态的监测以及简单故障的诊断等功能.
中国地震减灾网格试验床计算网格平台的构建
陈吉荣, 李凤霞, 战守义
2005, (1): 41-44.
摘要:
研究构建中国地震减灾网格试验床的关键技术.基于OGSA和GT3体系结构,提出了计算网格平台的编程模型,分析了模型的网格Web应用层、网格Web服务器层和网格资源/服务层之间的关系.设计并实现了模型的关键组件,并给出了基于GSI的模型安全解决方案,最终构建了一个计算网格平台,并在平台上实现了云南地区的地震应力触发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平台满足网格计算的需求,并能提高计算效率.
一种基于密度的启发性群体智能聚类算法
陈云飞, 刘玉树, 钱越英, 赵基海
2005, (1): 45-48.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密度的启发性群体智能聚类算法.针对以往群体智能聚类算法中分类错误率较高、算法运行时间较长等不足,提出记忆体方法和基于密度的先行(lookahead)策略.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密度的启发性群体智能聚类算法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聚类结果,其分类错误率和运行时间明显小于其它聚类算法.
基于小脑模型神经网络的对称阀控非对称缸复合控制方法
汪首坤, 王军政, 张宇河
2005, (1): 49-53.
摘要:
针对对称阀控非对称缸系统的不对称性和非线性,为了提高系统控制精度,分析了该系统的工作特性,提出了基于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MAC)的控制策略,设计了CMAC复合控制器;为验证CMAC复合控制器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普通的PID控制器进行比较.实验表明,基于CMAC的复合控制方法无须精确获取系统数学模型和负载状态,适合于对称阀控非对称缸系统的实时控制.
基于UDP的图像传输控制参数的自适应算法
樊红丽, 程颖, 陈军
2005, (1): 54-57.
摘要:
研究了基于UDP的图像传输机制及其控制参数的自适应算法.基于UDP的图像传输机制采用两个独立的异步信道(内容信道和控制信道)完成图像的传输,控制信道通过对传输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合适的控制参数,系统通过控制参数控制内容信道的传输.根据网络时延、丢包率、连续丢包次数等环境参数的变化,系统自动调整图像的压缩算法、数据包大小和数据重发次数等控制参数,使图像的传输速度和传输质量达到理想状态.试验证明,计算得到的控制参数的最优值与实际测量得到的最优值结果非常接近.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用户模型研究
宋丽哲, 牛振东, 宋瀚涛, 余正涛, 师雪霖
2005, (1): 58-62.
摘要:
提出了一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用户模型构架,并对实现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用户模型表示方法,用户模型的建立以及更新算法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基于本体论的空间向量用户模型表示方法,建立了简单的数字图书馆领域本体,以空间向量表示用户模型,以本体概念作为向量的特征项;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和无监督聚类算法相结合提取用户兴趣;在用户模型更新方法上,采用渐进遗忘和滑动窗口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用户兴趣概念的漂移.
基于E-Chunk的问句实例分析系统
骆正华, 樊孝忠, 刘林, 龚永罡
2005, (1): 63-66.
摘要:
分析中文问句的结构特点,研究处理问句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语义块实例分析问句的新方法.采用语义块向量表示问句实例,比较输入问句和问句实例库中问句实例的相似性.在语义块向量结构相似的基础上计算问句的相似度.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准确率和召回率可分别达到82.05%和91.95%,该方法对问句分析系统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和继续深入研究的价值.
里程计组合的捷联惯导系统运动基座对准研究
郭振西, 缪玲娟, 沈军
2005, (1): 67-70.
摘要:
研究利用里程计(DTU)辅助实现惯性导航系统(SINS)运动基座下初始对准.利用分段线性定常系统分析方法,提取了不同运动基座情况下SINS/DTU组合系统的可观测性矩阵;通过计算可观测性矩阵奇异值的大小,定量分析了SINS/DTU组合系统的可观测度;比较了SINS/DTU组合系统和SINS/GPS组合系统的对准机理;并进行了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基于SINS/DTU组合的方法能够实现SINS系统的自主式初始对准;但与SINS/GPS组合系统相比,系统的可观测度稍弱,所需对准时间稍长.
可见光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性能模拟
李相民, 陈静
2005, (1): 71-74.
摘要:
采用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方法(FD-BPM)对氧化型可见光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进行了模拟计算.在计算中,考虑了电流密度分布、自热效应、量子阱内载流子的横向扩散和光场的分布等主要物理过程,并对各种物理过程进行了自洽式计算;得到了氧化型可见光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电流密度分布、温度分布、量子阱内载流子密度的分布,同时计算了阈值电流、光场的横向分布及电流-光功率输出特性.计算结果表明,使用该模型计算出在氧化孔半径为6μm时阈值电流为0.67mA,光输出功率最高可达4.5mW.
电磁感应引信探测原理研究
司怀吉, 崔占忠, 张彦梅
2005, (1): 75-78.
摘要:
建立了弹目交会时的电路模型,提出基于目标涡流互感和有效阻抗机理的电磁引信的探测原理.通过求解目标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下的麦克斯韦方程,导出了目标涡流磁感应探测方程,设计了信号处理电路.实验结果表明,探测器的振荡频率在5.0~6.6kHz时灵敏度较高,铁磁性金属与非铁磁性金属的目标特性有明显区别.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一致,该探测技术不仅能够识别金属目标的属性,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ITO表面处理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电特性的影响
蒋玉蓉, 薛唯, 喻志农
2005, (1): 79-81.
摘要:
分别采用超声波清洗、O2Plasma、UV-ozone方法对ITO的表面进行处理,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了处理后ITO的表面形貌,并用经上述方法处理的ITO制作了结构为ITO/NPB/Alq3/Al的电致发光器件,比较了这些方法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可以改变ITO的表面化学成分及结构,大幅度地提高器件的亮度、寿命和稳定性,尤其是氧离子轰击最为有效.
高分子凝胶法合成纳米铈锆氧化物固溶体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冯长根, 张江山, 王亚军
2005, (1): 82-86.
摘要:
采用改进的高分子凝胶法在较低温度下合成了铈锆氧化物固溶体Ce1-xZrxO2.当0≤x≤0.6时,固溶体为立方相结构;当0.7≤x≤0.9时,固溶体具有四方相结构;当x=1.0时,产物由四方相和单斜相组成.透射电镜分析结果显示,产物的粒径在10~20nm之间;粉末X射线衍射(XRD)实验与计算结果表明,晶胞体积随x的增大呈线性减小;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RD测试结果说明,在0≤x≤0.9,温度为323~1273K的范围时,产物的相结构保持不变.
2,6-二-O-苄基-β-环糊精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合成与色谱性能
罗爱芹, 刘立文, 戴荣继, 郝建薇, 张金专, 方敏
2005, (1): 87-90.
摘要:
为了提高环糊精键合固定相的立体选择性,以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连接臂,合成了2,6-二-O-苄基-β-CD键合硅胶固定相(BCDS);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莫氏(Molisch)试验颜色反应进行了表征;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甲苯和菲为测试溶质,评价了该键合固定相的色谱性能;考察了该固定相对位置异构体的分离效果,硝基苯胺、苯二酚等的位置异构体在新合成的键合固定相上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实验结果说明:通过把β-CD的2-,6-羟基用苄基取代,这种亲水性的变化改变了环糊精键合固定
合金钢的热导率计算
苏铁健, 王富耻, 李树奎, 王鲁
2005, (1): 91-94.
摘要:
基于大量钢的热导率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合金钢的热导率和化学成分的定量关系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用强碳化物和非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总质量分数,Si和C的质量分数作为多元线性回归的自变量是合适的.由于和基体Fe的外层电子结构的显著差异,Si元素对钢的热导率的减小效果远大于过渡族元素;C元素增加钢的热导率是由于C原子的增加使更多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分配到碳化物中,从而减弱了这些元素对基体热导率的影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