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高校精品期刊Ei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第35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机械工程
一种基于利润率模型的刀具综合评价与筛选方法
杨后川, 陈名华, 崔季
2015, 35(1): 1-6.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01
摘要(1008) PDF(254)
摘要:
提出了兼顾各刀具在加工同一材料时匹配各自的最佳加工参数的单元利润率模型的刀具综合评价和筛选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了难加工材料钛合金Ti-1023的切削刀具的评价与筛选中,取得了理想的筛选结果. 具体方法是:首先通过切削力等约束条件,实验确定样本刀具铣削钛合金Ti-1023时相匹配的最佳进给量、切削深度和切削宽度等切削参数,其次通过变速法实验确定最佳切削速度,进而得到各刀具耐用度和材料切除率,最后计算出利润率值并进行刀具的评价和筛选. 运用该方法在切削钛合金Ti-1023的4种刀具中筛选出最适合的S30刀具,也得到了各刀具在切削Ti-1023材料时匹配最佳的铣削参数.
三维装配工艺模型的数字化建模方法
刘晓军, 倪中华, 杨章群, 程亚龙
2015, 35(1): 7-12.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02
摘要(1067) PDF(215)
摘要:
为实现基于三维模型的装配工艺设计,研究了三维装配工艺模型的数字化建模方法. 根据装配工艺设计过程的特点,将三维装配工艺设计过程分为粗装配工艺设计阶段和精装配工艺设计阶段. 针对不同的工艺设计阶段,为三维装配工艺模型提出了3种阶段工艺模型,分别为拆卸工艺模型、粗装配工艺模型及精装配工艺模型,建立了不同阶段模型及辅助工艺信息的表达方法和模型信息间的映射机制,详细阐述了3种阶段工艺模型的建模过程. 基于上述建模方法,开发了基于三维模型的装配工艺设计系统,以一个发动机模型验证了文中提出的建模方法的正确性.
振动环境下双级溢流阀的建模与分析
刘洪宇, 张晓琪, 訚耀保
2015, 35(1): 13-18.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03
摘要(925) PDF(159)
摘要:
为研究溢流阀在液压能源启动过程、整机振动环境下保持必要的服役性能,建立了振动环境下双级溢流阀的数学模型及特性的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溢流阀先导阀作成平衡活塞防振尾端结构形式可以实现减振、消声、稳压的功能;双级溢流阀分为先导阀开启前、主阀开启前和稳定工作3个阶段;整机振动对双级溢流阀压力控制性能的影响大;结构参数决定了溢流阀的延迟时间和动态特性.
圆柱齿轮热精锻成形载荷影响因素分析
左斌, 王宝雨, 杨乐毅, 李智, 郑明男
2015, 35(1): 19-22.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04
摘要(1132) PDF(185)
摘要:
研究圆柱齿轮热精锻成形载荷计算方法,在圆柱体闭式镦粗计算公式中引入齿形影响因子,得到齿轮热精锻成形载荷经验公式. 有限元仿真模拟了模数分别为1,2,3,4 mm圆柱直齿轮的热精锻过程,利用仿真得到的成形载荷数据拟合求得了齿形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在该经验公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锻件齿根圆直径、内孔径、高度、齿轮模数以及坯料材料流动应力对齿轮精锻成形载荷的影响;齿轮热精锻实验和文献中齿轮锻造成形载荷数据共同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通过变形的齿轮热精锻成形载荷经验公式,求出不同压力机可锻压齿轮的尺寸范围.
内外啮合齿轮马达的理论分析
闻德生, 张凯明, 张三喜, 郑珍泉, 杨杰
2015, 35(1): 23-26,38.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05
摘要(1124) PDF(389)
摘要:
从双定子思想出发,力图打破原有齿轮马达的结构,实现在不改变输入流量的情况下,对齿轮马达的转速调节,从而探讨出一种新型结构的内外啮合齿轮马达. 该新型结构的齿轮马达与传统的齿轮马达的区别是:该齿轮马达在一个壳体中,有内啮合齿轮马达和外啮合齿轮马达两个马达. 该马达仅通过切换不同的连接方式就可以实现多级转速和多级转矩的输出,省去了节流阀、减压阀等耗能元件,减少了能源的浪费,提高了效率.
两级多效太阳能增湿除湿苦咸水淡化装置的性能研究
常泽辉, 郑宏飞, 侯静, 伍纲, 毛巨正
2015, 35(1): 27-33.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06
摘要(1213) PDF(153)
摘要:
基于增湿除湿(HDD)的原理,设计了一种两级多效太阳能苦咸水淡化装置,用电加热水箱模拟太阳能集热器,对该装置进行了性能研究,目的是了解装置产水性能及效率. 试验中,给出了装置在不同加热温度、苦咸水进水流量以及补水流量下的各测点温度变化和淡水产量,并理论分析了苦咸水进水流量对装置产水量的影响,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了不同进水流量下的装置性能系数(GOR). 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产水量随苦咸水进水流量和加热温度增加而增大,在苦咸水进水流量为1 000 kg/h时,装置产水量可以达到63.55 kg/h. 由于该装置多次利用了湿空气的凝结潜热以及排浓盐水所含的显热,其性能系数在加热温度为85 ℃时,最大可以达到1.98. 且装置性能系数的理论计算值和试验测试值吻合较好.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智能车辆交叉口行为预测与控制
熊光明, 李勇, 王诗源
2015, 35(1): 34-38.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07
摘要(1204) PDF(200)
摘要:
提出一种智能车辆交叉口行为预测与控制方法. 建立交叉口车辆行为预测的有限状态机(FSM)模型,对交叉口其他车辆的行为进行预测. 构建应用于智能车辆的混合状态系统,引入有限状态机模型,结合智能车辆交叉口安全条件运行规则,实现智能车辆离散状态分析及车辆控制. 运用PreScan和Simulink/Stateflow实现交叉口联合仿真. 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智能车辆安全地通过有其他车辆通行的交叉路口.
AMT重型越野车辆坡道起步改进控制策略
刘海鸥, 鲁佳, 潘春, 席军强
2015, 35(1): 39-43,47.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08
摘要(1205) PDF(193)
摘要:
针对AMT重型越野车辆大坡道起步过程中离合器摩擦片磨损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坡道起步改进控制策略. 将坡道起步过程划分成4部分,结合改进前的离合器控制策略和大坡道起步数据,分别针对每一部分进行了减少滑摩功的分析. 在改进后的控制策略中,将离合器结合过程与发动机转速下降率进行闭环控制,防止因起步过快而造成发动机熄火. 以某AMT重型越野车辆为试验平台,重新设计了坡道起步过程中的离合器控制策略,编写了控制软件,并进行了不同大坡道的起步验证,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车辆动力学仿真的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
李军, 苑士华
2015, 35(1): 44-47.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09
摘要(1038) PDF(202)
摘要:
针对我国车辆动力学仿真中缺少可信度评估方法的问题,通过系统分析车辆动力学仿真特点和其他领域可信度评估方法,提出了基于相似度概念,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可信度评估方法,通过对仿真数据与试验数据的离散处理,以及对其相似元数、每个相似元的相似度、各相似元对系统相似度影响的权系数等分析计算,得到仿真可信度值,实现了车辆动力学仿真可信度的定量评估.
涵道共轴双旋翼前飞气动特性与试验优选设计
杨璐鸿, 刘顺安, 刘佳琳, 陈延礼, 姚永明, 王春雪, 王拓
2015, 35(1): 48-52.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10
摘要(1228) PDF(238)
摘要:
采用Fluent软件对涵道共轴双旋翼的前飞气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得出涵道双旋翼的升力、阻力和俯仰力矩随涵道前倾角、上下旋翼相对间距和来流速度的变化曲线. 针对影响涵道共轴双旋翼升力的3个主要因素及其常用取值范围,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涵道前倾角α、上下旋翼间距H和来流速度v为试验因素,总升力FL为试验指标,设计25组试验,利用极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在取值范围内的变化对涵道共轴双旋翼总升力的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为:上下旋翼间距,涵道前倾角,来流速度. 最后,根据试验结果选定最优方案.
信息与控制
非协作mCPM信号调制识别与解调算法研究与实现
王沙飞, 杨俊安, 温志津
2015, 35(1): 53-57,78.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11
摘要(976) PDF(218)
摘要:
提出一种非协作通信中CPM信号调制类型盲识别算法,利用调制指数、符号率和频偏对调制类型进行联合估计. 在此基础上,根据mCPM信号的差分相位,完成了CPM信号的盲解调. 理论分析与实际数据实验表明,新方法具有较高的调制类型正确估计概率,且达到了较好的解调效果.
利用静压气体轴承进行特殊结构超导转子的静平衡检测
高霏, 王晖, 王秋良, 胡新宁, 崔春艳, 刘建华
2015, 35(1): 58-62.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12
摘要(931) PDF(267)
摘要:
文中介绍的超导转子为不完整球形的空心薄壁转子,针对该特殊结构的转子,利用气浮法进行静平衡测量,对现有的气浮测量装置进行改进,设计了一套静平衡检测的工装以及检测方法. 该方法采用两个不同质量的工装与超导转子进行装配,使用静压气体轴承进行气浮,采用三点拾取法,通过高精度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不平衡方位的偏角,根据不平衡计算公式,得出转子不平衡量的大小和方位.
协作通信系统中的一种高效分集传输技术
李东武, 裴昌幸, 何先灯, 孟云亮
2015, 35(1): 63-67.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13
摘要(1241) PDF(145)
摘要:
研究协作通信系统中结合空时分组码与频域均衡的传输方案,采用判决反馈与干扰抵消等算法对该方案进行优化. 中继节点对发射信号进行空时分组编码后发送,接收机将收到的信号做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再进行空间-频域的联合均衡,最后变换回时域判决,即可得到发送信息的估计结果. 该方案可获取中继提供的协作分集增益,且频域处理复杂度很低. 本文通过判决反馈和干扰抵消等信号处理手段降低均衡过程带来的信噪比损失,提高了该算法在协作通信信道下的传输性能,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当信噪比为12 dB时,新算法可将原算法的误码率从10-2以上降低到10-3以下.
非合作寡头博弈与干扰信道资源分配
侯建军, 任杰
2015, 35(1): 68-71.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14
摘要(1338) PDF(172)
摘要:
将多用户干扰信道频率和功率资源分配问题用寡头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寡头博弈中有一个超级用户,它知道其它用户的所有信道信息,并且知道它们所采取的策略,那么这个超级用户将可以计算出对自己更有利的资源分配方案,获取比纳什模型更高的速率. 通常在非合作分布式系统中,获取其它用户信息是非常困难的,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让用户从干扰强度的变化中学习得到有用信息,从而设计出基于寡头博弈模型的分布式算法.
嵌入式固态存储系统ECC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张蕾, 顾婉萱, 刘娜, 王卫江
2015, 35(1): 72-78.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15
摘要(1065) PDF(206)
摘要:
为提高差错检测和修正(ECC)校验编码的简洁性,从信息编码理论的角度,研究了一种基于Hamming编码方式的ECC方法. 通过在数据空间中构造多字节数据的信息矩阵,利用ECC编码方法,设计生成了ECC校验算法的系数矩阵,利用线性空间变换理论计算生成了纠错校验码,提出了一种简洁的、具有较强可计算性的基于ECC校验码的误码校验和定位算法,并给出在嵌入式固态存储器中进行纠错编码、校验和纠错的详细过程. 最后运用硬件编程语言VHDL 在Xilinx ISE的实验环境下成功实现了该检错纠错算法. 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检测出1 bit以及2 bit的读写错误,且可对1 bit错误进行修正.
基于HLA的无线通信网络抗干扰仿真系统研究
张宇, 王鹏, 刘澄澄, 刘芳
2015, 35(1): 79-85.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16
摘要(1089) PDF(184)
摘要:
为满足对无线通信网络抗干扰性能从物理波形级到网络级的高逼真度动态仿真,研究了基于HLA标准,并采用Matlab与OPNET联合仿真的分布式交互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通过对无线通信网络分析建模,设计了仿真系统架构,开发了相关的HLA/RTI接口,规划了系统运行流程,最终实现仿真系统. 实验结果表明,仿真系统能够充分利用Matlab与OPNET在物理层和网络层的仿真优势,实现对无线通信网络抗干扰较全面精细的仿真,并方便实现仿真中的动态控制,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扩展性和参考价值.
一种优化缓存的Mobile Agent迁移机制
徐小龙, 吴家兴, 曹玲玲, 王新珩
2015, 35(1): 86-91.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17
摘要(1497) PDF(156)
摘要:
目前的Mobile Agent迁移系统中,若Agent迁移失败,封装好的最小信息集将被简单抛弃,再次迁移时需重新封装,导致了额外的系统开销和迁移的低效率. 对Mobile Agent迁移机制进行改进,通过在本地Agency添加Agent迁移缓存管理器AMCM,提出了一种优化缓存的Mobile Agent迁移机制. 机制区分了Mobile Agent强迁移和弱迁移两种情况;当Agent迁移失败之后,已封装好的Agent信息集由Agent迁移缓存管理器保存;该Agent再次迁移时,封装好的消息将被直接发送至目的节点;机制还实现了Agent在多个节点间高效率的连续迁移. 实验与性能分析表明,优化缓存的Mobile Agent迁移机制可有效节约系统的计算资源,缩短Mobile Agent的迁移时延.
基于时间Petri网的渗透测试攻击模型研究
罗森林, 张驰, 周梦婷, 潘丽敏
2015, 35(1): 92-96.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18
摘要(838) PDF(160)
摘要:
针对攻击模型会因为描述的攻击参数不完备,导致实际应用价值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以漏洞为基本粒度,基于时间Petri网的渗透测试攻击模型及构建方法. 该方法对已知漏洞列表构建单漏洞利用模型,通过整合形成渗透测试攻击模型,并提供快速和稳定的漏洞利用方案选择算法,获得相应攻击方案,以及完成一次渗透攻击所需最短时间. 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算法可以有效地描述攻击时间和攻击稳定性,可实际应用于渗透测试.
二值无线传感网络下异常活动的分布式检测
汪成亮, 李建立
2015, 35(1): 97-104,110.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19
摘要(816) PDF(161)
摘要:
针对无线传感网络下的异常活动检测问题,提出了异常活动分布式检测方法(distributed abnormal activity detection approach,DetectingAct). DetectingAct将活动的定义从轨迹扩展到轨迹和持续时间的组合,将异常活动定义为在数据分布上与正常活动,即数据中反复出现的活动,偏差较大的活动,利用节点自身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进行检测. DetectingAct采用时间相关的频繁项集挖掘算法(duration-dependent frequent pattern mining algorithm,DFPMA )从数据中挖掘正常活动. 算法采用了非监督学习方法,避免了监督学习需要大量标记数据的缺点;按分布式存储机制(distributed knowledge storage mechanism,DKSM)将正常活动模式存入各节点;用分布式检测算法(distributed abnormal activity detection algorithm,DAADA )检测活动. 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分布式检测方法相比传统的活动检测算法,实时性更强,平均检测长度为轨迹的78.2%,精度更高,准确率达到96.9%.
一种新的直达波干扰变步长NLMS对消算法
宋杰, 龙腾, 何友
2015, 35(1): 105-110. doi:10.15918/j.tbit1001-0645.2015.01.020
摘要(1194) PDF(174)
摘要:
研究了脉冲无源双基地雷达的直达波干扰抑制技术. 在直达波脉冲和目标回波时域交叠的条件下,在分析传统LMS算法、归一化LMS算法、变步长LMS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变步长归一化LMS(新VSSNLMS)算法来实现直达波干扰自适应对消,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算法收敛性能的优越性. 并将该算法应用于脉冲无源双基雷达直达波干扰自适应对消中,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新VSSNLMS算法比现有的LMS、NLMS和MSVSLMS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少的对消剩余误差.
Baidu
map