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高校精品期刊Ei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10期

工程力学
基于Simulink-M文件混合编程方法的 飞行器推力方案优化
王玥, 王小旭, 吴石雨, 吴建锴
2009, (10): 847-849.
摘要:
针对Simulink循环和寻优操作复杂、执行效率低和M文件编程环境程序结构复杂、建模及修改比较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Simulink-M文件的混合编程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程序的执行效率. 应用此方法编制了针对特定飞行器推力方案优化的仿真程序,对3种推力形式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方案进行全局寻优,并对各方案进行对比,得到了针对不同推力形式的最优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混合编程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子弹药抛撒随机外弹道模型及其蒙特卡洛解法
房玉军, 蒋建伟
2009, (10): 850-853.
摘要:
为解决基于经典外弹道理论的子弹药抛撒外弹道模型计算准确性较差的问题,针对带伞及带飘带无控子弹药,并考虑各种随机因素对其落点的影响,建立了随机外弹道模型. 该模型中的随机微分方程组难以精确求解,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近似求解. 将该模型用于实际子母弹研制中,对子弹药落点进行预测,并与应用经典外弹道模型计算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本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更好.
图像制导导弹搜索规律设计与仿真研究
王晓芳, 林海
2009, (10): 854-857.
摘要:
为了消除图像制导导弹同时采用导引搜索和一维视觉效果搜索规律时出现的监视器画面左右移动速度的不对称现象,在保证无搜索盲区和监视器画面只作水平方向的一维移动的前提下,对一维视觉效果搜索规律的俯仰和偏航方向的搜索信号重新进行了设计. 仿真结果表明,图像制导导弹采用改进的一维视觉效果搜索规律和导引搜索时,既消除了监视器画面左右移动速度的不对称现象,又保留了两者的优点,这为射手成功识别和捕获目标奠定了基础.
动态场景中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
施家栋, 王建中
2009, (10): 858-861.
摘要:
为了在静态和动态场景中均能实现对运动目标的检测与跟踪,提出了基于运动检测和视频跟踪相结合的视频监控方法. 建立四参数运动仿射模型来描述全局运动,采用块匹配法对其进行参数估计;采用基于全局运动补偿的Horn-Schunck算法检测出运动目标;使用卡尔曼滤波对运动目标的质心位置、宽度和高度进行跟踪.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静态和动态场景中运动目标进行检测与跟踪.
轻武器伺服跟踪的模糊PID变阻尼控制
王红茹, 王建中
2009, (10): 861-864.
摘要:
为提高轻武器伺服跟踪系统的动态性能,提出一种模糊PID变阻尼控制方法. 该方法利用模糊PID控制技术在线调整速度反馈通道增益以改变系统的阻尼比,从而达到改善系统动态性能的目的. 仿真试验表明,采用模糊PID变阻尼控制方法能明显克服武器搭载云台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过冲和抖动现象,满足伺服跟踪系统的实时性、准确性和稳定性要求.
双组分炸药装药水下爆炸的冲击波峰压场研究
吴成, 廖莎莎, 高峰, 张向荣, 张渝霞, 史京住
2009, (10): 865-868.
摘要:
针对目前水下武器战斗部为单一组分装药模式,提出高低能量不同的双组分炸药装药模式. 从理论研究、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3个方面对双组分炸药装药在水下后端面起爆的爆炸威力场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双组分炸药装药的近场冲击波超压略有增加,在中场范围冲击波超压分布变化不大,可为水下双组分装药战斗部威力场设计提供参考.
机械工程
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某V型发动机 配气机构总成的动态仿真研究
覃文洁, 贺建强, 李志辉
2009, (10): 869-872.
摘要:
针对某V型发动机配气机构,以ADAMS为仿真平台,建立了单个配气机构以及含凸轮轴柔性体的配气机构总成的多体系统模型,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凸轮轴变形以及各缸配气机构的动力耦合,对配气机构的动态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凸轮轴轴承所承受的载荷主要受相邻气缸各气门机构凸轮载荷及其合力的影响.
Dijkstra算法在嵌入式GIS中的优化实现
冯欣欣
2009, (10): 873-876.
摘要:
结合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对Dijkstra算法进行优化以保证其实时性. 通过对地图数据的分块,改进了直线优化方法. 通过对Dijkstra算法计算过程中已经计算过的结点数据进行临时标记、保存和排序,减少了重复运算. 改进后的寻优过程减少了参与运算的节点,保证了VxWorks系统下路径寻优的速度.
履带车辆双流传动液压转向功率流设计
李和言, 马彪, 柳俊忻, 张金乐
2009, (10): 877-880.
摘要:
以零差速式液压转向双流传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液压转向功率流的匹配设计. 引入转向功率流运动学设计系数φv、液压转向调速回路工作压力设计系数φp和液压转向功率设计系数φw来表征匹配过程. 研究表明:中轻型高速履带车辆的φv取3.6~6.0为宜,在水泥路上的φp取0.65~0.80为宜,基型车在水泥路上的
混合动力汽车电子节气门控制研究
张亚明, 孙逢春, 杨良会
2009, (10): 881-885.
摘要:
研究混合动力车用电子节气门控制策略. 分析了混合动力车用电子节气门的结构和数学模型,提出了电子节气门的PID控制和基于趋近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建立了电子节气门的Matlab模型并对两种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 开发了基于这两种控制策略的控制器,并在某ISG混合动力汽车上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滑模控制消除了PID控制中出现的"平顶"现象,且响应更快,鲁棒性更强.
信息科学与控制
一种融合本体和上下文的自适应层次分类模型
古平, 朱庆生, 张程, 庄致
2009, (10): 885-889.
摘要:
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层次分类(HAC)模型,通过本体对特征集进行语义扩展,并以增量形式在层次模型中构建特征上下文和类别相关上下文,以辅助实现一种高效、无阻滞的层次分类. 实验结果证明,模型HAC具有相对更好的分类性能,而且分类速度更快,有利于实现实时在线的文档分类.
光学与电子工程
介质埋藏贴片对称振子天线
倪国旗, 高本庆, 薛正辉
2009, (10): 890-893.
摘要:
为研究新型介质埋藏八木天线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运用微带线技术、天线原理和微带贴片天线理论,研究出了一种介质埋藏式贴片对称振子天线的结构形式. 该结构形式是在变形的微带线正面,无缝隙覆盖一层与基片相同的介质而形成的,它将天线的金属部分完全埋藏于介质中,除了具有与微带振子天线性能相似的特点外,还明显地缩短了天线的长度. 数值仿真决定了其结构,得出了其性能参数,并进行实物天线的实验测试. 测试结果证明了此种结构的合理性.
变形反射面天线馈源最佳相位中心的研究
宋立伟, 段宝岩, 郑飞
2009, (10): 894-897.
摘要:
针对变形反射面天线馈源相位中心选取的问题,提出了寻找天线馈源最佳相位中心的优化模型. 该模型基于变形反射面天线馈源相位中心与远场方向图的函数关系式,可得到天线反射面存在任意表面误差时的馈源最佳相位中心,使得天线的增益损失最小. 将该模型应用于某8m反射面天线的工程计算中. 在仅考虑天线自身重力荷载的情况下,确定了天线不同仰角时的馈源最佳相位中心.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所确定的增益损失小于最佳吻合抛物面时的增益损失.
可纠正多普勒频率误捕的扩频信号捕获改进算法
马琳, 崔嵬, 吴嗣亮
2009, (10): 898-902.
摘要:
针对直接序列扩频信号捕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多普勒频率误捕问题,提出一种可纠正此误捕问题的伪码捕获改进算法. 该算法利用首次捕获得到的伪码相位估计值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再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解扩后的信号进行多普勒频率估计,将首次捕获的多普勒频率估计值与FFT结果幅度最大值对应的频率点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发生了多普勒频率误捕,如果发生误捕,进行纠正,给出正确的多普勒频率估计值.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纠正多普勒频率误捕问题,得到正确的捕获结果.
数字全息显微术的记录及重建实验研究
莫晓丽, 谢敬辉, 张浩, 张博
2009, (10): 902-905.
摘要:
对数字全息显微术原理、数字全息图的记录和重建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构建了基于Mach-Zender干涉仪的离轴全息图记录光路,以分辨率板为目标进行了数字离轴全息显微图的采集,数字信号后处理以及振幅、位相分布的数值重建. 研究了基于菲涅耳衍射的数字重建算法,解决了数字参考光模拟,消除零级衍射和孪生像干扰及确定重建参数等问题,得到的再现像清晰. 研究表明,该技术可用于微观物体的位相分布测量.
化工与材料科学
制备工艺对多孔SiC陶瓷/Zr基非晶合金 复合材料准静态压缩性能的影响
程焕武, 王鲁, 马丽莉, 薛云飞, 杨光, 白怡
2009, (10): 906-909.
摘要:
利用WDW-E100D型万能试验机和S-4800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了不同工艺制备的多孔SiC陶瓷/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准静态压缩性能和断口形貌特征. 结果表明:制备工艺决定多孔SiC陶瓷/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准静态压缩强度,当工艺参数非晶合金浇注温度为860℃,浇注后保温6min时最佳.多孔SiC陶瓷/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准静态压缩断裂为脆性断裂.断口形貌特征主要包括多孔SiC陶瓷产生解理台阶,Zr基非晶合金产生尖脊状、细脉状等不同形态的脉状花样.
锰铜复合除藻剂灭活铜绿微囊藻效能研究
李星, 赵亮, 杨艳玲
2009, (10): 910-913.
摘要:
以高锰酸盐和酸溶氯化亚铜复配制备了锰铜复合除藻剂(MCC),通过静态实验研究MCC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及药效时间,考察了MCC除藻对水样pH值的影响,探讨其作为新型除藻剂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铜试剂A与锰试剂B的最佳复配比为0.5~1.5∶1.0;投药10d内浊度、OD420和叶绿素a去除率分别为67.82%,77.98%和97.04%;投药16d后浊度降到6.16NTU,叶绿素a降到1.048μg·L-1,去除率分别达到77.40%和99.48%;水样
计算大气扩散系数的一组经验公式
李玉平
2009, (10): 914-917.
摘要:
用Marquardt法对D.Bruce Turner给出的大气扩散系数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在0.01~100.00km范围内水平方向上的扩散系数可以用一个5参数经验公式表示; 垂直方向上的扩散系数也可以用5参数方程计算,但需要分成两段分别进行拟合和计算. 拟合结果与文献中数据之间的最大绝对误差小于40m,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
应用数学与物理
量子统计中的曲指数族子流形
韩栋, 孙华飞
2009, (10): 918-921.
摘要:
研究量子统计中曲指数族子流形的不同度量的对偶结构. 重点考虑了Kubo-Mori度量. 构建了一族α-联络, 该联络对于Kubo-Mori 度量是±1-仿射的.
固钽电容在甚高温条件下参数变化机理
李波, 张亚, 徐建军, 李世中
2009, (10): 921-923.
摘要:
选择烧结型固体钽电解电容器为研究对象,利用高于常规高温实验的温度,对固钽电容主要特性参数——容值、损耗因子、漏电流进行测试,获得25℃~205℃宽范围参数化曲线,并研究了甚高温条件下样本的参数变化机理和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电介质的化学反应和内部接触电阻变化,是导致损耗因子在甚高温条件下波动的主要原因.
静电隔物探人系统建模与仿真
韩磊, 崔占忠
2009, (10): 924-927.
摘要:
为了分析静电探人的原理,根据实际探测分析了人体生物电产生的原理,并把人体目标作为点电荷,与阻隔介质和空气组成一个整体系统. 根据静电感应原理对人体目标进行隔物探测. 利用镜像法研究了人体目标在多种介质结构中电场的分布,获得目标所在空间电势的计算表达式,建立了两种静电隔物探人系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 结果表明,根据计算得出阻隔介质的厚度和介电常数与探测距离成反比,根据模型和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出最大探测距离.
空心阴极放电自脉冲现象的实验研究
李赏, 何寿杰, 彭祖林
2009, (10): 928-932.
摘要:
研究了氩气中圆柱形空心阴极放电的自脉冲现象.测试了空心阴极放电不同阶段的伏安特性及自脉冲频率和电流脉冲上升沿随放电平均电流、气压和电路电容的变化;讨论了自脉冲的形成机理. 结果表明,自脉冲现象出现在空心阴极放电的负阻特性阶段,并具有稳定的频率.自脉冲频率随平均电流的增加而线性增大,气压和孔径的乘积pD值对频率的影响与其大小有关,但电极间的并联电容不影响脉冲频率;电流脉冲上升沿几乎与平均电流、气压或并联电容无关. 实验结果表明,自脉冲现象是空心阴极本身的一种特征放电过程.
等离子体对微带电磁波传输的影响
欧阳吉庭, 赵亮, 曹菁, 蔡崧
2009, (10): 932-935.
摘要:
研究了微带线间隙填充均匀等离子体层对电磁波传输的影响. 得到了在大小两种间隙下等离子体频率(密度)、电子碰撞频率、等离子体厚度和宽度等参数与电磁波传输效率的关系. 仿真结果表明,对给定微带间隙,较高频率电磁波将无损或低损通过间隙,而较低频率电磁波被截止. 填充一定密度等离子体后,被截止的低频电磁波可以通过间隙,其传输效率随等离子体密度(频率)增大而增大,随碰撞频率增大而减小,而且间隙等离子体应具有适当的宽度和厚度. 等离子体在高频段产生一个衰减峰,其位置与等离子体频率成正比,但与碰撞频率无关. 利用等离子
管理科学
模糊群决策中专家意见的汇总研究
周晓光, 张强
2009, (10): 936-940.
摘要:
在考虑相对优势、已知信息与弃权部分3个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了典型的Vague排序函数,提出改进的排序函数. 同时考虑专家决策结果的一致性和专家权重的基础上,改进了汇总各专家Vague意见的方法. 案例表明,根据Vague值的相似度量和排序函数能较好地汇总群决策中的Vague意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