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高校精品期刊Ei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8期

工程力学
基于有限差分方法的水中爆炸三维数值模拟
张华, 陈龙伟, 汪旭光, 杨军
2010, (8): 883-886.
摘要:
针对水中爆炸的三维数值模拟问题,采用基于有限差分的拉格朗日与欧拉相结合的方法,在矩形网格上离散差分基本方程组;在欧拉步中引入模糊方法处理界面,计算各输运量;编写了数值模拟程序,进行了炸药在水中爆炸的三维数值模拟. 爆炸场中考虑了有刚性障碍物及有反射有限边界计算域. 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特别是冲击波在水中传播的模拟效果较好,证明所采用的三维数值模拟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机械工程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硬件在环仿真开发平台
邢杰, 何洪文, 孙逢春
2010, (8): 887-890.
摘要:
为提高混合动力系统仿真的精度,有效开发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硬件在环的混合动力系统实时仿真开发平台. 建立了混合动力系统的动态模型,搭建了包含实车控制器的驾驶员硬件在环实时仿真平台. 针对一款ISG混合动力汽车进行了仿真实验. 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仿真系统能比较准确地模拟实车特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京市出租车实际道路行驶特征 与排放特性的关系研究
王爱娟, 葛蕴珊, 谭建伟, 韩秀坤
2010, (8): 891-895.
摘要:
为了分析北京市出租车实际道路排放特性,利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SEMTECH-DS对北京市出租车进行了实际道路排放测试,并基于实验数据分别分析了出租车行驶速度、加速度以及机动车比功率(VSP)与HC,CO,NOx,CO2排放的关系. 结果表明: HC,CO,NOx的排放率基本随着出租车行驶速度的增加先增加然后降低,而CO2排放率随行驶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速度区间内,各种污染物排放因子和排放率均随着加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各污染物的排放率和排放因子均随VSP增加而增加,且与VSP成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利用VSP量化出租车污染物排放更为合理.
虚拟环境下的管路布局与装配仿真系统关键技术
赵柏萱, 宁汝新, 刘检华
2010, (8): 895-900.
摘要:
针对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行业广泛存在的管路系统,为了解决管路布局数据繁琐、布局复杂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在虚拟环境下基于可控模型的管路布局与装配仿真方法. 为了实现导管模型的可控性,建立了基于控制点描述的导管模型,该模型数据量小,操作快速方便,拟实性高,易于重复修改. 提出了普通管和悬置管两种布局方式,以满足不同的布局要求,并将布局工作与装配过程仿真紧密结合,提高了布局方案的可实施性. 开发了原型系统并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四轮毂电机独立驱动车辆转向电子差速控制
翟丽, 董守全, 罗开宇
2010, (8): 901-905.
摘要:
对四轮毂电机独立驱动车辆全轮转向电子差速控制策略进行研究. 通过对转向运动学进行分析,建立了3自由度转向动力学模型,构建了四轮毂电机独立驱动车辆电子差速控制系统,提出了神经网络PID(NNPID)电子差速转速转矩综合控制策略,计算四轮目标转速,采用4个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协调分配四轮毂电机的转矩,实现电子差速控制的转向. 对于不同给定转向角和车速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提高车辆低速转向的操控性和平稳性.
基于小波包惩罚函数的烟机振动信号软阈值降噪
陈涛, 徐小力, 王少红
2010, (8): 906-910.
摘要:
为解决烟机振动信号受到噪声干扰这一问题,研究基于小波包阈值降噪的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小波包阈值降噪的步骤,阐述了Birgé-Massart惩罚函数确定阈值的原则和软阈值的量化处理,分析了阈值、信噪比和均方误差随惩罚因子的变化规律. 并将基于小波包惩罚函数的软阈值降噪与Rigrsure、Heursure、Sqtwolog、Minimax 4种阈值降噪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基于惩罚函数的小波包软阈值方法能有效降低噪声. 基于该方法的烟机振动信号降噪在保留信号突变部分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光滑性.
驱动轮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特性研究
李福庆, 刘昭度, 李志远, 张彪
2010, (8): 910-914.
摘要:
研究驱动轮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特性. 通过分析车轮滑转过程中的参数变化,针对车辆路面识别提出了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的概念,对比研究了其与附着系数相对滑转率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实车试验验证. 结果表明,角加速度增益系数与附着系数在驱动轮滑转过程中呈一致性变化,存在峰值并对应相同的最佳滑转率.
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网络的逆向分析与测试方法
刘彪, 金振华, 叶晓, 阎东林, 卢青春
2010, (8): 915-919.
摘要:
针对未知车用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网络提出了逆向分析与测试的实验方法. 提出了一种对比回归的思路,结合实车道路实验和台架实验的数据,分析得出实用有效的控制协议;以该协议为基础,采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快速原型控制器,通过台架实验完成了系统中各部件的性能测试;在整个台架实验过程中均用到了残余总线法. 以国外某型号客车用并联混合动力系统为目标进行了验证,快速原型在系统控制中的有效应用证明了协议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所提出的逆向分析与测试方法的适用性;同时采用残余总线法实现了部件的在系统测试.
信息科学与控制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VAV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
刘静纨, 魏东, 戴正伟
2010, (8): 920-924.
摘要:
为了提高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效果,分别设计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送风温度、室内温度(视为回风温度)以及新风模糊PID控制系统,通过调节冷冻水阀门的开度来控制送风温度,通过调节变频风机的转速来控制室内温度,通过调节新风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新风量,通过调节回风阀门的开度来控制回风量. 应用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对送风温度、空调房间的温度(即回风温度)以及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进行了实时在线控制,控制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设计合理,控制效果良好.
基于Petri网的对等资源访问控制协议仿真
张常有, 张昱, 曹元大, 李桂红, 段淑凤
2010, (8): 925-929.
摘要:
为保证资源的合理访问与控制协议设计的正确性,针对对等网络,设计了基于信誉传递的资源访问控制协议框架,并建立了基于Petri网的协议仿真模型. 根据Petri网的性质对协议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协议的运行特性. 采用CPN Tools工具,建立调试协议模型,仿真模拟协议的执行步骤,观测协议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仿真跟踪协议的执行过程,发现并排除了协议设计中的错误,优化了协议设计,达到了预想的访问控制目的.
基于FP-Growth算法及补偿性入侵 证据的攻击意图识别
白昊, 王崑声, 胡昌振, 张刚, 经小川
2010, (8): 930-934.
摘要:
针对现有方法的入侵证据单一,系统资源消耗大及最终结果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攻击意图识别方法. 将IDS的告警事件与其他安全工具如扫描器等的数据相融合,构成补偿性入侵证据,并在此基础上使用贝叶斯网络构建攻击场景;使用FP-Growth算法从攻击场景中挖掘出频繁攻击模式;最终将产生的频繁攻击模式关联以重构攻击路径,从而推断最可能的攻击意图.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识别攻击意图并有效节省系统资源.
基于颜色和纹理特征的道路图像分割
方浩, 贾睿, 卢嘉鹏
2010, (8): 935-939.
摘要:
针对移动机器人的视觉导航需求,研究彩色道路图像的精确分割问题. 为解决图像中的干扰因素对道路分割精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对道路图像进行了基于颜色特征的过分割,对颜色过分割结果再进行基于小波纹理特征的区域融合. 通过考察区域空间位置的相邻性以及小波纹理特征的相似性,该算法将过分割区域进行了再融合,实现了复杂环境下对道路区域及环境区域的精确分割.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区域分割算法快速、有效、实时性好,并对复杂环境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可以满足移动机器人实际运行的要求.
机器人作战平台操控终端系统的设计
朱礼尧, 王建中, 王轶丞
2010, (8): 940-943.
摘要:
针对机器人作战平台应用环境和作战特点,设计了机器人作战平台操控终端系统. 应用单片机STC89C52RC和ADC0809构建控制指令采集系统的方法,以查询的方式将采集的控制指令通过串口以预定的通信协议传给单板机,并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给远端的机器人以实现其监控;同时操控终端系统接收机器人作战平台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并显示.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操控终端操作者可对机器人作战平台进行实时、高效的操控和监视.
光学与电子工程
基于LabVIEW的红外场景生成器 最小可分辨温差测试
李平, 李卓
2010, (8): 943-946.
摘要:
为了测试红外场景生成器的性能,建立了红外场景生成器最小可分辨温差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测试原理,设计了场景生成器的最小可分辨温差测试系统. 该系统产生标准测试图案,通过改变不同空间频率下图案中杆形目标与背景之间的温度差,用扫描辐射计测量图案的温度分布,直到测出在某一个空间频率下对比度小于20%的杆形目标和背景的温度差,此即为该空间频率下的最小可分辨温差. 根据最小可分辨温差随空间频率变化的曲线可以确定红外场景生成器最小可分辨温差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红外场景模拟系统最小可分辨温差的测试,具有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可维修性好及人机界面友好等特点.
基于Retinex模型的彩色图像全局增强算法
李福文, 金伟其, 陈伟力, 曹扬, 王霞, 王岭雪
2010, (8): 947-951.
摘要:
介绍了基于颜色恒常性理论的亮度感知Retinex模型,通过对HSV空间亮度图像的快速高斯滤波和全局γ 变换,估计场景的光照信息,获得仅包含物体本身特性的反射信息图像,进而实现图像增强. 主观视觉观察以及客观定量计算结果均表明,对于受光照等因素影响的可视性较差的图像,基于Retinex模型的彩色图像全局增强算法效果十分显著.
基于噪声灰度差估计三维显微图像超分辨率复原
陈华, 聂雄
2010, (8): 952-955.
摘要:
提出了基于噪声灰度差估计的图像复原方法. 在带斑点图像复原的过程中,用不同方向的均匀算子与图像进行卷积,再与原图像相减,取灰度差最小值构成噪声灰度差估计图. 由此图获得斑点的强度和位置,进而对斑点进行邻域平均处理以保证复原效果. 测试结果表明,噪声灰度差估计能够准确反映图像斑点的强度和位置定位,并且运算量小. 该方法应用于三维显微图像复原的结果表明,斑点亮度得到有效控制,小斑点被去除,获得了良好的超分辨率复原效果.
SPECT局部重建中小波去噪方法研究
温俊海, 汪莉, 杨镜, 陈云斌, LIANG Zheng-rong
2010, (8): 956-959.
摘要:
针对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中全局图像重建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了局部重建的思想,同时为了提高局部重建图像的质量,需要在局部重建之前,对投影图像进行噪声去除. 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复数改进二元萎缩相关去噪法,对噪声投影图进行处理,并利用局部重建算法进行图像的局部重建,在保留图像细节的同时,降低了图像噪声,缩短了重建时间. 利用均方误差评价标准,对去噪结果进行评测,结果表明:在局部重建中,利用该方法进行去噪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动一静双基地SAR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田卫明, 胡程, 曾涛, 刘飞峰
2010, (8): 960-965.
摘要:
针对一动一静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提出了一种多通道双基地SAR动目标检测与速度估计方法;并且在杂波对消后利用目标幅度或相位信息,得到了运动目标径向速度和位置偏移量估计的解析表达式. 仿真中利用卫星平台作为发射机、平流层飞艇平台作为接收机,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具有不等差错保护特性的Raptor码研究
袁磊, 安建平
2010, (8): 966-969.
摘要:
提出一种新的构造具有不等差错保护(UEP)特性的Raptor码方案,联合优化UEP-LDPC码和UEP-LT码改善重要信息比特(MIB)的性能,推导了构造码在二进制删除信道(BEC)上的密度进化(DE)公式. 使用DE公式,优化了构造的UEP-Raptor码. 仿真结果表明,相比UEP-Raptor码,作者构造的码对MIB和次要信息比特(LIB)都能提供更好的性能.
伽利略搜救信号检测算法设计
董智红, 王剑, 王堃, 孙昕
2010, (8): 969-973.
摘要:
根据伽利略搜救信标信号的特点,利用纯载波段和位帧同步段信息,提出采用广义似然比检验(GLRT)和极大似然(ML)估计方法实现搜救信号检测,同时得到信号到达频率(FOA)、信号到达时间(TOA)和信息位宽的粗略估计值. 仿真与硬件实现后的测试结果表明,当接收信号载噪比为34.8dB·Hz时,无虚警且正确检测概率可达0.97以上,指标优于系统要求的0.95.
顺序旋转子阵构建变极化单脉冲天线
孙厚军, 尹建勇, 徐强, 吕昕
2010, (8): 974-977.
摘要:
基于电磁波极化合成理论,设计了一种Ka波段变极化单脉冲微带阵列天线. 该天线可由多个顺序旋转的线极化子阵组成,通过改变各个子阵的激励相位实现极化捷变. 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三子阵及四子阵的圆极化纯度较高,和波束波瓣宽度内交叉极化大于20dB,轴比小于3dB;差波束双峰不平度小于1dB,零值深度大于30dB.
具有高速并行译码结构LDPC码的构造
刘策伦, 卜祥元, 安建平
2010, (8): 978-982.
摘要:
针对可实现高速并行译码的低密度校验(LDPC)码,提出了一种LDPC码的构造方法. 该方法用代数的方法构造一个校验矩阵,适当地选择构造时的参数,可以消除校验矩阵中的小环,以保证所构造码字的性能;再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所构造校验矩阵的行进行重新排列,可使得重排后的矩阵具有分块结构. 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这种分块结构,使得LDPC码的部分并行译码在工程实现上成为可能,按照该方法构造的LDPC码的性能与随机构造的码字相当.
基于子空间跟踪的盲空时多用户检测
张俊林, 曾孝平
2010, (8): 983-987.
摘要:
针对天线阵同步CDMA系统,运用子空间方法,提出多径条件下空时盲多用户检测方法. 用FSYAST子空间跟踪方法来自适应估计信号子空间,同步多径天线阵列系统的信道参数采用Kalman算法自适应估计. 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盲空时多用户检测器性能优于其它子空间多用户检测器.
化工与材料科学
铜钕共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偏二甲肼废水
徐文国, 贾燕, 沙晶, 李秀芳, 张燕, 卢士香
2010, (8): 988-991.
摘要: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纯纳米 TiO2和铜掺杂、钕掺杂、铜钕共掺杂 TiO2,用 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 用15W紫外灯作光源,20mg/L的偏二甲肼污水作为光催化反应模型污染物,研究TiO2的光催化性能,考察掺杂量对降解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掺杂改变了TiO2的晶胞参数,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共掺杂具有协同效应. 共掺杂样品中铜离子摩尔分数为2.0 %,钕离子摩尔分数为1.5%时其光催化性能最好. 在25℃下,偏二甲肼废水质量浓度为20mg/L,加入催化剂质量浓度为0.6g/L,降解60min时,偏二甲肼废水的降解率达到93.4%.
初期雨水对景观水体氮、磷释放及转化的影响
刘书宇, 马放, 吴明红, 张杰
2010, (8): 992-995.
摘要:
采用微宇宙培养法,以初期雨水为例,从底泥营养物质释放对污染物转化的角度考察在无外源污染输入情况下,雨水对小面积景观水体污染进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雨水的融入使系统在短时间内NH4+增加,且进一步影响NH4+的硝化;有机物的增加消耗了系统中的溶解氧从而削弱硝化反应条件,造成中间产物NO2-的累积,延缓了向NO3的进一步转化;磷在水体中自净能力较低,雨水本身带有的磷酸根与Ca2+,Mg2+等阳离子的结合使其在系统中的存在更加稳定,难以转化;雨水增加了系统阴阳离子含量,水-底泥界面离子释放周期延长, pH波动较大,系统稳定时间延长.
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性能及N2O逸出量研究
张艳萍, 汪苹
2010, (8): 995-999.
摘要:
采用SBR反应器,以硝酸钾为氮源驯化活性污泥,筛选分离出两株好氧反硝化菌X1和X2进行生理特性、脱氮性能及N2O逸出量的研究. 结果表明:两菌株均能在完全好氧的条件下(DO>2mg/L),利用KNO3进行反硝化,总无机氮去除率分别为72.1%和78.9%;以KNO2为氮源时,菌株X1的总无机氮去除率仅为16%,而菌株X2的总无机氮去除率则达到73%;好氧反硝化过程中菌株X1的N2O逸出量高于菌株X2,这与硝酸盐的积累相关;碳源种类对菌株N2O逸出量有较大影响,琥珀酸钠做碳源时N2O逸出量最高.
粒度、液料比和乙醇体积分数对姜黄素 超声间歇浸取的影响
曹雁平, 矫庆泽
2010, (8): 1000-1004.
摘要:
以姜黄为原料,在338K,超声功率0.25W·cm-2,超声频率50kHz条件下,研究了姜黄的粒度、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对姜黄素超声间歇浸取过程的影响. 基于Fick定律,采用分离变量法建立了包含粒度、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影响的姜黄素超声间歇浸取动力学方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与常规浸取相比,在姜黄素超声间歇浸取中液料比的影响作用降低了6.22%,粒度、乙醇体积分数的影响作用则分别提高29.9%和8.18%. 探讨了粒度、液料比和乙醇体积分数影响超声浸取效果的原因,超声的特殊性质使得粒度、液料比和乙醇体积分数对浸取的影响发生变化. 为超声强化姜黄素等植物有效成分的浸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马氏链嵌入的启动验证试验模型研究
岳盼想, 崔利荣, 许昱, 赵先
2010, (8): 1005-1008.
摘要:
针对现有的启动验证试验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启动验证试验方法. 通过分析其特点,在独立同分布假设前提下,应用有限马氏链嵌入法给出了接受和拒绝概率公式、试验长度的分布、均值和方差,并结合具体算例进行说明.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克服已有启动验证试验模型存在的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