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高校精品期刊Ei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7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反应装甲对射流干扰的数值模拟研究
武海军, 陈利, 王江波, 张庆明, 涂兴文
2006, (7): 565-568.
摘要:
基于爆炸式反应装甲与射流之间相互作用存在诸多影响因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反应装甲对射流的干扰问题.建立了反应装甲和聚能装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选取ALE算法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不同角度放置的反应装甲对射流的干扰过程和射流被干扰前后的速度梯度曲线.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反应装甲放置角度的增加,干扰的效果也随之增加.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符合较好.
热轧中板轧制变形规程的优化设计
胡浩平, 伍清河, 费庆, 卢春宁
2006, (7): 569-573.
摘要:
研究热轧中板轧制变形规程的在线优化设计,包括轧制前的预计算以及轧制中的在线修正.在轧制数学模型基础上,将轧制规程优化设计分为负荷分配道次和板形道次.在板形道次,给出其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并利用单纯形算法求解,分析了不同约束集对最优规程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确定了最佳约束集.轧制过程中利用实测数据进行模型自适应及规程在线修正.经若干中板厂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节约轧制时间且板形良好,异板差0.1 mm之内的命中率大于95%,成材率提高0.5%.
高压共轨燃油喷雾PIV测试方法及结果分析
孙柏刚, 张大鹏, 冯旺聪
2006, (7): 574-576.
摘要:
为了更好地研究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喷雾特性,设计了适用于PIV测量的喷雾测试系统,使用美国TSI公司的PIV设备对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在100 MPa喷射压力下的油束进行了测试,获得了喷雾发展的图像,并使用该公司提供的图像处理软件Insight对试验图像进行了分析处理,初步分析得到喷雾场速度场图.
不一致性对动力电池组使用寿命影响的分析
王震坡, 孙逢春, 林程
2006, (7): 577-580.
摘要:
以明确电池不一致性对动力电池组使用寿命的影响为目标,分析了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动力电池不一致性的形成原因.在电池使用寿命试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动力电池组不一致性对使用寿命影响的数学模型,定义了不一致性影响下的电池容量损伤系数.通过理论分析和示范运行证明了提高一致性及电池成组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在电池成组技术、使用维护方面提出了延长电池组使用寿命的动力电池维护措施.
节流阀片弯曲变形与变形系数
周长城, 顾亮, 王丽
2006, (7): 581-584.
摘要:
通过环形弹性节流阀片力学模型,对节流阀片弯曲变形进行了研究.利用边界条件得到了节流阀片弯曲变形曲面的通解.对通解进行恒等变换,得到了阀片弯曲变形系数(Gr),给出了任意位置上阀片弯曲变形量计算解析式,并提出了一种阀片弯曲变形精确计算方法.对变形系数(Gr)与手册中传统挠度系数(C6)进行了弯曲变形量计算比较.结果表明,用变形系数(Gr)比用挠度系数(C6)的计算精确,并可计算阀片任意半径位置的弯曲变形量.
超薄结构件的高频群脉冲电解加工工艺研究
吴高阳, 张之敬, 张卫民, 唐兴伦
2006, (7): 585-588.
摘要:
针对超薄金属结构件的电解加工问题,阐述了高频群脉冲电解加工(HGPECM)的信号构成、加工过程中频率对反向电流的影响以及阴极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工艺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高频群脉冲能显著改善极间电解液流场特性并降低电极钝化而获得良好的加工效果;随主脉冲频率的升高,可明显改善加工质量,所获得的加工尺寸精度可达到3040μm,粗糙度0.300.35μm的水平,证明高频群脉冲电解加工可成功应用于微小型零件的制造.
基于统计分布与集合论的文本分类方法
邓擘, 樊孝忠, 杨立公
2006, (7): 589-592.
摘要:
指出基于TfIdf的常用文本特征提取方法在文本分类问题中的缺陷,进而提出使用特征词的分布状态、词频和文本频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提取文本特征的观点,给出了计算特征词权重的新方法,提出了新的文本分类方法.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最大限度保留文本的特征,并且可有效避免向量空间模型中的维数灾难问题,能应用于大规模文本分类.
气动人工肌肉驱动仿人灵巧手的结构设计
彭光正, 余麟, 刘昊
2006, (7): 593-597.
摘要:
研究一种气动人工肌肉驱动的多指仿人灵巧手的结构设计.通过分析正常人体解剖学,针对人类手掌的外形结构、驱动形式及运动规则,设计了一种5指仿人灵巧手.该灵巧手有5个手指、19个自由度,在外观和功能上与人手接近;手指采用气动人工肌肉驱动,以柔索传动.实验结果表明,该仿人灵巧手具有很好的柔顺性,并且整体外形和手指关节的运动范围均能达到拟人的效果.
基于仿真的调度规则组合决策研究
王国新, 宁汝新, 王爱民, 唐承统, 武志军
2006, (7): 598-601.
摘要:
针对车间调度规则组合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真的评估决策模型.通过仿真获得不同调度规则组合下的方案集合,在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得性能指标权重的基础上,采用灰关联理论计算各结果方案对于单项指标的关联系数,实现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方案评估,并导出了最优的调度规则组合.调度规则组合决策体现了用户对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解决了传统依靠经验进行调度规则选取的问题,优化了制造系统的运行.
扩容器选择数学模型建立及仿真实现
李颖, 石亚东, 滕跃龙
2006, (7): 602-605.
摘要:
为了解决手工设计时,工作效率低、无法保证发电机组的安全和经济运行等问题,建立了扩容器选择数学模型,并采用Visual Basic 6.0开发扩容器选择计算机系统.在系统中使用ActiveX数据对象通过OLE DB Provider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具有对基础数据的管理功能.利用扩容器选择计算机系统可以做到操作简单,减少人为造成的误差,提高设计效率.
多普勒无线电引信自差机非共振特性研究
钱龙, 栗苹, 李月琴, 张庆辉
2006, (7): 606-609.
摘要:
在已建立的晶体管自差机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谐波平衡法,研究了多普勒无线电引信自差收发机受迫振荡的非共振振荡特性,推导出了自差收发机在不同强度信号作用下的幅频特性.在非共振状态下,系统的定常振荡为强迫振荡项和自由振荡项之和.仿真结果表明,弱信号使自由振荡项趋于一个非零的定常振幅,大信号使得自由振荡项衰减为零,而小信号则使某些频率区域中的振荡情况更复杂.
基于平面圆阵的被动式静电探测系统阵列优化
陈曦, 崔占忠, 徐立新
2006, (7): 610-613.
摘要:
对于采用平面圆阵布设的被动式地面静电探测系统,根据误差理论分析结果研究了其阵列参数,即探测阵列半径、探测阵列的阵元个数以及探测器电极尺寸对探测阵列目标定位精度的影响;探讨了被动式地面静电探测系统平面圆阵阵列参数的优化方法.利用均匀设计法对阵列参数进行优化,其回归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探测阵列半径为300 m,探测阵列圆周上的阵元个数为44,探测器电极半径为1.4 m时,系统定位精度最高.
联网审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曹洪泽, 刘强
2006, (7): 614-617.
摘要:
为系统研究联网审计及其实施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运用信息系统开发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联网审计的实施部署方案,并结合审计业务的具体模式,重点分析了审计业务网组网技术、被审计单位端数据采集技术、审计端数据处理技术及联网审计的安全技术.介绍了为复用与共享审计经验,将计算机编程技术与审计建模思路融合的汉化编程方法.
基于主动信标和航位推测法的多机器人位置最优估计
刘晶晶, 王建中, 宋遒志, 朵英贤
2006, (7): 618-621.
摘要:
针对一种新的多机器人交替定位方式,研究基于主动信标和航位推测法的多机器人位置估计算法.指定多机器人中的3个保持静止作为信标机器人(不一定始终是同样3个机器人),其它机器人作为移动机器人.通过超声波测距得到移动机器人与3个信标机器人的距离,并通过IEKF(iterated EKF)算法将距离信息和移动机器人的航位推测信息相融合,实现移动机器人位置的最佳估计.轮流交换机器人作为主动信标的角色,即可实现多机器人的位置估计.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移动机器人的位置估计误差在±10 mm之内;该方法有效,且不需要在环境中
基于被动毫米波探测技术的近场目标识别方法
张彦梅
2006, (7): 622-625.
摘要:
对毫米波探测技术的目标识别方法进行研究.在对坦克及金属板、水的毫米波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探测信号进行能量、脉宽、脉冲间隔及进一步判断物体表面光滑度的联合判别方法,建立了坦克目标识别原则.采用统计处理方法建立了不同特征量的分布规律直方图,进而给出概率密度曲线,根据探测概率,确定了特征门限,通过多重门限的设定提高了目标识别精度.理论分析结果证明了近场目标识别方法的有效性,为其它相关探测系统的目标识别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
对一种常速率目标跟踪方法的性能分析
安建伟, 苏广川
2006, (7): 626-629.
摘要:
基于运动约束的引入对系统随机可观测性影响的分析,给出滤波器稳定的充分条件和性能改善的一种度量.针对运动约束与运动方程构成的系统,利用特征值分析方法给出了其信息矩阵的上下界限.证明了引入运动约束之后系统保持其一致完全可观测和一致完全可控制性,从而给出了滤波器稳定的充分条件.利用状态变量估计误差方差的减小量度量了引入运动约束之后性能改善的程度.通过Monte Carlo仿真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空间复用MIMO系统的功率分配新算法
杨宇, 匡镜明, 费泽松
2006, (7): 630-633.
摘要:
研究空间复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功率分配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功率分配算法———残余功率再分配.在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星座图尺寸的离散性,将残余功率按照各子信道的不同优先级进行二次分配,并结合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改善低信噪比时的系统吞吐量.仿真结果表明,在准静态平坦衰落信道下,与传统算法(如注水算法)相比,新算法能进一步改善系统的吞吐量,提高发射功率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可用子信道个数,且无附加复杂度.
基于马尔科夫约束最大后验概率三维显微图像复原算法
陈华, 金伟其, 苏秉华, 王霞
2006, (7): 634-638.
摘要:
提出了基于马尔科夫约束的最大后验概率三维显微图像复原算法(3D MPMAP算法).该算法根据显微图像三维的特点,构造三维PSF,对二维邻域进行三维拓展,对正则化参量进行简化,实现了三维显微图像的复原.实验结果表明,各种信噪比的仿真三维显微图像的散焦信息干扰得到很大程度的排除,复原图像频谱得到较大的恢复,清晰度明显提高.实际生物样本三维显微图像也获得了满意的复原效果.
镍取代Dawson型多酸多层膜电极的修饰及循环伏安测试
吕桂琴, 韩磊
2006, (7): 639-642.
摘要:
利用电化学生长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含取代Dawson型磷钨杂多酸K8P2W17O61(NiOH2)多层膜修饰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控制制备和检测多层膜的沉积过程,并对其电化学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实验表明,在酸性缓冲溶液中,多层膜的循环伏安图中出现3对单电子氧化-还原峰,峰电流和扫描速率的平方根成正比,表明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是扩散过程.该多层膜修饰电极可催化BrO3-和NO2-的电化学还原过程.
沸石分子筛对甲醛气体吸附性能的研究
王国庆, 孙剑平, 吴锋, 陈实
2006, (7): 643-646.
摘要:
对5A,ZSM-5,10X,13X型沸石分子筛吸附甲醛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10X沸石对甲醛的吸附量较高,穿透时间延长.用低温氮气(77.4 K)吸附法测定了各样品吸附等温线,用密度函数理论计算出各样品的孔径分布.推知沸石的孔径和沸石骨架中的阳离子对提高甲醛的吸附性能起了主要作用.分析了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和10X分子筛活化后重复使用的情况.结果表明10X沸石对4 mg/m3的低浓度甲醛气体在较长时间内去除效率在90%以上;重新活化后,仍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可以重复使用.
疏水性离子液体萃取脱色水溶性染料实验研究
李长平, 辛宝平, 徐文国, 张琦
2006, (7): 647-650.
摘要:
初步研究了疏水性离子液体[Bmim]PF6对6种水溶性染料的萃取脱色性能.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对酸性染料平均萃取脱色率超过95%,弱酸性染料64.9%,活性染料18.5%.离子液体染料萃取的pH响应模式随染料结构不同而变化,当废水pH由1.5增至12.5时酸性黄RN萃取脱色率由99.8%减至13.4%;弱酸性艳蓝RAWL萃取脱色率基本不随pH变化;活性黑KN-G2RC pH 5.5时,萃取脱色率为最佳.温度升高染料萃取脱色率随之升高.冠醚加入可提高了离子液体对活性染料的萃取脱色,活性黑KN-G2RC和活性黄
碳酸二甲酯催化合成反应新途径的研究
高志明, 苏俊华, 陈秀芝, 胡长文
2006, (7): 651-654.
摘要:
研究了环氧丙烷(PO)、二氧化碳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反应过程.四丁基溴化铵和甲醇钠构成该反应的双组份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在T=423 K、p=4 MPa条件下,将该双组分催化剂分两次加入时,DMC的选择性为55.8%,副产物的选择性为1.4%.该结果明显优于将该双组分催化剂一次性加入情况的结果.
一种新的基于核函数的Vague集间的相似度量
周珍, 吴祈宗, 刘福祥, 关桂霞
2006, (7): 655-658.
摘要:
分析了已有Vague集之间相似度度量方法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Vague值中的不确定信息,利用两个Vague值核函数取小、取大的比值给出新的相似度量方法,给出基于动态核函数的Vague值的相似度定义,以及相应的Vague集和Vague元素的相似度定义.并通过例子说明该方法适用于Vague环境的行为分析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