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高校精品期刊Ei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S1期

显示方式:
绿色智能交通系统与安全
王武宏, 牛惠民
2012, (S1): 1-2.
摘要(1214) PDF(1724)
摘要:
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热点话题,这就需要从综合协调交通需求的增长、改善交通环境的层次上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 本文评述绿色智能交通系统与安全的新进展,介绍了该领域的新技术和理论成果. 最后,从安全、智能、绿色的角度阐述了交通运输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基于粗糙路面接触理论的轮胎动摩擦特性研究
许洪国, 马彬, 高红博, 王辰
2012, (S1): 3-6,15.
摘要(1117) PDF(1954)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路面特性的轮胎动摩擦特性模型,研究了接触压力、滑动速度、路面特性对轮胎作用力的影响. 基于GW改进接触模型,引入粗糙路面实际接触理论,结合滑动摩擦因数模型、一般轮胎理论模型建立了轮胎动摩擦特性模型. 定量评价了接触压力、滑动速度和路面特性对实际接触面积、轮胎动摩擦力的影响,同时指出了轮胎印迹产生的可能性状态区域. 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路面特性的轮胎动摩擦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接触压力、滑动速度、路面特性在轮胎滑移状态下对轮胎作用力的影响.
考虑低碳排放约束的多模式均衡分配模型
孟梦, 邵春福, 张鑫
2012, (S1): 7-10.
摘要(1123) PDF(1690)
摘要:
研究低碳排放约束下的多模式混合交通分配问题. 将交通方式划分与交通分配相结合,综合考虑人均能耗约束和污染物排放约束,建立了低碳排放约束的用户均衡模型,采用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用一个小型路网说明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算例对比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公交出行和私家车出行的比例,限制私家车使用,可以有效地兼顾人们的出行需求和降低交通碳排放的目标,为倡导低碳出行提供可行的管理措施.
提高安全性和交通流稳定性的车间距策略
盖彦荣, 陈阳舟, 辛丰强
2012, (S1): 11-15.
摘要(1216) PDF(2166)
摘要:
提出了一种自治的自适应巡航控制(ACC)车辆的安全变时距(SVTG)车间距策略. 该策略利用ACC车辆的速度与最大减速度信息、SVTG车间距策略和相应的跟车控制律保证ACC车队的车辆安全性、单车稳定性、队列稳定性、交通流稳定性以及高的道路通行能力. SVTG车间距策略克服了固定时距(CTG)车间距策略的交通流不稳定以及变时距(VTG)车间距策略不安全的缺陷. 仿真结果表明SVTG车间距策略的性能优于其他两种车间距策略的性能.
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李冬梅, 李文权, 李锐
2012, (S1): 16-19.
摘要(1049) PDF(1697)
摘要:
为研究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交通事故安全评价法和交通冲突安全评价法,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交叉口的实测数据,对评价模型进行参数标定. 通过数据回归,建立了交通事故-交通冲突关系模型,引入交通危险性系数来评价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危险系数法不依赖于交通事故统计数据,适用范围广,可综合评价交叉口交通安全状况.
引入车辆规模的充电设施运营博弈研究
卫振林, 刘文宇, 张菁菁
2012, (S1): 20-24.
摘要(1032) PDF(846)
摘要:
研究了电动汽车充电电价制定过程中政府与充电设施运营商的博弈. 通过建立随电动汽车保有规模变化的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模型,分析了电动汽车市场化发展初期,二者基于充电电价的博弈行为. 根据模型,以国内某城市电动汽车发展规划为实例,进行了分析求解. 结论表明,政府与企业进行合作博弈,能极大推动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的市场化发展,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基于DOM法的曲线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李喜梅, 杜永峰
2012, (S1): 25-29.
摘要(1010) PDF(1109)
摘要:
针对曲线连续梁桥的平面不规则性引起弯扭耦合效应而导致了地震响应的复杂性,本文根据连续曲线梁桥水平地震响应特点,给出了一种考虑Rayleigh阻尼的三自由度简化分析模型,采用微分求积法(DOM)原理,求解非隔震和隔震曲线梁桥在单向地震输入时的动力学方程来研究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动行为. 并结合Matlab编程给出地震波的最不利输入角度. 结果表明此简化模型能很好地反应曲线梁桥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有助于精细地把握曲线梁桥的抗震安全性.
驾驶员生理指标多层递阶自适应预测
李世武, 冀秉魁, 孙文财, 王琳虹, 司东美
2012, (S1): 30-33.
摘要(947) PDF(776)
摘要:
采用多阶递阶模型进行驾驶员生理指标参数的预测研究,详细分析其建模预测方法,以心率指标作为驾驶员生理指标的关键参数,研究多阶递阶模型在驾驶员生理指标参数预测中的应用,并采用Matlab编程对模型求解.结果显示由于多阶递阶充分考虑到了驾驶员生理指标的时变特性和非线性特性,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跟踪系统的变化趋势,因此其预测精度更高.
驾驶疲劳脑电图变异系数测量 指标的有效性研究
谢晓莉, 赵一飞, 李德慧
2012, (S1): 34-37.
摘要(1435) PDF(1524)
摘要:
为有效测量驾驶疲劳,提出能够反映驾驶员唤醒水平和波动幅度的脑电图变异系数测量指标. 介绍该指标的推导过程,并通过驾驶模拟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实验以制动反应时和主观自评指标为独立指标,分别研究其随驾驶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脑电图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脑电图变异系数测量指标θCVβCV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驾驶疲劳发生时,存在驾驶员主动抵抗驾驶疲劳的阶段.
三种未知环境中局部危险避规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于宏啸, 段建民
2012, (S1): 38-42.
摘要(1086) PDF(1145)
摘要:
以智能车辆在部分或全未知环境中局部危险避规为研究对象,以二维雷达和摄像机为传感器实时检测局部障碍物信息. 通过对比分析普通加权、粒子吸引、仿生学筛选方法在触须避规路径选择上的应用,不同方法在规划时间、最优性、平滑度因素对纯避障环境中安全行驶的影响,确定不同环境应用的方法,实车验证了三种算法的正确和有效性,在2010年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的单项纯避障环境中,应用该三种算法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室内实验的不同景观环境对受试者 心理影响初步分析
李香红, 朱守林, 戚春华
2012, (S1): 43-46.
摘要(977) PDF(1123)
摘要:
针对实驾实验成本较高且样本量有限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的探讨. 选取22个实验样本,初步运用疲劳量表及实验心理学仪器进行高速、山区、草原路段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景观环境对受试者心理影响. 疲劳量表统计及实验心理学仪器操作结果均表明,不同公路环境导致受试者心理影响程度不同且适度的线形及适宜的景观可以延迟受试者疲劳状态出现的时间.
半挂汽车列车转弯制动横向稳定性控制
高红博, 许洪国, 周炜, 刘宏飞
2012, (S1): 47-50.
摘要(1019) PDF(1433)
摘要:
为实现半挂汽车列车在转弯制动时的横向稳定性,建立了半挂汽车列车非线性动力学仿真模型. 利用实车系统的稳态转向试验与直线制动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对在低附着路面上行驶的半挂汽车列车转弯制动失稳机理进行了分析. 设计了以牵引车和半挂车的补偿横摆力矩来修正横向稳定性的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控制方案可有效地纠正半挂汽车列车在低附着路面上转弯制动的过度转向,改善车辆的横向稳定性.
基于预瞄的山区高速公路弯坡组合段 驾驶人车速模糊控制模型
陈涛, 张淼, 魏朗
2012, (S1): 51-54.
摘要(958) PDF(808)
摘要:
为研究车辆驾驶人在山区高速公路弯坡组合路段的车速控制行为,提出了基于预瞄的山区高速公路弯坡组合路段安全车速认知模糊输入和输出参数集,通过实车试验,建立了包含101条车速模糊控制规则集的车速控制模型,并在西汉高速公路山区段选取6处典型路段进行了对比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3.8%,可较好地描述车速的控制行为.
基于公路网结构特性的应急管理 决策支持技术
沈鸿飞, 贾利民, 王笑京, 牛树云, 王莉
2012, (S1): 55-58.
摘要(1009) PDF(1101)
摘要:
根据我国公路网已基本成型的特点,将里程和通行能力等功能属性作为分析公路网网络结构特性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我国东部沿海5省市的公路网实证研究表明,具有实际物理功能属性的网络度分布特征能够反映公路网真实的结构性质. 提出了以路网结构中的关键节点和关键路段为核心内容的公路网应急管理标准化管理流程和决策支持技术,对实现我国公路网网络化、规模化和智能化管理,提升路网运营效率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政策建议研究
沙云飞
2012, (S1): 59-62.
摘要(971) PDF(1547)
摘要:
为有效减少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介绍了交通运输部首批建设低碳交通体系试点城市的实施重点,简要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交通行业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了影响交通行业碳排放的因素和减碳的方式,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给出了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政策建议.
纯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组的匹配
郭姗姗, 郭伟伟
2012, (S1): 63-66.
摘要(1028) PDF(2784)
摘要:
为了解决纯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组的匹配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纯电动车整车动力系统的结构特点,对动力电池组进行充放电特性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等速法和续驶里程的设计目标值反向计算电池容量的动力电池组匹配原则. 整车动力系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0~40km/h的加速时间为15.6s,最高车速为80.5km/h,最大爬坡度为24.9%,续驶里程为230.5km,满足设计目标,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城际铁路列车速度目标值的合理确定
黄超
2012, (S1): 67-71.
摘要(1064) PDF(1023)
摘要:
分析了城际铁路速度目标值的选取原则和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对大站直达和站站停两种等级列车的速度目标值进行适应性分析,同时对不同等级列车的速度目标值方案进行比选. 提出不同站间距的列车速度推荐方案,并讨论了平均站间距、列车最高速度运行距离和最高速度运行时间的关系,给出了城际铁路大站直达列车速度目标值.
基于遗传算法的高速公路网入口匝道优化控制
柴干, 屠俊刚, 郭建华
2012, (S1): 72-75.
摘要(974) PDF(1074)
摘要:
为了实施高速公路路网交通流的优化控制,采用MATANET模型进行路网交通流建模,应用非线性最优控制方法,构造了路网入口匝道的协调控制模型. 该模型应用全局实时交通数据,以缩短行程时间和减少入口匝道排队长度为控制目标,能够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有效处理偶发性拥挤. 针对模型的非线性,应用遗传算法对性能指标进行优化,探究不同性能指标的优化对路网交通运行状况的影响. 以南京市周边高速公路路网作为应用实例,验证了所研究模型与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基于空间关联度的高铁综合客运 枢纽客流参数预测算法
谢征宇, 贾利民, 秦勇, 王力
2012, (S1): 76-79.
摘要(917) PDF(1592)
摘要:
提出了基于空间关联度的高铁客运枢纽客流参数预测算法. 通过对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瓶颈点及其关联点之间的关联度进行研究,利用瓶颈点和关联点的实时客流参数信息,实现对瓶颈点客流参数信息的短时预测. 实验证明该算法在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客流安全预警实际应用中,能够快速反映客流扰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为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安全预警提供支持.
突发事件条件下旅客列车流网络脆弱性分析
孟学雷, 贾利民, 秦勇, 徐杰
2012, (S1): 80-83.
摘要(1096) PDF(893)
摘要:
为了对全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高效性及可靠性进行研究,基于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构建旅客列车流网络,建立了列车流复杂网络节点与边的容量-负荷混合动态模型以分析其脆弱性. 运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分别模拟蓄意攻击与随机故障条件下旅客列车流网网络效率,结果表明我国铁路旅客列车流网络在蓄意攻击条件下脆弱性明显,而对于随机故障具有较强的抵抗性.
中国铁路车流网的拓扑性质
王莉, 秦勇, 徐杰, 豆飞, 贾利民
2012, (S1): 84-88.
摘要(1007) PDF(1823)
摘要:
根据中国2010年的铁路客运列车时间OD分布,利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铁路客运网拓扑性质. 研究表明:铁路车流网的度分布符合指数分布规律,且具有显著的小世界特性;车站经停列车数呈幂律分布,车流网节点强度呈广延指数分布性质,且节点强度与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幂律关系. 运输组织策略的调整对车流网的拓扑性质具有实质影响. 通过研究车流网的性质有助于形成使路网的服务特性更具鲁棒性的运输组织策略.
基于证据推理的高铁综合客运 枢纽客流图像背景建模
谢征宇, 贾利民, 秦勇, 王力
2012, (S1): 89-92.
摘要(913) PDF(872)
摘要:
针对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客流图像特征,提出基于证据推理的客流图像背景建模方法. 利用均值背景模型和灰度分区处理提高背景模型的处理速度,通过引入证据推理构建合适的mass函数,提高背景灰度值的取值范围的置信度,从而提高背景图像的精确性. 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正确,在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客流安全预警实际应用中,能够快速准确地生成客流背景图像,保证了客流信息提取的速度和精度.
兰州-中川城际铁路发展战略及其影响研究
巩亮, 王花兰, 王伟
2012, (S1): 93-97.
摘要(927) PDF(1179)
摘要:
分析了甘肃省城际铁路发展战略对区域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影响,旨在探索符合西北地区实际情况的城际铁路发展道路. 以兰州-中川城际铁路为例,采用情景分析法对项目规划过程中的相反观点进行研究,找出规划思路中的关键性冲突,通过统筹比选最终确定了符合实际的建设方案. 提出了研究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取得的技术突破,诸如建设必要性因素权重的确定、运量需求预测、区域经济影响等. 提出了针对城际铁路发展战略的影响分析体系,希望对城际铁路建设决策的科学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现场调研发现,研究结果及结论符合兰州-中川城际铁路项目发展的实际情况.
大城市快速路交通出行外部成本探讨
程欢, 杨孝宽, 刘小明
2012, (S1): 98-101.
摘要(1107) PDF(852)
摘要:
从交通拥挤外部成本、交通事故外部成本、空气污染成本及噪声成本4个方面,定量计算交通出行对于道路使用者、非道路使用者及社会环境的负外部性影响. 以北京市东三环主路为例,计算全天各时段的交通出行外部成本,并分析其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拥挤外部成本对总外部成本的贡献率最大,且随着流量增加,路段平均车速降低,呈现迅速上升趋势.
道路货运市场社会雇佣车辆运价优化模型研究
傅忠宁, 贺国先
2012, (S1): 102-105.
摘要(953) PDF(795)
摘要:
针对为数众多的承运人在纷繁复杂的买方市场下进行着以价格为焦点的激烈竞争这一问题,本文引入两种可替代服务价格对特定货运需求的共同影响,尝试运价制定的新方法. 借用计量经济学中联立方程组对经济系统的表述办法,构建了社会雇佣车辆运输市场的双价需求函数模型,并考虑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两种市场结构类型,讨论模型的识别和标定. 将外地车与本地车看作雇佣车辆运输市场的两类寡头,选用伯特兰德寡占模型,利用双价需求函数模型的参数标定结果,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计算二者的最优均衡定价. 研究结果表明,分为高、低两种价位探讨社会雇佣车辆的运价制定问题是合理并可行的,在不同的道路货运市场结构下会有不同的优化价格出现.
取货车辆动态调度问题求解策略分析研究
王艳玲, 郎茂祥, 韩延慧
2012, (S1): 106-110.
摘要(933) PDF(1042)
摘要:
为了解决取货车辆动态调度问题的优化求解问题,本文分析了取货车辆动态调度问题的动态变化事件类型和每类动态变化事件的应对策略,在应对策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问题的滚动时域设置和求解策略设计. 结果表明,求解策略研究对取货车辆动态调度问题的优化求解有重要意义,并为深入研究其他类型动态车辆调度问题奠定了基础.
基于土地利用的城市停车需求预测问题研究
贾凡
2012, (S1): 111-113.
摘要(845) PDF(1204)
摘要:
为了解决目前不同停车预测模型在使用时的限制问题,本文在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各小区出行吸引的交通方式构成对小区进行分组,并结合交通小区土地利用状况对分组进行修正,分组预测规划期内出行吸引的交通方式构成,继而对各小区的停车需求进行预测. 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此方法的准确性.
动态需求背景下的出租车运力规模优化方法
姚锦宝, 袁晓婷, 姚宝珍, 于滨
2012, (S1): 114-117.
摘要(1270) PDF(2964)
摘要:
基于出租车需求与运力规模之间的动态制衡关系,建立确定出租车运力规模的双层规划模型. 上层模型以高峰时段乘客等车时间最短和平峰时段出租车空载率最低为目标,建立双目标规划模型;下层模型建立需求与运力规模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求出当前运力下的出租车需求. 采用遗传算法和线性迭代法对模型求解,并以大连市出租车现状为实例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大连市目前的出租车运力规模偏低,导致高峰期间乘客等车时间偏长,与大连市的情况相符. 另外,在运力规模存在较大不足时,增加运力可以大量吸引出租车需求,当需求与运力规模接近平衡时,需求对运力的增长不再敏感.
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大货车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廖军洪, 邵春福, 邬洪波, 王芳
2012, (S1): 118-121.
摘要(1341) PDF(984)
摘要:
针对既有线形一致性评价方法未考虑连续长大下坡道路特性的问题,利用10个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95个特征断面运行速度观测数据,分析了大货车运行速度与坡长、平均纵坡和曲率的关系,建立了大货车运行速度与车辆驶离连续长大下坡起点的距离、车辆至连续长大下坡起点的平均纵坡的关系模型,提出了基于大货车运行速度的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线形一致性评价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反映了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大货车的运行速度特征,可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路线安全设计和线形一致性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高速公路多路径通行费拆分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季洪江, 张治国, 沙云飞
2012, (S1): 122-124.
摘要(955) PDF(1226)
摘要:
基于视频的车牌识别数据,实现对高速公路通行车辆的合理收费及费用的有效拆分. 基于高速公路路网收费模式和车辆路径的特征,为无争议路径、有争议已匹配路径、有争议未匹配路径的通行费用拆分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河北省高速公路收费数据检验了通行费拆分的合理性、有效性. 通过系统运行实际运营数据进行分析,认为采用"精确拆分+历史比例"模式可以有效实现路网多路径通行费拆分.
组团式城市公交网络的复杂性研究
赵山春, 牛惠民
2012, (S1): 125-128.
摘要(878) PDF(874)
摘要:
为研究具有组团式结构特征的城市公交网络复杂性,在一般网络基础上,充分考虑组团式城市的特性,定义了组团式以及基于频率的公交网络节点度与度分布,利用复杂网络理论、计算机模拟等对组团式城市公交网络复杂性进行研究. 以兰州市为例,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发现无论是基于静态还是基于频率,兰州市公交网络的节点度分布均服从指数分布. 该成果为组团式城市公交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城市主干道交通运行状况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
王雪松, 陈铭, 邓滨
2012, (S1): 129-133.
摘要(939) PDF(2389)
摘要:
为深层次地理解城市主干路的交通运行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利用出租车作为数据源获取的浮动车数据,综合地分析了上海市主干道176个路段的平均车速、速度方差等运行状况指标,同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探究了路段的几何设计特征、接入口特征、交叉口渠化、流量、区位及用地特征共6类道路与运行环境特征对主干路路段平均速度及速度方差的影响. 结果表明,道路长度、曲线角度、中央分隔形式、公交专用道设置、车道数、左/右转专用道设置、土地利用复合度、接入口特征等道路与环境特征道路特征均显著影响主干路路段的运行状况.
基于乘客风险意识的公交均衡配流
黄正锋, 任刚, 华璟怡
2012, (S1): 134-138,147.
摘要(990) PDF(905)
摘要:
不确定的公交出行时间可能致使乘客无法准时到达目的地,因此有必要将乘客的风险意识作为公交路径选择的标准之一. 将公交到达延误惩罚费用纳入乘客路径选择标准,描述公交出行时间不确定下乘客的路径选择心理,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乘客公交均衡配流模型,设计基于路径的求解算法并应用于小型公交网络. 结果证明惩罚权重大于1的条件下,随着可接受到达时间的增大,乘客的路径选择心理由风险规避逐渐转变为风险倾向. 因此,公交到达延误惩罚费用能够描述乘客公交路径选择的风险意识.
基于交通瓶颈的多用户动态互补模型
曾靖静, 邵春福, 孟梦
2012, (S1): 139-142.
摘要(1012) PDF(1328)
摘要:
基于Vickrey瓶颈模型探讨多用户出行问题. 把出行者按时间价值划分为多个用户类型,建立多用户动态均衡混合互补模型,进一步简化为等价的线性互补模型. 利用线性互补模型的成熟理论,分别对单用户出行和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用户出行情况进行仿真实验. 算例结果表明,影响用户出发时刻决策的是早到、迟到时间与出行时间之比,与早到、迟到时间的绝对值无关;验证了交通管理措施中错时上下班的优势,根据出行者时间价值的不同错时安排上下班时间,大幅度降低交通均衡时的出行费用,提高路网利用效率.
基于复杂网络的路网连通可靠性仿真研究
王杏, 张玲, 赵淑芝
2012, (S1): 143-147.
摘要(1009) PDF(1544)
摘要:
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不同应急状态下城市路网的连通可靠性.针对恐怖袭击、交通堵塞和自然灾害三种应急状态,开发出三类路网失效算法,并以长春市某区路网为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堵塞的连通可靠性变化介于随机故障与蓄意袭击之间,且路网效率变化具有突变规律,通过对关键节点的识别和保护,可以改善路网应急状态下的连通可靠性.
可变导向车道作用机理与实例效果评价
顾姗姗, 陈峻, 周洋, 林浩
2012, (S1): 148-151.
摘要(1455) PDF(1466)
摘要:
针对现在大城市存在的信号交叉口非均衡转向交通状况,对可变导向车道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以杭州市文二路/教工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在对可变导向车道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饱和度、停车延误、排队长度、停车次数作为评价指标,对该交叉口可变导向车道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定量化评价. 研究结果证实可变导向车道的实施用于应对不均衡转向交通流具有明显的效果.
十字交叉口信号配时的自动机建模与分析
李宏峰, 王喜富, 李树彬, 丁青艳
2012, (S1): 152-156.
摘要(1033) PDF(1365)
摘要:
应用周期线性微分自动机(CLDA)理论研究十字交叉口的信号配时问题. 建立十字交叉口排队的一类特殊形式的CLDA模型——切换服务系统. 在假定车辆到达率和驶离率满足某种条件的情况下,基于模型证明了在定相序情况下按照车辆排空后切换信号的配时策略能使车辆排队长度全局周期稳定,给出了信号配时周期的计算公式及周期的最佳设置范围. 以北京市海淀区会议中心处的十字交叉口为例,针对高峰时段的车辆到达率和驶离率变化情况,利用所得结果对该交叉口进行分时段信号配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面向变向交通组织的信号控制 交叉口进口短车道设置方法
陈亚维, 吴圆圆, 王芃, 王夕多, 陈峻
2012, (S1): 157-160.
摘要(1221) PDF(1410)
摘要:
为解决城市交通流的潮汐特性造成道路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引入了交叉口进口道短车道的概念,探讨了有交叉口存在的城市道路变向交通组织方法,以可变车道短车道长度为自变量建立交叉口进口道通行能力模型,并利用VISSIM进行交通仿真检验该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模型具有可行性,同时确定了模型中排队车辆车头间距的最优取值,分析模型可知可变车道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时可以提高交叉口进口道的通行能力.
引入公共因子的Loigt型随机用户均衡模型
程小云, 段征宇, 赵娅丽
2012, (S1): 161-164.
摘要(995) PDF(1172)
摘要:
交通分析模型中随机分配模型对误差项的IID假设既是简化计算的原因也是导致分配结果偏离实际的根本问题. 针对独立同分布假设影响分配结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选择肢之间相互影响作用的分配模型. 该模型通过在效用函数的确定项部分引入公共因子反映选择肢之间的相似度,通过数学推导证明该模型的解与随机用户平衡的解是一致的,以及解是唯一的,并采用连续平均(MSA)算法求解该模型. 最后以北京奥运公园局部路网的VISUM模型为实验区,对比分析了该模型与传统用户均衡模型在分配结果上的差异. 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选择肢间的影响,使得路径流量分布更均,更接近实际情况.
基于通信与交通集成仿真的手机切换数据平台
杨飞, 姚振兴, 刘强
2012, (S1): 165-169.
摘要(981) PDF(1150)
摘要:
采用手机切换定位技术获取交通流参数的原理搭建仿真平台建设框架,通过去除小区边界静态、理想规则分布等假设,有效改进已有切换仿真模型的缺陷. 利用Corsim交通仿真软件生成路网中所有车辆的时空位置轨迹,借助Matlab工具按照真实通信流程和协议对车辆轨迹逐点进行手机切换测算判定以产生切换样本仿真数据. 最后,选择某实际城市为对象验证仿真平台构建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仿真结果中包含实际中常见的切换序列扰动、乒乓切换、回切、切换位置扰动等特征,表明其与真实切换数据有较好相似性.
基于预测的城市交通拥堵传播与控制策略研究
李树彬, 林勇, 江竹, 王涛, 李建峰
2012, (S1): 170-173.
摘要(990) PDF(1146)
摘要: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提出了预测型交通拥堵控制策略的理念. 运用改进的中观交通仿真模型模拟城市交通流的运动规律,采用类似随机动态交通分配的方法对动态的OD进行网络加载,得到了交通状态的预测,从而提前判断交通拥堵的发生,制定相应的交通拥堵控制策略,防堵于未然. 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交通拥堵.
数据挖掘在中观交通仿真器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江竹, 赵飞, 符杰
2012, (S1): 174-178.
摘要(1067) PDF(1078)
摘要:
为克服经典速度-密度模型刻画道路交通流动态变化特性的缺陷,将更丰富的路段检测信息运用到中观交通仿真模型参数的标定过程中. 提出先对路段检测器数据进行预处理,再采用数据挖掘中的局部加权回归,K-Means,k-最近邻以及凝聚层次聚类算法,分别将车流密度、密度与流量作为变量标定车速. 利用现场数据对算法进行了大量测试,结果表明算法是有效的,适用于基于仿真的动态交通分配系统.
考虑后车影响的多速度差交通流模型
王涛, 张晶
2012, (S1): 179-182.
摘要(1025) PDF(1072)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在多速度差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后车的影响提出一个扩展交通流模型. 本文应用线性稳定性理论方法,推导出新模型的线性稳定性条件,结果表明,相同初始条件下的交通系统,车辆的临界敏感系数值减小,增加了交通系统的稳定性. 在相同扰动条件下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t=300 s时,FVD模型演化成阻塞交通流,而新模型吸收扰动速度快,达到稳定交通流状态形成自由流,说明向后观测行为能够有效地抑制交通堵塞.
常规公交组合调度优化研究
刘环宇, 李海鸥, 朱楠
2012, (S1): 183-186.
摘要(1191) PDF(1774)
摘要:
为满足公交企业管理运营和乘客二者共同的利益需求,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结合现场调查数据,借助Matlab进行公交OD客流量的反推计算,同时在确定大站快车开行的站点的基础上,分别得到大站快车和全程车调度的OD客流量,然后建立包含大站快车和全程车两种调度形式的发车间隔优化模型. 以北京某公交线路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平均运行速度、开行班次、停车次数、公交运营成本等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表明,模型在满足乘客的需求的同时,降低了公交企业约25%的运营成本.
快速公交车辆发车间隔与信号优先协调研究
吴家庆, 宋瑞, 李树彬, 张海
2012, (S1): 187-191.
摘要(1012) PDF(1112)
摘要:
研究快速公交车辆发车间隔与路口信号优先的协调优化问题. 针对快速公交全线路口信号选用定周期的优先感应控制方案,提出协调优化问题的衡量指标. 选用遗传算法提出发车间隔与信号控制参数综合优化的求解算法. 以北京的BRT1线为例,应用VISSIM仿真软件与VC++程序进行了算法实现. 实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车速、发车间隔、信号控制方案的组合下,经过优化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速度和准点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交优先.
交通信号灯仿真系统设计
王少华, 王新建, 闫光辉, 关志伟
2012, (S1): 192-196.
摘要(953) PDF(1948)
摘要:
基于P89V51RD2、74LS595、MAX232芯片设计硬件电路, 采用KeilC、Visual Basic 6.0软件编程,设计开发了一种交通信号灯仿真系统. 以KeilC为开发工具编写单片机程序,进行下位机控制. 在VB 6.0环境下编写串口通信程序,与下位机进行实时通信. 系统制定了通信协议,控制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通信的可靠性,实时对217个LED灯组成的交通信号灯进行控制,实现整体造型的保存、读取、显示和清除功能. 经实验验证,所开发系统能够实现预期功能.
三相位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李海鸥, 刘环宇, 李光雨
2012, (S1): 197-200.
摘要(1074) PDF(2705)
摘要:
基于停车线法,分别针对其右转车道、无左转专用相位时左转车道和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进行改进,由此提出计算三相位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改进模型. 以实际交叉口为例,利用实测数据,分别运用停车线法及改进模型计算其通行能力. 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可以有效地改善停车线法计算三相位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不足,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测数据,且不受实际调查数据的影响.
多领域物联网应用系统融合方案的研究
赵宏, 申超, 曹洁
2012, (S1): 201-204.
摘要(1020) PDF(930)
摘要:
针对多领域物联网应用系统之间协同性差、资源不能充分共享的现状,以GT5(Globus Toolkit 5)为平台构建了一套能够集成异构系统的动态管理系统. 详细描述了利用GT5的核心组件Web Service将物联网应用模块封装成Web服务,并建立统一的访问门户为用户提供标准的使用界面;论述了以多级索引机制获取各异构系统信息,通过认证授权中心实现用户身份认证和权限验证. 最终以联合调度形式实现多领域异构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融合和资源共享.
基于两阶段提交协议的HBase数据故障恢复方法
包广斌, 栾洋洋, 赵宏
2012, (S1): 205-208.
摘要(1082) PDF(2040)
摘要:
针对HBase在split期间发生异常会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以HBase分布式数据库为研究平台,参考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的故障恢复方法,提出一种在HBase中实现两阶段提交协议的故障恢复方法. 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split期间发生异常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有效改善HBase的高可用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